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東京4月28日專電 (記者張海波) 日本政府宣布從4月23日起,對主要從中國進口的大蔥、鮮香菇和藺草席三種農產品,實行稱為“緊急進口限制”的貿易保護。此舉不僅激起了中國方面的強烈反對,而且在日本國內也引起很大爭議。
日本大多數媒體并沒有對政府的這種做法表示贊同,相反,媒體更擔心的是,此舉不僅有可能使日中關系蒙上陰影,而且會犧牲城市消費者的利益。那么,日本政府為何置國內外輿論于不顧,急于要拿中國蔬菜“開刀”呢?
實際上,日本政府采取這種不得人心的做法,是有著深層的政治和經濟背景的。
首先,日本政府發動緊急進口限制是為了爭取農戶的選票。今年夏季日本將舉行參議院選舉,而農村地區的選票則是自民黨的最大“票田”,素有“農民黨”之稱的自民黨想要贏得這場選舉,就必須服從農戶的利益,而限制從中國進口農產品,正可以保護由此受到沖擊的日本農業,將有利于獲得農村地區的選票。例如,堅決主張實施緊急進口限制的農水省副大臣松岡的選區便是眾議院熊本3區,而熊本是香菇和燈芯草的產地。
事實上,自1955年以來,日本自民黨之所以能夠幾十年長期執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了廣大農村地區的選票。失去了農民的選票,實際上也就意味著自民黨政權的垮臺。所以,多年來,日本農業一直成為政府極力保護的對象。剛剛上任的一位大臣就曾表示,日本可以開放工業品市場,但是對于農業這一“事關黨和國家根本利益”的領域,是絕對不可以放棄的。
其次,從經濟的角度來看,日本政府自認為,實行緊急進口限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和目前嚴重困擾日本經濟的通貨緊縮問題。自九十年代以來,日本由于經濟不景氣,造成了工業生產的不斷下滑和企業收益的下降,影響了居民的工資收入,使得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60%的個人消費低迷不振。這反過來又阻礙了生產的擴大,形成了物價不斷下跌、經濟規模日益萎縮的通貨緊縮局面。
而今,日本無論是批發物價,還是消費物價都呈現出連年下跌的趨勢。物價下跌對于消費者來說本是一件好事。但是,日本政府和產業界卻有人片面地把物價下跌和經濟萎縮的原因歸結為海外產品的大量涌入,以致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抬頭。他們以為限制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蔬菜進口,就可以阻止物價下跌,解決通貨緊縮問題,其實這根本上就是本末倒置,大錯特錯。
值得一提的是,海外蔬菜大量涌入在很大程度上是日本的開發性進口所造成的。由于勞動力和生產成本差異,特別是近年來產品質量顯著提高,中國產品進入日本市場的種類和數量明顯增多。其中有些是中國自行生產和出口的,也有相當一部分是日本企業和商社在華組織生產后返銷日本的。
這些企業和商社把日本先進的農業技術和優良品種帶到中國,在當地進行技術指導,使得中國的蔬菜生產技術有了顯著提高,而日本企業和商社本身也獲益匪淺。現在,與日本蔬菜質量相同的農產品完全可以在中國輕而易舉地采購到。從中國進口的大蔥價格只有日本的一半,鮮香菇價格僅相當于日本的1/3。中國許多農產品在質量價格比上占有明顯優勢。
美國卡圖研究所最近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在109個國家和地區當中,日本的“貿易開放程度”排在第64位,是發達國家中排名最后的。應該提醒日本政府的是,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味地以一黨利益為重,對農業實施過分的保護,到頭來受損的恐怕不只是中國的農業和出口企業,也將損害日本廣大消費者的利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