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難享受到低價好處 低價實際導致了社會不公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7日 00:17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評論員 歐陽覓劍 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和服務似乎都在漲價。人們不能接受漲價,因此呼吁進行政策調控、召開調價聽證會。他們反對價格上漲的理由很多,其中提得最多的是價格與收入的關系,比如房價對收入的比值太高,學費的漲幅高于收入的漲幅,等等。
這些都是明擺的事實,但如何做出判斷,則跟我們看問題的角度有關,這可以用來指證房價、學費等太高,但也說明人們收入水平低。問題的解決也不能只是抑制漲價,還有待收入水平的提高,后者甚至更為關鍵。 實際上,收入水平與教育、居住、醫療等方面的費用緊密相關,因為這些產品和服務是勞動力再生產的要素,它們的價格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勞動力的價值及其收入水平。在原來的計劃經濟下,體制通過對教育、居住、醫療等進行補貼,維持這些產品的低價,再對水、電、交通等基礎性產品進行補貼和限價,使企事業單位得到低價的勞動力和能源、原料,從而能夠提供低價的產品和服務。這就是環環相扣的低價結構,而補貼教育、居住、醫療等產業以保證廉價勞動力的供應是其中重要甚至是核心的一環。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需求擴大,利益分化,低價結構逐漸被打破,作為其中一個環節,單位對教育、居住、醫療等方面進行的補貼也逐步取消,這些產品和服務的低價狀況發生了改變。 對于多元化的利益主體來說,他們的目標就是盈利,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要求他們低價或者優先為“窮人”提供產品,并不合理。而對于大眾而言,低價也不是最優,無助于福利的增加。 當我們動態地看問題時,結論則會不同。 很多產業都會經歷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在產業起步的階段,市場需求比較小,能夠容納的資本數量不多;企業規模小,經營水平低,控制成本的能力不高,競爭不激烈;產品主要以毛利率高的高價位產品為主,毛利率雖然高,但由于市場需求不大,成本難以攤薄,而且資金周轉速度慢,企業的利潤率不一定高。 當市場繼續擴大,成本分攤和資金周轉的狀況會好轉,在高毛利率的吸引下,會有更多資本進入;出現一批經營水平較高的企業,競爭更趨激烈,價格戰頻繁發生,將價格不斷壓低;很多企業在競爭中被兼并或淘汰,但產業的規模持續擴大,生存下來的都是規模較大、經營水平較高的企業。這是產業發展的第二階段。 產業發展的第三階段則是,大企業控制成本和開發新產品的能力都比較強,而且為了爭奪更多市場份額,它們會開發出多種多樣的產品,其中既有高價位,也有低價位,而且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更高。 產業經歷這三個階段,既取決于市場的規模和資本的數量,也取決于產業發展的時間。生活資料和消費品的市場發展比較快,在1990年代中期經歷了較快的價格上漲,但現在已經進入發展的第二和第三階段,產品質量提高,價格卻很平穩,這是近年來CPI漲幅較小的主要原因。 而教育、居住、醫療等產業,尚處在發展的初期,高價和高毛利率是正常現象,高毛利率具有正功能,吸引資本進入到產業中來,使競爭變得激烈,然后價格就會出現下降的趨勢。如果通過政策干預將價格壓低,則可能延緩資本進入的過程,從而使競爭和降價到來的時間推遲,最終損害的是大眾福利。 當然,低價也會引起競爭,不過是對“租”的競爭,引發“尋租”的行為。低價產品不能足量供應,需求者需要“排隊購買”,在這樣的情況下,某些利益主體通過“尋租”行為改變自己的位置,以優先獲得低價產品,再轉手賣出,就可獲得不菲的利益,而真正需要這些產品的大眾,則很難享受到低價的好處。因此,看似平等的低價,實則導致了社會不公。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