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2001年的亞洲國家而言,擔憂與希望并存。
在今後3到6個月里,該地區面臨自1997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嚴峻的經濟形勢。從韓國到印度尼西亞,出口正在下跌,資本投資陷入低迷,流動性減少,消費也呈現疲軟。再加上政治和社會動□,其結果是該地區今年的經濟增長將放慢。
好消息是現在的亞洲比1997年金融危機前的亞洲更能經受困境。的確,即使亞洲股市在過去一年里已經下跌20%至50%,許多貨幣在歷史最低點附近徘徊,該地區的經濟仍繼續保持增長。
一些分析師預計,亞洲電子產品將於今年第二季度觸底。許多經濟學家預計,如果情況是這樣,加之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簡稱Fed)削減利率0.5%,亞洲經濟自2000年第三季度開始走低的局面也許只是暫時現象。
但在那之前,亞洲可能將遭受打擊。
Fed降息0.5%也許會減輕這種痛苦。但分析家警告說,這不會治愈亞洲的經濟疾病。畢竟格林斯潘(Greenspan)突然降息,此舉似乎只是阻止經濟走向衰退,而非刺激經濟更加繁榮。在短時間內如此大幅度地降息,也許表明美國經濟事實上有多麼脆弱。
出口減速
最令人關注的是亞洲的出口增長急速下降。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Inc.,GS)預計,今年亞洲的出口增長率僅為10.5%,低於去年的17.5%。美國主要科技公司繼續發布收益預警,表明亞洲的出口減速趨勢將持續下去,因為科技產品占該地區出口的極大份額。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亞洲金融危機後得益最多的經濟體韓國和臺灣,目前看來是最脆弱的。兩地對電子產品,特別是半導體的依賴都很嚴重,希望藉此加速經濟增長。因此,高盛在去年12月削減了2001年對上述兩地的經濟增長預期值,把韓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簡稱GDP)從5.5%降至4%,把臺灣的GDP從6%降至5%。
該地區的出口下降進一步突出了許多經濟學家長期存有的疑慮:大多數亞洲國家尚未真正從1997年的金融危機中恢復過來。
高盛駐香港的亞洲經濟研究部主管Sun Bae Kim說:“出口下滑進一步突出了國內需求的疲軟。”
預計在亞洲地區,對從汽車到電腦的產品需求將減緩。以印尼為例,預計在2001年上半年的國內需求將比上年同期下降。
日本不再領頭
日本政府制定的2001年經濟增長率為1.8%,盡管有大量跡象顯示,實現這一目標有難度。例如,日本的零售銷售額和零售價格在2000年第三季度出現下滑。日本政府在上月曾宣稱:按年計算,日本在2000年第二和第三季度的經濟增長率僅為1%,并暗示這一數字可能還會降低。
分析師的悲觀情緒是顯而易見的,特別是考慮到自1993年來,日本政府已經動用112萬億日圓(合9,790億美元)財政撥款刺激經濟發展,但收效甚微。
更有希望的是中國,它似乎是亞洲唯一不受其他國家經濟放慢影響的國家。經濟學家預計,中國今年的GDP增長率將穩定在8%左右,預計國內需求也將上升。
但中國的弱點也初露端倪。去年11月的資本支出僅比上年同期增長6.7%,而經濟學家原先預計增長率會達到11%。這是由於一些由政府資助的大型項目最近已完工,(至少是暫時地)導致基建項目投資減少。預計這將使去年第四季度的GDP減少。
結構性進步
由於在90年代早期的許多結構性弱點不再顯著,雖然亞洲經濟目前放緩,卻沒有跡象顯示該地區正進入新一輪的經濟危機。
例如,預計在2002年,除日本外,亞洲外匯儲備額將從2000年年底的約6,900億美元達到7,600億美元以上。
同時,除印度外的所有亞洲主要國家已實現經常項目盈馀,雖然許多經濟學家預計盈馀數額將在今後幾年內減少。
最引人矚目的是,該地區尚未出現在90年代早期的不合理經濟擴張,那時的擴張給人以實現經濟增長的假象。所羅門美邦公司(Salomon Smith Barney,X.SSB)稱,通貨膨脹調整後的固定資本總投資已從1997年大大超出亞洲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anl product)的20%降至2000年年底的16%左右。
所羅門美邦公司的亞洲經濟部主管堂恩.漢納(Don Hanna)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指出,投資減緩將加劇今後數月亞洲經濟的減速,但它同時可能會為最終的經濟復蘇打下基礎。(By JASON BOOTH,Staff Reporter of THE WALL STREET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