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500強多是壟斷企業 代價不可謂不沉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02日 08:59 中國經濟時報 | |||||||||
魏文彪 眾所矚目的2005中國企業500強排行將于8月21日在天津揭曉。中國企業聯合會分析報告表示,中國企業500強和世界企業500強之間的三點區別是:首先,世界500強大多數都是私營企業,而中國的大企業大多數都是國有,甚至是國有獨資;其次,世界500強大部分所在的行業是汽車等競爭性行業,而中國企業大多數處在壟斷性行業;從規模上來看,2004年中
進入2005中國企業500強的大多是國有企業,這表明中國企業的利潤中絕大部分歸于國有,這似乎是值得欣喜的,但細思一下,便會發現其所付出的代價也不可謂不沉重。 首先,國有壟斷企業占據中國企業500強的絕大多數席位,于這些企業自身的發展而言并非好事。道理很簡單,因為壟斷將競爭剔除,而沒有競爭的壓力,企業也就失去了生存的緊迫感,則要能真正獲得實質性的發展恐怕很難。這似乎也能從一個層面解釋,何以2004年中國500強的營業收入、資產總量及利潤分別只占世界500強的極小份額。這可能一定程度上與這些國有壟斷企業,只能倚靠壟斷地位賺取國內錢財,卻無力開拓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有關,因為國外不可能給它們以這樣的壟斷資格。因而也就可以作出這樣的預測,國際性競爭在這些企業所屬行業實質性展開之日,或許就會成為它們開始潰敗之時,如果它們一直保持壟斷性地位至那時的話。 壟斷也在客觀上萎縮我國的科技競爭力。如果不存在絕對的壟斷,競爭在中國的大地上“恣意橫流”,企業要能立于不敗之地,提高自身研發能力將成為關鍵,這樣國家的整體科技實力也就能在大企業間的競爭中、隨著自由競爭企業的壯大而得到發展。綜觀世界各國,大型企業研發能力的提高是國家綜合科技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我國,大型企業所具有的壟斷性地位,使得它們惰于提升研發能力,因而對國家科技競爭力的貢獻非常之小。 國有壟斷性企業占據中國企業500強的絕大多數席位,還有一個基本可以判明的事實是,其下面隱藏著大量國民財富的被豪奪。因為壟斷排除了競爭,而沒有競爭就不可能會有消費者的權益保障,則生活與生產必需品的價格畸高將無可避免,這樣國民必得付出比存在競爭要多得多的財富,而這些多支出的財富原本并非是不可以繼續留在國民手中的,如果這些企業沒有獲得在行業經營上的排他性權利的話。這會導致國民生活水準的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他們的創業與發展,而這種影響與制約的后果也會一直導向社會整體的發展與進步。 中國企業500強大多由壟斷性企業占據,還意味著國人諸多的創造財富機會的被剝奪。國家通過行政權力實行行業壟斷,必然導致行業所能生成之利潤為國家獨享,這也就使得國民個體失去了原本可以合法謀利的諸多機會。但是沒有什么堅不可破的理由可以為行業壟斷作永久性支撐,因而國民擁有進入這些行業合法獲取利益的權利毋庸置疑。 壟斷的生成其實也是以行政權力的超范圍擴張,即行政權力受到放縱為代價的。國家與政府所提供的應是安全保障與行政服務,因而介入到具體的經營活動中乃至壟斷經營,是與其職責不相符合的。即便有些行業需要所謂的“自然壟斷”,但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卻也并非是不可以開放的。盡管事實上不少行業處于國家壟斷當中,但這并不是因為這些行業理應被壟斷,實是因為它們事實上被壟斷著,而這種壟斷并不是天然是攫取的。因為施行攫取的是行政力量,因而壟斷行業的漸次回歸國民,也就是權力逐步受到制約的印證。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