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世界經濟:從T恤到國庫債券—-英刊文章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04日 13:29 新華網 | |||||||||
來源:參編 英國《經濟學家》周刊7月29日一期文章《中國與世界經濟:從T恤到國庫債券》,分析中國經濟對世界的影響。認為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可以理解為經濟學家們所說的“積極的供應沖擊”。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大軍進入國際生產和貿易系統,提高了世界經濟增長的潛力,引起勞動力、資本、商品和資產的相對價格發生改變。中國的進口額增長率一直同出
中國宣布人民幣不再盯住美元以后,全球的貨幣、債券和礦產品市場都發生了震動。現在,有能力引起沖擊波的不再只是華盛頓了。在許多人看來,這種震動反映了一種觀點,即中國是美國貿易逆差的根源,而人民幣升值是消除逆差的方法之一。 美國貿易逆差的主因是國內儲蓄少而不是中國 實際上,這樣的觀點從許多方面看是錯誤的。中國并不是美國貿易逆差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中國幾乎推動著世界經濟正在發生的一切,因為中國正以一種新的普遍的方式推動在許多國家看來由國內因素決定的經濟趨勢。 美國人喜歡為其巨額貿易逆差貼上“中國制造”的標簽。然而據預測,中國今年的經常項目盈余約為1000億美元,只是美國可能達到的8000億美元赤字的一小部分,而且美國貿易逆差的增加大多源于中國以外。造成美國貿易逆差的主要原因是國內儲蓄少,而不是來自中國的不公平競爭。所以貿易逆差是美國制造而非中國制造的。 如果主要從中國的出口和貿易順差的角度來看待中國對全球的影響,就會誤解并低估中國日益擴大的影響背后的深層力量。大家都知道大部分電視和T恤衫都產自中國。不過從某種意義上,發達國家的通脹率、利率、工資、利潤、油價甚至是房價也都是這樣———至少這些方面都受到了中國的巨大影響。 當然,中國并不是惟一快速發展、給世界帶來沖擊的新興國家。不過中國的確更加突出一些:自從2000年以來,中國對全球GDP增長的貢獻比后三個新興經濟體———印度、巴西和俄羅斯———加在一起的總和還要多近一倍。另外,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可以說明為什么今天中國融入世界經濟的進程會比其它新興經濟體給世界帶來更大的沖擊,或者比上世紀50年代中期快速增長的日本給世界帶來的沖擊都還要大。特別要指出的是,中國把大量廉價勞動力和開放的經濟結合起來。從貿易和外國直接投資角度來說,中國經濟對外開放的程度都特別高。進出口商品和服務的總額占中國GDP的75%左右。在日本、印度和巴西,這個數字是25%到30%。 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可以理解為經濟學家們所說的“積極的供應沖擊”。按經濟學家的說法,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大軍進入國際生產和貿易系統,提高了世界經濟增長的潛力,引起勞動力、資本、商品和資產的相對價格發生改變 大多數分析中國重要性與日俱增的研究都側重于中國占世界產量和出口量的份額不斷增加的事實。這更增加了人們的憂慮,擔心中國從世界其它各國偷走了產業和工作機會。不過,這種說法忽視了另一個方面。的確,中國的貿易赤字今年有了很大的增長———主要是因為政府降低固定資產投資的政策導致進口額下降。但是近10年來,中國的進口額增長率一直同出口額增長率保持著同步水平。所以中國極大地推動了全球的供應和需求。 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是“積極的供應沖擊” 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可以理解為經濟學家們所說的“積極的供應沖擊”。哈佛大學的經濟學家理查德·弗里曼認為,中國、印度和前蘇聯納入世界經濟的結果就是將世界勞動力的數量翻了一番(中國占增幅的一半以上)。這提高了世界的經濟增長潛力,降低了通貨膨脹率,引起勞動力、資本、商品和資產的相對價格發生改變。 新加入世界經濟的國家并沒有帶來多少具有經濟價值的資本。所以,由于工人的數量翻番、全球資本市場的規模幾乎沒有變化,全球資本與勞動力的比率在幾年之內降低了近一半,也許是歷史上最大的變化。由于該比率決定了勞動力和資本的相對收益率,所以它就能解釋近來工資和利潤上的趨勢。 在美國、歐洲和日本,實際工資的增幅近年來特別弱。摩根士丹利公司的經濟學家斯蒂芬·羅奇指出,美國私營部門雇員的總報酬(工資加津貼)自2001年11月經濟衰退最低點以來僅增加了11%,而以前5次經濟復蘇的同期平均報酬增加幅度為17%。在大多數發達國家,平均實際工資都遠遠落后于生產力的收益。 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大軍進入國際生產和貿易系統減少了發達經濟體中勞動力討價還價的余地。盡管發達國家外包給中國的工作職位的絕對數量還很小,但企業可能到海外從事生產的威脅令國內工作者的工資難以上浮。在大多數發達國家,工資目前在國民總收入的構成比例中接近了數十年來的最低點。 另一方面,利潤在國民總收入中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去年,美國的稅后利潤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到了75年以來的最大值。歐盟區和日本的利潤比例也接近以往至少25年中的頂點。這與經濟理論的預測完全符合。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崛起導致了勞動力相對豐富而資本相對稀缺,因此資本回報率上升了。富有諷刺意味的是,西方資本家們要為自己的財源滾滾而感謝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共產主義國家。 中國對世界經濟的主要影響在于改變相關價格和收入。不僅中國出口的那些商品價格會下降,它進口的那些商品價格也會上升,特別是石油和其他原材料。中國已經是世界上很多種礦產品的最大消費國,比如鋁、鋼、銅和煤炭,而且是石油的第二大消費國。因此中國需求的變化會對世界價格產生巨大影響。 自2000年以來,全球石油需求增幅的1/3是由中國造成的,因此它必然要為油價的升高負一定責任。同樣的,如果中國經濟受挫,油價也會下跌。然而,鑒于中國人均石油消費仍然僅為美國的1/15,中國的能源需求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必然會隨其收入的增加而水漲船高。 目前中國平均每70個人才保有一輛汽車,而在美國每兩個人就擁有一輛。這意味著石油需求將大幅攀升,再加上全球閑置產油能力很小,因此油價在可預見的未來會居高不下。中國的人均原料(例如鋁和銅)消費量也還很低,因此不斷增長的需求將繼續維持礦產品的價格。 中國效應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低通貨膨脹 總的來說,中國的原材料進口給石油和其他農礦產品價格帶來的上升壓力,已經被中國制成品出口的下降壓力大大抵消。結果,中國效應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低通貨膨脹。 中央銀行家們喜歡把制服通貨膨脹的功勞歸于自己,但是中國最近幾年里給他們幫了大忙。中國生產廉價產品的能力使全世界許多商品的價格下降,同時也抑制了發達經濟體的工資壓力。例如,美國的鞋類和服裝的平均價格在過去10年里下降了10%———實際下降35%。 一份研究報告估計,最近幾年,中國使美國的通貨膨脹率降低將近一個百分點。人民幣升值2%的影響大概會被中國制造商的讓利所吸收,因此不會轉移到出口價格中去。但是,要求人民幣升值25%—30%的美國人會對此感到遺憾:這樣的升值幾乎肯定會使通貨膨脹加快。 按照目前的情況,中國幫助降低通貨膨脹壓力使中央銀行能夠壓低利率。美國經濟已經出現了三年半的復蘇,它的實際短期利率只有0.7%,比1960年以來歷次經濟復蘇相同階段的平均通貨膨脹率低將近兩個百分點。對借款人來說,這是好消息,但是一些經濟學家擔心,中國和其他新興國家進入全球經濟可能對貨幣政策產生中央銀行不能完全了解的影響。 國際清算銀行在最新的年度報告中提出的問題是,當中國如此明顯地提高全世界的生產潛力,并且使那么多的商品降價的時候,保持積極的通貨膨脹率是否確實可取?換言之,中央銀行是否因為中國已經加入全球市場經濟而把通貨膨脹率的目標定得過高? 在19世紀末的快速全球化時代,平均價格的下降十分普遍。這種以強勁的增長伴隨的“有利的通貨緊縮”與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期間出現的不利通貨緊縮大不相同。如今,我們會再次遇到“有利的通貨緊縮”,但是中央銀行反而壓低利率,以便達到它們的通貨膨脹目標。國際清算銀行苦惱的是,這助長了過度的信貸增長。 奧地利經濟學派提出了理解這一切的或許最佳的框架。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大軍加入全球經濟后,提高了全球范圍內的資本利潤率。資本利潤率的提高必然意味著實際利率的均衡水平提高。但是,與之相反,各國央行卻將實際利率保持在歷史低水平。其結果就是資本的不合理分配,目前最明顯地表現為過度抵押貸款和住房投資。如果這種分析正確的話,要為這種過剩負責的應是央行們而非中國,但中國的出現是問題的根源所在。 中國產生的抑制通貨膨脹的影響不僅導致了低迷的短期利率,它還在某種程度上應為長期債券的低收益率負責。為堅持讓匯率盯住美元,在過去的一年里中國是美國國庫券的最大買主。在2005年的頭6個月,中國的外匯儲備增加了1000多億美元,達到7110億美元,這其中約四分之三是以美元的形式持有。這也使資本成本處在人為的低水平。 全球貨幣政策越來越多地是在北京制訂 數十年來,全球貨幣政策都是在華盛頓制訂的。當美聯儲提高利率,全球銀根都將緊縮。然而今天,部分由于中國購買美國國庫券,長期債券的低收益抵消了過去一年來美國短期利率的提升。目前,10年期債券的收益低于2004年6月美聯儲開始調升利率時的水平。因此,美國對其貨幣政策的控制權受到了削弱,短期利率同樣幅度的提高產生的銀根緊縮效果遠遠弱于從前。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全球貨幣政策不僅是在華盛頓制訂,而且也越來越多地是在北京制訂。 通過幫助富國壓低利率,中國或許間接制造了一個全球流動性泡沫。去年,全球流動資金總額在調整通貨膨脹因素后出現30年來最快的速度增長。過剩的流動性并未引起傳統意義上的通貨膨脹(多虧中國廉價的服裝和計算機),相反,它在全球催生了一系列資產價格泡沫。因此,如果把這種觀點推向極致的話,可以這么說:全球住房市場的繁榮是間接由“中國制造”的。中國不僅為壓低短期利率發揮了作用,中國人民銀行還通過購買大量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為美國的抵押信貸市場提供了支持。 對于國債收益率而言,打破人民幣盯住美元機制意味著什么?在北京上周作出宣布后,美國國庫券收益率上升了12個基點。中國已經對美國房地產泡沫的膨脹產生了影響,現在它能通過提升按揭利率來刺破這個泡沫嗎?按揭利率與長期國債收益率緊密相連。 本文認為,全球通貨膨脹率、利率、國債收益率、房地產價格、工資、利潤和商品價格現在越來越受中國的決策的驅動。這可能成為至少半個世紀以來世界上最深刻的經濟變化。它的影響可能還要持續幾十年。據估計,中國農村地區有近2億未充分就業的勞動者,工業界吸收這部分勞動力可能需要至少20年。隨著這一過程的展開,它將繼續抑制工資的增長和全球通貨膨脹。利潤率也可能在一段時期里保持歷史最高記錄。 中國創造了巨大的機遇,但是它也帶來了新的風險。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