匯改重在匯制不在匯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05日 13:20 中國經濟周刊 | |||||||||
7月21日,央行發布公告: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同時,央行還決定,7月21日19時,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 “一石激起千層浪”,國際社會做出強烈反應的同時,國際外匯市場變動并不大,而
了解人民幣匯率問題的人都知道,人民幣匯率的變動不是一個簡單的階段性的水平調整的問題,而是一個復雜的形成機制建設的問題。倉促地調整匯率并不利于匯率形成機制的健全。在匯率形成機制缺失或不健全的情況下,調整匯率只能是一時的應付之策,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甚至有可能延誤或阻礙匯率形成機制的良性發育和健康發展,最終致使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成為紙上談兵,并對未來匯率水平的調整空間和質量帶來更大困難。 人民幣匯率形成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出口換匯成本,也就是說,出口換匯成本決定著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1994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已確定了基本制度框架,人民幣匯率一直保持了穩定。在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國際上少數國家呼吁人民幣貶值的聲音甚囂塵上,但考慮我國的特殊國情以及對世界經濟尤其是亞洲經濟負責的態度,我們頂住了壓力選擇了堅持不貶值,最后不僅贏得了世界的普遍好評,也有利于我國的經濟發展,促進了進出口額大幅增長,發揮了匯率對外貿的調節功能,而且有利于我國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10年來,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提高了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和威信,還降低了進出口交易的成本。 近年來,國際上對人民幣升值的呼聲越來越高,我們同樣采取了慎重的態度,沒有盲目倉促地大幅升值。今年以來,根據我國貿易順差程度和結構調整的需要,考慮國內企業的承受能力和結構調整的適應能力,同時把握使基本趨近于實現商品和服務項目大體平衡的原則,根據匯率合理均衡水平測算,央行最終決定調整匯率水平,升值2%,應該說這是一個理性且負責任的調整。 值得關注的是。這次調整并非是孤立的匯率水平調整,而是整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一部分,是作為改革初始的一個措施。其目的和重點不在匯率的浮動,而在于形成機制的改革。因此,嚴格來講,調整匯率實際上是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一個結果,而非簡單的一個量的臨時變動。 一個機制或制度的改革不僅是根本性的,同時難度更大,尤其是要注意有可能的負面影響,所以,不僅需要慎重,也需要時間。這就決定了“漸進性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一個重要原則”。 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重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而非人民幣匯率水平在數量上的增減。人民幣匯率的調整,是在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進程中的市場化調節,而非人為的政策性調節,從而將調節風險消解在市場中,有效規避了金融風險或危機,這也是匯率制度改革追求的目標。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