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財經新聞 > 正文
 

中國家具工業市場前景光明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3日 10:21 中國經營報

  家具需求額每年穩速遞增

  在國內市場上,我國家具前景很好。預計今后10年,需求額將以每年10%~15%的速度遞增。主要依據是:

  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居住環境、生活和工作空間條件的重視都在不
斷提高和加強,中高檔產品的需求量將呈上升的勢頭。

  室內裝飾進入更新期:國內有近2000多家涉外賓館、30多萬套客房將進入更新改造期的高峰,更新改造需花費100億元左右,其中要求提供更多更新的中高檔賓館家具,約占10%,即10億元左右。

  第三產業和

房地產業飛速發展:據預測,近期內辦公家具的銷售將上升到占整個家具總銷售量的25%~30%。新建的工廠、辦公樓、賓館、學校和商場等各種集團家具的消費規模每年大約在300億元左右。

  青年人結婚進入高峰期:全國每年約有2000萬男女青年進入結婚年齡,新組成的1000萬個家庭需要

裝修和購買家具。

  居民住宅進入改善期:目前,全國現有城鎮居民1.2億戶,住宅面積20億平方米,每年約有10%的家庭需要裝修和更換家具。

  農民消費觀念改變與農村新房增加:雖然農民目前大多數購買的是中低檔產品,但需求中高檔家具的潛在市場十分喜人。

  兒童家具消費逐漸升溫:我國現有少年兒童2億左右,據不完全統計,兒童家具的銷售量已占家具總銷量的18%,兒童家具人均消費額約60元。

  老年家具進入更新期:我國已逐漸步人老齡社會,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占全國人口的10%以上,老年人所用家具大多己進入更新期,人均消費額在40~50元左右。

  西部大開發為家具業帶來了商機。

  國際家具市場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在國際市場上,勞動密集型行業如家具等已向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轉移。

  家具消費群年輕化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家具產品的使用與需求有了全新的演繹。據一份調查數據顯示:光顧家具市場的群體及其所期望的家具性能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據某高校對經常光顧家具市場的消費群體在年齡、學歷、收入,住房面積四個方面進行調查后所得出的數據顯示:

  年輕一代是家具消費的主流,經常光顧家具市場的人群中20~30歲的消費者占42%,31~40歲占22%,41~50歲占16%,50~60歲占10%。

  消費群體知識結構與生活態度在發生變化,經常光顧家具市場的人群中有78%的學歷均在大專學歷以上。這一群體已不僅僅滿足家具的功能需求,而且在尋找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以期與他們的文化層次與個人品位相吻合。而一般文化程度人群去光顧家具市場的則寥寥無幾。

  收入的高低直接反映了消費者購買家具的欲望和能力。家庭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人群占光顧家具市場人群的74%,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3000元的占26%。

  經常光顧家具市場的人群中有38%的住房面積在100平方米以上,有30%的住房面積在60~80平方米,有20%的住房面積在80~100平方米。人們住房條件的改善為家具配套提供一個發展空間。

  消費者對家具的期望也越來越實用化了。調查顯示,對家具的需求如下:

  舒適實用:家具的設計應注重“以人為本”的功能需求,有80%的群體認為家具應注重舒適實用。

  價格:現在家具市場上的“價格戰”越演越烈,但是,調查顯示,我們可以看到消費者對價格不是惟一的選擇目標。將近52%的人群希望家具價格“再低一點”,48%的調查人群對家具價格“無所謂”。

  環保:在被調查的人群中有60%的人群要求所購買的家具“無毒無害”,只有4%的人群對家具環保持“無所謂”的態度。

  用材:調查顯示,希望家具用“木材”的占居了42%;用“玻璃、皮革、織物”38%;“其他”占20%。

  使用年限:家具在人們的心目中并不要“傳宗接代”了。有36%的被調查者要求家具能使用“10~15年”,而只有6%的被調查要求使用“30年以上”。

  設計:從調查的數據來看,家具設計個性化已日益凸現,有48%的被調查者希望能親自參與設計,有30%的被調查者對家具設計持一般的態度,只有6%的被調查者對家具設計“無所謂”。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共找到相關網頁約99,000篇。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