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發行饑不擇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9日 01:50 中華工商時報 | ||||||||
水皮雜談 2005年1月17日,又是一個星期一,華電國際成為首家詢價發行新股的消息見報,市場暴跌20多點,1200點危在旦夕。水皮的讀者打電話,責問為什么在這個時候、這個點位還要恢復新股發行。
為什么在這個時候還要恢復新股發行? 官方的回答是新股詢價發行的條件成熟了,因此,停止了半年左右的新股發行當然就可以恢復了。 這就是官方和民間的差異。 在水皮的讀者看來,去年8月底開始的新股發行詢價實際上就是為暫停新股發行尋找一個借口而已。但是證監會不這么看,的確,證監會從來沒有說過新股發行暫停的話,從來只說要改進新股發行的定價機制,要引入詢價制度,暫停是為了與新辦法接軌。 這就是官方和市場的差別。 在水皮的讀者看來,新股發行就是一種供求,行情不好的時候就不應該發行新股,就應該停發、少發新股,若是沒有暫停也就罷了,既然已經暫停了, 就不應該在現在恢復發行。證監會并不這么看,他們從來不認為新股發行要看市場的臉色。世界上從來就沒有賣不出去的爛白菜,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新股既然跌破了發行價,問題不在供應量,而在于定價。 2004年,大盤的下跌幅度是15%,30%以上的新股已經跌破發行價。2004年以前,新股發行上市當天破發行價的有4只,2004年這一年的前8個月中,上市當天就跌破發行價的就已經超過了4只。從定價的角度看,傳統的機械的市盈率為核心的定價方式已經走到了死胡同,不改是不行的,詢價與其說是與國際接軌,不如說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正面的理解,原來新股發行定價權在證監會手里,現在交回給了市場;負面的理解,權力回歸了市場,責任也推給了市場。詢價前,融資總額證監會說了算;詢價后,融資總額控制在市場手里,不能說沒有進步。 那么,詢價又能詢出什么結果呢?不好說。 機構市的特征之一就是投機度的下降。中國股市從來就不具備成熟市場那樣的投資價值,市場的活躍很大程度來自投機的動力,而基金公司的類國營企業性質,注定了其先天不足;基金收入的旱澇保收特性,注定了其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保守原則。因此,3000億的資金規模雖然占了流通市值的30%還多,不但沒能撬動指數上行,相反,基金重倉股還成為拖累指數下行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詢價只可能越詢越低。 管理層在改革新股發行體制下的功夫是大家都看得見的。發審委從地下走向陽光,但是出了王小石;發行方式由審核制走向保薦制,但是出了江蘇瓊花;發行價格由定價到詢價,但是核心的權力并沒有放棄。證監會的發行職能并沒有弱化,反而在消化,一切以融資為中心的指導原則也沒有改變,保護投資者利益又一次在細節上流于空談。 管理層就不能放棄這個權力嗎? 詢價前,市盈率是以沒有攤薄的利潤算的,現在則改成了攤薄后。詢價前,利潤中包含了最容易做手腳的非經常性損益,現在則廢止了非經常性收益。這兩次調整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據對2004年發行的新股統計,發行的水分達到100億,而2004年A股全年的發行不過354億,水分將近三分之一。 詢價并不能改變新股發行行政審批的本質。發行上的誠信決定了在監管上的缺位,誰也不能拔著自己的頭發離開地球,誰也不可能自己監管自己,能夠監管發行腐敗的不是證監會而是監察部和中紀委。王小石案就是一個例證。結果就是垃圾股越上越多。中農資源上市當年即虧損,第二年ST,第三年面臨退市。中農是怎么上市的,誰簽的字,發審委有沒有對此負責,我們看不到有任何人為此而負責,或丟官,或入獄。 新股恢復發行是早晚的事,這是由資本市場的特性決定的。問題是既然已經在一個非常時刻形成了事實上的暫停,那么,恢復發行就有一個早和晚的把握時機。是在行情好轉時順水推舟,還是在行情慘淡時雪上加霜,不僅體現管理層對市場價值的判斷,更體現管理層對投資者民心信心的向背。 我們經常說,政策和策略是我們的生命,政策再好,也有一個策略的問題,否則,只能適得其反。 水皮現在只能這么安慰自己和讀者,既然早晚要恢復發行,既然2005年不可能停止發行,既然春節前不發春節后也要發,那么不如讓我們把所有的憤怒都傾瀉在猴年之前,把希望留給雄雞一唱天下白的來年。 詢價發行的第一股,華電國際1999年已在香港上市,目前H股價格是2.275港元,市盈率為12.34倍,而不久前價格尚在2.75左右。證監會選擇一個電力股,選擇一個H股市盈率比國內有些A股還高的上市公司開刀也算用心良苦。一方面電力緊俏,一方面市盈率再低也不會低于H股。這樣詢價第一股能詢出的價也就和原來約定俗成的16倍市盈率相差無幾,成功實現新股規則的無縫對接。 說來說去,就是二個字:融資。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