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中海油并購事件 有人不肯正視中國經濟崛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9日 11:32 新華網 | |||||||||
近年來,隨著中國走向世界的步伐加快,中國企業在海外的并購行為引起相關國家的"敏感反應"也日漸增多。今年年初聯想集團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海爾集團收購美國美泰公司,以及中國企業在加拿大收購礦山企業等都掀起類似"風暴"。到目前為止,美國部分政客在中海油并購事件中的表現可以說明以下事實: 一是部分西方國家人士迄今不能也不愿接受"中國正在崛起"的事實,他們從狹隘的意
二是部分美國政客借題發揮,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向中國施壓。今年以來,美國公布的貿易數據不佳,如2月份美國總體貿易逆差達到前所未有的610億美元,使得民眾要求政府改善貿易狀況的壓力已經形成。在此背景下,部分議員將巨額貿易赤字歸咎于中國的人民幣匯率問題,甚至在4月啟動一項立法程序要求美國政府迫使人民幣升值。其后,美國先后兩次發起對中國紡織品的進口設限,目的也在于對華施壓,迫使人民幣早日升值。 三是某些國會議員借機與白宮爭奪對華政策的主導權。首先,布什執政以來特別是"9·11"以來,基本上保持了對華"接觸加防范"的方針,維持了兩國關系的穩定。這讓一向主張"遏制中國"的新保守派十分不滿。其次,布什連任以來,外交上仍被伊拉克重建、伊朗核問題和朝鮮核問題牽扯大量精力,缺乏明確的對華政策與構想。相比之下,許多受中美貿易沖擊的勞工和制造業利益集團的"怨氣"通過國會反映出來,使國會對華強硬的"情緒化"成分增加。過去幾年,許多議員都對中國"憋著一口氣",如今他們希望借機提升自己在對華決策中的"音量"。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