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歐盟提高自行車反傾銷稅背后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31日 15:35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周濤 深圳報道

  對于7月15日歐盟對中國大陸自行車反傾銷稅率從30.6%提高到48.5%,深圳自行車業的業務協理曾新輝表示:“從去年4月歐盟提出臨時復審,我們早就預料到這一結果了。”

  反傾銷的日益增多顯示了制造業在出口方面所面臨的普遍困境。而對于中國大陸自行
車行業而言,值得思考的是被歐盟征收反傾銷關稅13年的歷史、政府與企業應對反傾銷的兩難境地,以及成就中國自行車產量全球第一的中國臺灣企業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為何加碼

  “歐盟此次提高中國自行車的反傾銷稅是蓄謀已久的”,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日用機械分會秘書長張培生認為。而原因很簡單:歐洲的自行車制造商給政府施加壓力,目的是保護其自身產業。

  中國大陸企業與歐盟的反傾銷官司源于十多年前。張培生介紹,早在1992年歐盟就對原產于中國的自行車進行了反傾銷調查,隨后,開始征收30.6%反傾銷稅率,期間經歷一次復審,征稅期到今年7月正式結束。而在征稅期結束前一年,2004年4月,歐盟自行車制造企業協會就向歐盟提出了臨時復審。

  歐盟的自行車制造商放出不少相關輿論。法國國家自行車制造企業委員會主席戈茲曼就曾對媒體表示,目前的關稅不足以阻擋中國自行車大量進入歐盟,并聲稱中國自行車大量傾銷導致歐盟自行車工業出現混亂,歐洲自行車業的10萬個工作崗位也受到威脅。而張培生表示,其實2004年,中國向歐盟出口自行車不足300萬輛,價值不到一億美金,而歐盟目前的市場規模是2000萬輛,中國的出口量并不構成實質性威脅。

  張培生介紹,在歐盟方面啟動臨時復審之后,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中國自行車協會組織了國內40余家自行車生產企業積極應對,但是,結果仍然失敗。

  對于應訴失利的原因,張培生表示,由于近幾年越南、印度等國家自行車產業發展,歐洲進口商有了替代性產品,所以中國的應訴得不到歐洲進口商的支持。在中國大陸企業應訴歐盟自行車反傾銷期間,歐洲兩輪車零售商協會向歐盟發出聲明,稱其支持對中國自行車征收反傾銷稅。

  廣東東方金源律師事務所反傾銷專家金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由于歐盟對我國的自行車反傾銷調查案件是終裁,因此意味著反傾銷程序的終止。根據歐盟的最終裁定,對于中國自行車自今年7月15日以后正式實施48.5%的反傾銷稅,而在加上普通進口關稅15%之后,中國向歐盟出口自行車的關稅將達到63.5%。

  政府與企業的兩難

  讓政府頭痛的是,限制價格的舉措成了歐盟不給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口實,而如果不限制價格,企業的無序低價競爭將愈演愈烈。

  金焰指出,此次中國大陸企業應訴失利的主要原因是關于市場經濟地位的申請被拒絕。在歐盟官方公布的裁決書中認為“政府介入了企業的經營活動,因此,(關于市場經濟地位的)申請被拒絕”。這些都源于中國自行車行業的出口配額制度。

  上世紀90年代初,由于國外反傾銷太多了,為了防止企業無序的低價競爭,因此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連同國家有關部門一起,于1995年實行了配額,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規范、提高出口價格。

  但是,價格顯然并沒有真正得到控制。根據國家海關總署的統計,2004年中國自行車出口總量超過5000萬輛,出口金額16.4億美元,平均單價為32.8美元。而據歐洲自行車生產商協會稱,進入歐洲的自行車正常價格(CIF)為66.3歐元。

  深圳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自行車生產商的負責人表示,雖然有實際配額制度,但是國內絕大部分出口的自行車沒有自有品牌,是做OEM的,另外,由于國外企業的競爭,比如越南出口至歐盟的自行車平均單價約為23歐元,為了拿到訂單,國內自行車出口價格還是無法提高。

  金焰分析認為,中國自行車突破歐盟反傾銷的希望在于9月初在北京舉行中歐峰會,有消息表明歐盟將會給予中國“臨時市場經濟地位”的認可,如果中國獲得“臨時市場經濟地位”,對于中國自行車的成本計算將不能再以替代國墨西哥為標準計算。

  臺灣企業的角色

  內地自行車行業的格局和結構決定了國內的研發與品牌很難建立,而臺灣自行車企業目前的局面卻不同。深圳一家自行車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國內自行車產量80%是臺灣企業轉移而來。

  上世紀90年代以來,臺灣土地及人力成本高漲,勞動力密集型的自行車生產商大批向大陸轉移。自1992年,臺灣巨大機械投資在江蘇昆山設廠生產捷安特自行車,隨后,臺灣自行車廠商紛紛赴大陸投資設廠或合資設廠,先后有臺灣巨大、建大、永祺、川飛、中廣電動車廠、利奇機械、遠東機械、旭東機械、到達機械、順立車業、桂盟企業、結華車業等多家赴大陸設廠。據記者了解,目前深圳和珠三角地區已有自行車生產企業200多家,產量達2400多萬輛,占全國的1/3強,出口量占全國70%以上。這200多家當中有170多家落戶深圳,僅沙井鎮就有70多家,產能超過1000萬輛。這些企業中臺灣廠商占80%以上。

  臺灣地區自行車輸出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楊銀明表示,通過兩岸分工,臺灣發展高附加值產品,自行車業獲到了再度發展。根據統計,2004年臺灣自行車出口量約為438萬輛,出口單價達到164美元。今年2月26日,歐盟終止了對臺灣自行車持續5年的反傾銷。

  深圳一家自行車生產商的負責人表示,臺灣自行車前幾年也向越南轉移生產,在此次歐盟調查越南自行車反傾銷中,9家企業中就有6家是臺灣企業。臺灣轉移到大陸的自行車生產就是利用大陸、越南等地優惠政策、廉價勞動力生產低附加值產品,而臺灣則生產高附加值產品,而二者之間的技術互通與轉移卻被隔離。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