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消費率為何降至最低 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是主因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25日 04:00 中華工商時報

  林紅梅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擴大內需的方針。但是,消費對經濟拉動的能力仍然偏低,消費率已降到改革開放25年以來的最低點。有關專家指出,在控制投資的同時,需要盡快調整國家宏觀政策,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地發展。

美女啦啦隊招募中 天堂II初章 戰亂魅影
搶注旺鋪得超值禮物 新浪免費郵箱升到30兆

  居民消費率持續下降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2003年,我國消費率僅為55.4%,是1978年以來25年里最低的水平。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宏觀經濟學專家許光建教授說,近年來,我國消費率呈現持續走低趨勢。1978年,我國的消費率為62.1%,“六五”期間平均為66.1%,“七五”期間平均為63.4%,“八五”期間為58.7%,“九五”為59.4%。2002年,我國消費率已降到改革開放以來的最低點,為58%。2003年消費率進一步下降到55.4%。一年內降了2.6個百分點,這在歷史上是少有的。

  消費包括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兩種。尤其令人注意的是,下降的主要是居民消費率這一塊。

  根子在于農民收入增長緩慢

  “消費率持續降低的根子在于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消費能力減弱。”

  許光建教授說,進一步分析去年的消費率會發現,城鎮居民消費占57.6%,呈上升趨勢。農民消費占42.4%,是下降的。

  數字印證了以上分析。近20年來,我國農村居民消費品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由20世紀80年代初期的64%,下降到去年的47.8%。

  從歷史上看,1981年,我國居民消費率曾達到67.5%,為改革開放以來最高水平。那幾年是我國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收入增長最快的時期。

  消費率降到最低點的直接原因是投資過熱。根據經濟學理論,投資和消費是一對互相作用的矛盾統一體。投資占的比例高時,消費比例必然降低。

  我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建立起來,人們對未來生活保障信心不足,重儲蓄,輕消費,成為消費率持續走低的又一因素。統計顯示,2003年底,我國百姓儲蓄余額高達10.36萬億元。

  職工工資增長緩慢,尤其是農民工群體收入偏低,收入得不到保障,是消費率持續走低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在城市打工的農民工約有9400萬人,已超過國企的6800萬人,農民工已經崛起為一個龐大的產業工人群體。許光建指出,政府對這一龐大群體的利益保障滯后,老板把農民工的工資壓得很低,農民工的勞動條件、福利待遇都很差。欠薪是農民工收入得不到保障的典型體現。

  調整宏觀政策促進消費

  投資的最終目的是創造財富,滿足消費需要。如果消費率持續偏低,投資生產出的產品賣不出去,將會造成產品過剩,企業開工不足,使國民經濟陷入惡性循環的圈子中。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消費率,已成當務之急。

  在國民收入分配中,要增加對“三農”的投入比例,該政府花的錢要由政府來花,為農民創造消費條件。許光建教授舉例說,比如農村九年義務制教育、農村醫療、養老保險體系等,政府該承擔的責任要承擔起來。對龐大的仍在增長的農民工這一產業工人群體,政府要給予關注,出臺政策法規,保障他們的利益,提高農民工收入。近1億農民工是一個巨大的潛在消費市場。

  要穩步推進社會保障體系的改革,早日建立起全社會人員參加的社會保障體系,使百姓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居有其屋。屆時,百姓將不再辛苦攢錢,敢于把錢用于消費。

  另外,金融機構要根據百姓需要,提供靈活的消費信貸服務。如貸款買房、買汽車,許光建認為,限制條件不要太死,要想法激發大家的消費激情,而不是把大家嚇回去。要盡快建立終身信用體系,為消費信貸全面走進百姓生活提供保障。

  許光建預測,在現有水平下,如果消費率提高5個百分點,供過于求的矛盾將得到緩解,國內消費市場會出現繁榮,進而給企業帶來發展商機,國民經濟將步入良性循環軌道。(25A5)

  專家預測,在現有水平下,如果消費率提高5個百分點,供過于求的矛盾將得到緩解。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消費率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小浪底庫區游船沉沒
財政部審計署報告
李長春出訪亞歐四國
韋爾奇對話中國企業家
大學生卷入非法傳銷
美國將移交薩達姆
鳳凰衛視中華小姐大賽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不良信息舉報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