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丑聞不斷 如何撫平食品安全信任度低的傷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9日 14:44 大洋網-廣州日報 | |||||||||
石敬濤 商務部部長助理、全國三綠工程工作辦公室主任黃海18日在北京說,目前國內食品安全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食品衛生平均不合格率仍達8%左右,蔬菜農藥殘留超標率約為7%。據調查,消費者對任何一類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于50%(據7月18日新華社電)。
近年來,國內食品市場接連不斷的丑聞,使中國民眾對食品市場的信心遭到了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放眼整個食品領域,丑聞幾乎就一直沒有斷過。央視的《每周質量報告》揭露出的一個個食品安全事件,包括德州扒雞、平遙牛肉、龍口粉絲、金華火腿、張北蔬菜等名牌企業都曾經讓我們“大開眼界”,瞠目結舌;從雀巢奶粉碘超標風波、光明“回奶罐”丑聞,直到虛標生產日期的“早產”三鹿……一件接一件的“丑聞”,一個接一個的食品“名牌”接連粉墨登場,它們在公眾心中的地位也轟然“倒下”;吊白塊、敵敵畏、添加劑……都隨之而被我們所熟悉。蘇丹紅、本地黑等新鮮名詞也不斷為我們所接受。 消費者對任何一類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于50%,這樣一個不怎么光彩的百分比,就是如此“煉”成的。 因《歷史的終結》一書而為世人所知的美國學者福山,在1995年出版了《社會信任》一書。該書將社會信任看作是一種社會的經濟資源,開創了倫理學的經濟學研究的新領域。在福山看來,在商品、金錢等資本外,信任本身也是一種社會資本,可以把信任這種道德理念商品化。他提出,高信任度的社會里整個社會、社團聯系便利,商業交易成本降低,可以導致社會成本的長期降低。建立高信任度的社會從而降低社會的交易成本,也應當是一個社會追求的目標。 應該說,福山先生社會信任的資本化理論,很有警示意義。消費者對任何一類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于50%———如此之低的社會信任度,將會產生輻射效應,對整個社會信任度的打擊也是極大的。如此之低的社會信任度,將加大商業交易成本,不利于市場經濟體制的良性與健康發展。 所以,消費者對任何一類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于50%,是一個信號。政府和公共管理部門,應該站在社會資本的形成,甚至是以德治國的高度,采取相應的滋養和促進社會信任度的政策。筆者認為,在當前情況下,單向的企業道德自律和單向的強制監管,都已經收效甚微。在遭遇徹底的顛覆之后,我們需要從企業道德自律和法律強制方面進行雙向的秩序重建。 一方面,我們應該以全體國民生命和健康的名義,盡快出臺《食品安全法》,以制度、規則、法律的嚴密到位促成秩序重建;另一方面,應通過剛性的制度和規則,懲罰破壞信任的行為,同時獎勵守信的人。比如增大違法成本,使企業主體在自我抉擇與群體抉擇時,不再隨波逐流,使之內化并成為企業道德自律的理性杠桿,促成商業倫理的回歸。 總之,信任的建立需要一個歷史的過程,只有企業商業倫理的回歸、道德自律與良好制度、社會生態環境的相互滋養,才能逐漸撫平消費者對任何一類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于50%的“傷痕”。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