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副市長受賄案的官場游戲潛規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03日 02:04 每日經濟新聞 | |||||||||
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湖南臨湘市副市長余斌受賄案,讓我想起了中國古書上經常出現的一個形聲字“賕”,即賄賂之意,還有與之相關的官場游戲潛規則。 余斌的受賄數額不大,經法院認定的為9.5萬元(另有朋友饋贈的10萬元,被認定是違法所得)。此案與其他耳熟能詳的受賄案的不同點是,其贓款的絕大部分(15.47萬元)被用于公務或者扶貧。在擔任副市長前,余曾在紀委工作十余年,用他的話說:“我太熟悉辦
余斌案的最終判決引來議論紛紛。爭議的焦點,不僅在于司法量刑上的輕重,還在于公眾對此事件所持的態度。我查閱相關評論,不少人居然同情余斌,認為他是個好官,只是用錯誤的手段做了正確的事。 百姓痛恨貪官,政府也致力于鏟除腐敗,僅僅7月30日一天,就有4條官員因貪污受賄罪被判刑、被拘留、被撤職的報道。而余斌案出現的爭議,并不在于判罰本身,而在于案件背后。 我們不妨以史為鑒。縱觀中國整個封建社會,每每在吏治上動腦筋、下功夫,結果,變的是朝代,不變的是貪官。幾千年的官場沿襲,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游戲規則,就連皇帝,常常都成為被糊弄的冤大頭。 比如說,官員的俸祿往往不足以維持其體面生活。可是絕大多數的官員,都生活奢華。錢從哪里來?自然靠下屬的賄賂,計有冰敬、炭敬、別敬、潤筆費、欽差費等等,名目繁多。當然,所有的行賄受賄,都有規格,也都在暗處進行。不熟悉此種規條,便難在官場立足。 令人慨嘆的是,不遵守陳規陋習、不懂事的“愣頭青”,與種種陋習抗爭。其結果,十有八九逃不脫被法辦或者辭官的命運。表面上觸犯的是朝廷法令,實際上,引來殺身之禍的卻是對潛規則的抵抗。 幾千年的封建官場文化,實質上就是朝廷法令和官場潛規則相互博弈的過程。對于官員而言,違反法令是死,破壞潛規則也是死。如果有潛規則的保護,違法者可以逃脫懲處,而法令卻往往不足以為守法者保平安。結果,拒絕賄賂的成本就會提升。這就是歷代以來貪污受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原因。 現代的政府管理體系,與封建社會的官場吏治本質不同。反腐倡廉工作在現代法治的基礎上,要打破或隱或現的官場潛規則。余斌受賄案的教訓是,余斌自己很清楚,受賄觸犯刑律,但卻自以為要遵守什么潛規則,于是接受賄賂,并幻想以賄賂款扶貧來“洗白”自己,最終還是將難逃法律嚴懲。 馮雪梅 中國青年報編輯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