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大學招生中出現唯考試論只是片面的公平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1日 09:31 新京報

  11月29日,筆者在《新京報》發表《大學應該培養而非招攬運動員》,文章的一些觀點受到徐友漁先生的反駁。在《大學招收運動員不能破壞社會公正》(11月30日《新京報》)中,徐先生的基本觀點是,大學招收運動員破壞社會公正,指出筆者津津樂道美國經驗,與中國的現實條件相距甚遠。筆者則以為,“國情”如今已經成了萬能膠。你只要一說人家有地方可學,馬上就會有人用這個萬能膠封住你的嘴。這才是可哀的地方。

  徐先生說:“高等教育在我國是十分稀缺、引起極大競爭的資源。這種話題在美國不會引起激烈爭論,因為美國上大學很容易。”錯了。

  美國在開始招收大學運動員時,高等教育也很稀缺。同時,我們現在的大學教育,比起上個世紀80年代來要普及得多。在稀缺的問題上,中美并非沒有可比性。

  關鍵的問題,還在于徐先生所謂的“公平”問題。徐先生認為,衡量公平的標準,就是考試,還說這和科舉傳統無關。考試難道真公平嗎?

  在高考的競爭中,那些富裕家庭的子弟,從小有資源上好學校、請家教,在高考中占明顯優勢。他們上了大學以后,在競爭中領先人一步,掙得比那些沒有上大學、上不起大學、甚至沒有資源準備上大學的人要多得多。而后者卻要通過稅收等形式,為前者的教育承擔部分費用。這叫公平嗎?

  公平的原則有許多種。

  比如,讓經濟弱勢的階層優先上大學,就是一種公平。讓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接受正常教育、但又為社會做出一定貢獻或犧牲的人(比如運動員)上大學,也是一種公平。

  大學錄取真要公平,就得考慮各種因素。只是守著一個考試,最多只能說是片面的公平。事實上,美國的大學錄取,一直就考慮上述多種因素。他們不會拿一個從小上昂貴的私立學校、常青藤盟校的暑期補習班的學生的成績,和一個根本沒有這些機會的學生的成績相比。

  考試這種單一的錄取標準,不僅不公平,而且對高等教育本身沒有好處。教育不僅僅是個文化課,還是年輕人之間分享人生經驗的機會。大學要鼓勵走不同生活道路的人在校園里匯合。大學錄取,不應該是僅僅把考分高的人挑出來而已,而是要看誰能利用大學這個機會,更充分地開發出自己的潛力,同時把自己的人生經驗貢獻給校園。徐先生說如果運動特長可以代替高考,“那么我們可以舉出無限種特長和能力,是在高考項目之外的”。在他看來,以這些特長代替高考是荒唐的。筆者的看法則不同。難道我們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在校園里領略同學身上的“無限種特長和能力”?有不同特長和能力的孩子聚在一起的大學,要比僅僅是有相同能力的孩子聚在一起的大學,在教育上更有創造性。

  遺憾的是,徐先生似乎還生活在計劃經濟時代,說高等教育是“稀缺”資源。為什么不換一種想法呢?劉翔二十出頭,已經是一代人的象征,手里不僅握有巨大的經濟資源,還有巨大的象征資源。看看施瓦辛格,人家也是個運動明星,已經在統治加州這個世界第六大經濟體了。如果他不是在美國之外出生,將來很可能當總統。劉翔由于受的教育不多,目前還未必知道如何運用這樣的資源。但他作為一個公共人物影響社會的條件都在那里。我要是大學校長,就會在他身上賭一把,讓他在我的學校受到最好的教育,為未來更大的成功奠定基礎。而他如果真能由此成為更有影響力的人物,不僅社會受益,他可能還會回饋母校,教育的資源就會擴張,就會變得不那么“稀缺。”

  筆者并沒有像徐先生說的那樣,動不動就不遵守規則,用自己的標準來代替。相反,筆者也主張對規則“一邊遵守,一邊爭取修改、完善。”

  筆者堅信:高考應該借鑒美國大學錄取時的SAT那樣的智能測驗。分數只是一項重要的參考成績,但絕對不應該是惟一的標準。

  □薛涌(旅美學者)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公平新聞 全部公正新聞




新浪財經24小時熱門新聞排行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彩 信 專 題
犬夜叉
封印的半妖犬夜叉
3DMM
溫柔妹妹之3D篇章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code id="qqqqm"></code>
    <strike id="qqqqm"><table id="qqqqm"></table></strike>
    <s id="qqqqm"><tbody id="qqqqm"></tbody></s>
    <small id="qqqqm"><center id="qqqqm"></center></small>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