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臨近春節勿忘改善農民工金融待遇(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3日 10:21 新京報 | |||||||||
眼下又臨近春節,不少銀行紛紛著手宣傳自己的務工匯兌產品,張羅著“熱烈歡迎外出務工人員返鄉”。農民工在外辛勤勞作了一年,總算有這么一次機會成為銀行“熱烈歡迎”的座上賓。一年一遇,殊為難得。據說往年一些農民工一出火車站就被迎上了銀行派出的免費豪華大巴,倍感“幸福和激動”。中國農民式的感恩之心一向很強,忽然受到銀行的這等禮遇,纏在腰里的那N貫血汗錢二話沒說,肯定就隨豪華大巴一起涌進了銀行大院。
這是筆者在銀行工作十年所能知道的農民工享受到的最高“金融待遇”。更多時候,大家可能也有所目睹———農民工走進城里豪華的銀行營業大廳時局促不安的樣子。我們也經?吹竭@樣的報道,一些農民工的工錢在工棚里被盜,他們為何寧愿冒著失竊危險把錢塞在席子底下或磚縫里,而不存進銀行呢?記得有一個農民工在回答記者問他的生活在城市最大的不快樂是什么時,他說“最受不了城里人看我們的那種眼神”。我想,當農民工遭遇銀行白領,其所享受到的“眼神待遇”恐怕也不容樂觀。 “眼神待遇”還只是面子問題,來點中國農民式的“能忍就忍”也就過去了。最要緊的是,農民工大規模進城務工這么多年了,其在金融服務方面所受的歧視性待遇幾乎沒有太大改觀。比如,農民工在城里能存款卻不能貸款,在信用支持上享受不到“國民待遇”。 只要你是農民工(外來人員身份),就算你在城里摸爬滾打了十幾年,也甭想在城里搞到創業貸款。這就迫使想創業的農民工只能從家鄉想辦法,而家鄉的農信社等金融機構,往往會因為你的人和項目都在外地而不愿放貸。消費貸款就更別說了,開門見山第一條就是要出示本市的居民身份證明。所以,現在的城市金融體系并不支持龐大的農民工群體“花明天的錢辦今天的事”。 還有,由于城市金融機構嫌農民工錢少,基本不開展針對農民工群體的金融知識普及宣傳。于是大多數農民工對基金、外匯及人民幣理財等高收益產品一無所知,銀行對他們的全部意義似乎就只是存款。同時,保險、證券等其他金融機構也一直忽視了農民工在城市的存在。我經常碰到的情況是,長期身在城里的農民工卻在老家買保險,而且很可能是由村主任夫人等類型的人(礙于關系情面)中介營銷的“分紅險”(此險種的保險功能極弱)。 但事實上,如果城市金融機構能夠進一步改善對農民工的金融服務,推出針對農民工的信貸、理財、保障類產品,將一定可以從這筆巨額資金中分一杯羹。其更大的意義還在于,可以促進農民工“市民待遇”的形成,推動城市和諧社會的構建。 □謝風華(湖南銀行職員)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