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著人民幣去買美國 減少外匯儲備改善升值環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4日 01:22 中華工商時報 | |||||||||
□劉杉 有關人民幣匯率改革的爭論盡管沒有休止,但從國際經濟環境和中央政府決策看,人民幣匯率制度的調整已是必然發生的事情。而現在留給外界的懸念,只是時間問題。 排除政治因素,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時機選擇取決于國際和國內宏觀經濟狀況。如
避免這兩個可能情況的發生,是進行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前提。 我在5月份寫過一篇評論,題目是《房價先跌匯率后變》,觀點就是,只有房地產市場退燒,熱錢被套在房子上,或是熱錢不再堆在地產上,使商業銀行的系統性風險得以釋放后,匯率改革才能進行?梢哉f,中央政府已經在房地產市場下手解決問題了。目前推出的一系列調整房地產市場的政策,既有平抑價格的政治目的,也包含釋放金融風險的政策目標。 至于銀行系統如何規避美元儲備激增而帶來的資產損失風險,則不太容易。 我以為,可以采用的最好的辦法就是鼓勵中國企業進行海外并購,大規模購買美國資產。歷史上大規模購買美國資產的情況曾經發生在日元升值以后。而中國企業,則可以提前進行這種并購活動。并購的目的在于減少中國的外匯儲備,減少和分散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在人民幣匯率調整后的匯兌損失,為人民幣匯率調整創造外部環境。 官方最新的外匯儲備統計只到今年前三個月。就在這前三個月,中國外匯儲備已經達到6591.44億美元,比2004年底的6099.32億美元,增加了492.12億美元。 外匯儲備不斷增加,給中央銀行施加了持續的基礎貨幣增發壓力。盡管國際經濟學界對不自由兌換下外匯儲備充足性的標準沒有統一認識,但著名經濟學家特里芬的幾點原則還是受到很大程度的認同。他的一個主要測度指標是總儲備與年進口額的比例。在他看來,一般主要貿易國家平均的儲備與進口比例是33%以上,所以,特里芬把40%作為儲備充足性的標準。 中國在2004年的外匯儲備為6099.32億美元,當年進口總額為5613.8億美元,儲備與進口的比例為108.65%,遠遠高于40%的標準。過量的外匯儲備,既是產生人民幣升值壓力的原因,也是國際游資預期人民幣升值的結果。 顯然,減少外匯儲備,不僅可以減少政治壓力,更可以減少資產風險。 在熱錢繼續熱賭人民幣升值,美元不斷流入的情況下,中國實際上可以把人民幣當作“準國際儲備貨幣”使用。即,對于不斷流入的美元,中國可以將計就計,通過發行人民幣紙幣,換取美元,然后大規模購入美國資產。中國在獲得大量美國資產的同時,由于市場上增加了人民幣供給,改變了市場上人民幣與美元的供求平衡,則可以大大緩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對于有可能產生的國內通脹壓力,則通過諸如提高商業銀行準備金比率、控制信貸規模、增發長期央行債券等手段進行化解。其實,熱錢的持續流入,已經導致基礎貨幣不斷增發。所以,并購美國資產,并不是導致通脹壓力的原因,而是應付外匯占款、減輕升值壓力的有效手段。何況,學界還提出中國目前面臨通貨緊縮的危險。 鼓勵中國企業并購美國資產,等于用美國人的錢,買了美國的資產,而中國損失的是紙漿和印刷成本。這個收益,在人民銀行看來,就是“鑄幣稅”,即中央銀行所發行貨幣的價值減去發行成本的收益。 這個辦法,美國人一直在用。 現在,中國人可以把人民幣當美元用了。因為換匯的途徑不是通過貿易,而是通過發行人民幣。當然,中國要把外匯儲備水平保持在合理程度,以應付短期外債償還。不過,這不是主要問題,主要問題是如何花出美元。 所以,我建議,外管局應該放松外匯管制,商業銀行應該放寬美元信貸標準,中國企業應該大膽借用美元。到美國去,買美國資產,日本人曾經買了洛克菲勒中心,中國人應該挑個NBA球隊買,我看公牛隊不錯。 賠了怎么辦,交給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人民銀行可以發人民幣換美元沖銷。 買吧,還等什么!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