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清查違規資金
外資股東減持B股
交易實行"T+1"
本報實習記者劉雪梅 陽春三月,春光明媚。不過,兩條消息還是讓異常火爆的B股市場禁不住打了一個寒顫。
28日,市場傳出消息,人民銀行正著手對銀行和證券公司允許2月19日以后存入銀行的外匯資金進入B股市場的違規行為進行調查。此外,為抑制過度投機,監管當局正考慮將實行“T+1”交易制度。
29日,粵高速、深中集公告其外資股股東通過二級市場拋售股票,減持量占其B股總持倉量的50%以上。
隨即,市場做出反應:29日,深圳26只B股跌停,平均跌幅8.35%;上海B股由于前期漲幅低于深圳,受災較輕,雖跌幅不足1%,但成交量也同樣明顯大幅萎縮。
于是,有人驚呼:B股感冒得不輕!
銀行、證券公司涉嫌違規?
據消息人士透露,中國人民銀行已開始對證券公司在銀行的B股保證金賬戶是否按活期利率計算進行調查。市場人士認為,這可能是當局暗查資金違規入市的一種手段。
按規定,2月20日或以后存入的外幣,要到6月1日以后才能進入B股市場,但絕大部分銀行和證券公司均沒有嚴格執行有關規定,使2月20日以后存入的外匯提前進入B股市場。
人民銀行監管司的官員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否認了這一說法,表示沒有聽說。不過,記者在采訪總部設在深圳的大鵬證券和上海的華夏證券時,有關人士均表示,聽說了,而且據說這幾天查得很厲害。而記者在對北京的一些券商進行采訪時,大多表示,只是聽說了,但北京沒有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表示,此次清查主要集中在上海和深圳兩地,由于這兩地聚集的資金量最大,參與的人數眾多,也是違規最嚴重的城市,其中,深圳更為嚴重。
華夏證券國際部的分析師呂先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違規的情況肯定是存在的,但主要責任應該由銀行來承擔。因為,決定一筆外匯資金是2月19日之前或是之后的完全由銀行說了算,證券營業部只是根據客戶提供的銀行進賬憑證和本人有效身份證明就可以開立B股資金賬戶,沒有銀行的“支持”,券商不可能違規。
他表示,銀行和券商在明令禁止的情況下明知故犯主要還是緣于利益驅動。
很顯然,允許2月19日以后的資金入市對銀行和券商來說是一個絕對雙贏的結果,一方面,銀行爭取到更多儲戶;同時,雙邊9.6‰(上海)或10.02‰(深圳)的交易費用顯然也是券商一筆不菲的收入。此外,增量資金的介入,對行情的推動作用也不可小視。
“不過,違規嫌疑較大的還是一些小銀行和小券商。”呂先生分析,這些銀行和券商在競爭中本來就處于劣勢。有的銀行外匯業務量非常小,在國內商業銀行改革和WTO的雙重壓力下,生存空間越來越狹小,像“高息攬儲”這樣的違規行為通常是這些銀行參與競爭的一個手段。而小的券商也面臨同樣的生存難題,去年的傭金大戰,一些小券商甚至打出一折的口號,足見競爭的殘酷,這些都有可能成為他們鋌而走險的動機。而大券商或銀行有穩定的客戶源,通常情況下不愿意冒這個風險,而且,很可能得不償失。
據悉,在B股對境內投資者開放之前,券商通常只在兩、三家銀行開設保證金賬戶。以申銀萬國[微博]為例,開放前只在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花旗銀行開立保證金賬戶。而宣布放開后,國內大大小小的十幾家銀行主動找上門來,現在,申銀萬國已在上海市十多家銀行開設了保證金賬戶。
小感冒,無大礙
對于此次清查違規資金,多數分析人士樂觀表示對二級市場影響不大。
青海證券的一位投資人士指出,進入市場的違規資金主要是銀行和券商的關系戶,但畢竟是個別行為,還沒有聽說,哪家銀行、哪個券商敢公然吸納違規資金入市。即使這部分資金撤離,對行情也應該影響不大。
另外,我國股市的主要特征表現為一個資金推動市,而B股的總體資金狀況還是供不應求,在這種格局未被打破之前,B股市場向上的趨勢不會改變,即使調整也是很正常的休整。
而對粵高速、深中集外資股股東通過二級市場減持股票,這位分析人士指出:“這更多的是一種心理壓力,有投資者認為,這是外資不認同B股市場的表現,認為是中國老百姓解放了境外資本家。其實,減持只是一種個人行為,就像個人投資者在股市上掙了錢獲利了一樣。再說,這兩家外資機構也不過是在國外注冊的中資機構,也只是兩個假洋鬼子。”
比如,深中集的外資股東LONG HONOUR INVESTMENTS LTD實際上是中集集團第一大股東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的全資附屬子公司。這家公司與第四大股東FAIR OAKS DEVELOPMENT LTD各自持有的2640萬股B股流通股,都是在原中集B的外資股東荷蘭銀行1998年撤出B股市場時接下來的,當時的價格為3.4港元左右。而最近,中集B最高一度見到19.19港元,與當初的買入價相比上述兩家公司已經獲利十分豐厚了,在這種情況下獲利回吐實屬正常。
而對“T+0”改為“T+1”,這位分析師指出,這對市場更談不上任何負面影響,此舉將起到抑制投機,穩定市場的作用。
對上周末B股的表現,這位人士說,不過是虛驚一場,投資者不必大驚小怪。
重拾河山還看國人
如果說,當初B股市場定位于離岸金融市場,是為了吸引外資參與社會主義建設,那么,時至今日,這些離岸觀望的外資多少讓那些曾經滿腔熱情的政策制定者有些尷尬。
資料顯示,在1999年之前的數年,滬市B股累計交易量年終排名前十強中,境外券商始終保持了四至五個席位。但到1999年,前十強中就只剩下里昂證券了,且位列第九。到2000年,國外投資基金在B股市場的所占份額僅為15%,其余85%的份額已被國內自然人采取變通方式入市控盤。這一年,在滬市B股總成交放大一倍多的情況下,境外券商的成交額大都不增反減。排名最靠前的里昂證券、怡富證券分列第23位和26位,其年度交易額分別較上一年減少了43.26%和41.68%。
與境外投資者大量退出B股市場相反,大批境內投資者違規涌入B股市場。到2000年,滬市B股的新開戶數達到了5.64萬戶,其中個人賬戶占到了98.6%。有分析認為,目前,中國居民外匯儲蓄約有750億美元,企業外匯儲蓄約有480億美元,支撐境內B股的資金實際上70%是中國境內的外匯。B股市場宣布對內開放以來,滬深兩市新增開戶數已達50萬戶。
也就是說,實際上目前的B股市場已經基本是中國人一統天下。
業內人士指出,按B股公司的質地,以國外投資者的眼光來看,這些股票10倍的市盈率都嫌高。因此,目前的市盈率很難吸引境外投資者的參與熱情。以H股為例,絕大多數公司股價在2港元以下,股價最高的紅籌股華能國際也不過3.7港幣,這就是現實。
不過,好在B股已不是外資的天下,是國人的天下。
一位小股民說,我們自娛自樂還怕市場不活躍,還怕B股發不出去,在A股市場上積累的經驗在這兒全用得上。
市場人士指出,目前,中國居民外匯儲蓄約有750億美元,企業外匯儲蓄480億美元,這才是B股對內開放的真正原因。
證監會有關負責人最近也明確表示,企業發行B股不存在制度上的障礙,證監會正研究允許現有的B股公司繼續增資發行,并安排質量較好且具有外匯需求的企業到B股市場發行上市。有人戲稱,以前是國有企業吃完財政吃銀行,吃完銀行吃股市,現在還可以加上一句:吃完人民幣吃外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