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強勢美元王者歸來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31日 09:38 中國經營報

  作者:程實 來源:中國經營報

  2005年對于美國經濟和美元匯率而言,似乎是一個“絕地大反攻”的重要時段。美國經濟表現穩健,而美元匯率也擺脫了2004年跌跌不休的頹勢,走出一波反彈路線。自年初至今,美元相對歐元已經累計升值12%左右。而7月21日“出人意料”的人民幣升值并沒有打斷美元強勢回歸的勢頭,在經歷了短暫、小幅的下跌之后,美元在7月25日開始的新的一周里
重整旗鼓,恢復了強勁上行的走勢。

  從強勢美元的經濟基礎、主觀態度和戰略目的看,今年上半年強勢美元的激情回歸并非曇花一現,國際外匯市場的“王者歸來”正在悄然上演。

  經濟基礎

  貨幣是實體經濟的代表,其最終決定因素是其賴以存在的國家的經濟實力。美國經濟基本面實實在在的改善為美元匯率長期走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經濟基本面對美元的第一重強勁支撐來源于雙赤字的改善。雙赤字一直以來是美國經濟和美元匯率最揪心的“不可承受之重”,而雙赤字的改善無疑就構成了美元走強的核心動力。7月13日,美國商務部最新貿易數字顯示,5月貿易逆差為553.5億美元,遠低于預期水平。與此同時,美國政府也將2005年財政預算赤字預估值降低了近1000億美元。雙赤字的改善不僅降低了美國經濟運行的風險程度,更給市場帶來了信心增強的正面激勵,為美元長期走強創造了條件。

  經濟基本面對美元的第二重強勁支撐來源于溫和有效的貨幣環境。與歐洲央行令人失望的消極姿態相比,美聯儲穩健有序的加息步伐不僅消除了“負利率時代”隱藏的貨幣風險,也維持了美國物價的溫和,并通過利率平價和資本回流給美元匯率提供了有力支持。

  經濟基本面對美元的第三重強勁支撐來源于供需兩旺的市場結構。7月15日公布的美國工業生產數據的走強標志著市場供給能力正在穩步回升;7月25日公布的個人消費信心指數預期數字,以及房屋銷售數字也意味著美國消費增長十分穩定。供需兩旺的市場結構給美國經濟復蘇輸入了持久動力。各大投行預計美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長數字將超過3.5%的長期均值。

  主觀態度

  思想總是先于行動。在考察美元的長期趨勢時,有必要對美國和歐元區對匯率問題的主觀態度進行先發性的考察。對于歐元區來說,歐元自問世以來一直面臨著各種成長的煩惱。1999年到2002年,歐元的持續下跌嚴重破壞了歐元作為國際貨幣新貴的形象;2002年到2003年,歐元真正進入流通又帶來了一些從無形進入有形的問題;2004年歐元一反常態的堅挺又給歐元區的出口帶來了困難。在歐元區經濟急需走出沼澤的情況下,歐元的強勢顯得不合時宜,逼急了的歐元區國家甚至把美元貶值說成是美國的一種“經濟懲罰”。因此,從主觀愿望上說,歐元區打心底里期望美元回歸強勢,而歷史上長達3年的連續走低也讓歐元習慣了在匯率上處于弱勢。

  而對于美國而言,強勢美元是其一貫堅持的外匯政策,布什和布朗也在不同場合多次重申了這一點。這種高匯率政策雖然會導致美國出口下降,但美國也由此而得到大量好處:廉價進口大量外國資源和產品來滿足美國的需要;吸引大量外國資本來美國投資以支撐其經濟增長;吸引大量流動資金來彌補美國的財政赤字而使美國免遭財政緊張之虞,同時也可以支持美國股票和證券市場以保持投資者的信心。權衡利弊,美國選擇強勢美元政策絕對是在情理之中。因此,從主觀上看,之前長時期的弱勢美元現象并不符合美國的主觀愿望,這就意味著近期美元的階段性升值是長期趨勢。

  戰略目的

  從深層次看,美元匯率是美國政府強大的經濟武器之一。通過前期的弱勢美元策略,美國意在實現打擊歐盟經濟復蘇和對人民幣匯率改革施壓的雙重戰略目的,隨著這兩大目的的階段性實現,美元重新回歸強勢已是大勢所趨。

  對于歐盟而言,2004年的美元貶值無異于“釜底抽薪”。歐盟自東擴以來,經濟結構層次不齊的詬病更顯突出,在外部油價高企和內部結構調整的雙重壓力之下,歐盟經濟復蘇步履沉重,此時對外貿易對出口導向型的歐盟而言尤為重要,而2004年美元貶值帶來的歐元相對堅挺惡化了歐盟貿易條件,降低了歐盟出口能力,使得歐盟經濟增長喪失了重要動力。從近來公布的經濟數據看,美國前期的戰略目的已經基本達到。在歐盟整體表現乏善可陳的情況下,近期召開的G8會議上歐盟財長更是將歐元區今年經濟增長率預估由4月的1.6%降至1.3%。在2004年美元貶值實現了“釜底抽薪”的情況下,2005年美元升值無異于“落井下石”。歐盟忍受了貨幣升值帶來的經濟陣痛后,換來的是歐元國際貨幣地位的增強,這為歐盟資本流入創造了條件。但強勢美元的東山再起將結束歐元成為長期主流貨幣的夢想,并降低國際資本流入歐盟的意愿,給歐盟經濟復蘇帶來更進一步的打擊。因此,從針對歐盟的美元戰略看,美元升值將是長期性的。

  對于中國而言,2004年的美元貶值無異于“火上澆油”。隨著中國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中國制造”在國際市場上愈發受到貿易伙伴國內保守勢力的惡意抵制。在中國國際貿易潤滑度并不令人樂觀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問題就成了眾矢之的,此時匯率水平的些許實質性變化都會在國際市場掀起驚濤駭浪。而美國利用人民幣盯住美元的匯率形成機制,通過一段時間的美元貶值在自身毫發無傷的同時增加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由于人民幣盯住美元,所以美元貶值牽動的人民幣相對貶值并不會波及中美貿易,但對于其他國家而言,人民幣跟隨美元的相對貶值使得中國商品的“低價優勢”更為明顯,這自然招致了更多的“反傾銷”案例,并讓人民幣匯率面臨了更多的非難。從7月21日開始,人民幣轉而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事實使得美元幣值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力減小,至時弱勢美元存在的戰略意圖已經階段性實現,重新回歸強勢不僅有利于重塑美元貨幣形象,還有利于減少中美貿易順差,并吸引中國資本流向美國。因此從針對中國的美元戰略看,美元升值也將是長期性的。

  作者為復旦大學國際金融系博士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