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斌:最具黑色幽默的商業領袖
即便是好萊塢最富有想象力的大師斯皮爾伯格,面對如此富有戲劇性的現實,都未免心生慨嘆—原歐亞農業主席楊斌,從內地財富黑馬到忽然變身為朝鮮新義州特首再到被中國警方傳訊,前后僅11天。
作為一位標志性商業領袖,楊斌充當主角的這場大戲在將要達到高潮時落下了大幕。
我們今天再來回看楊斌“神奇”的發家史—5歲成了孤兒;靠年邁的奶奶撫養成人;18歲考進海軍第二炮兵學院;25歲去荷蘭留學;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靠勤工儉學攢下的一萬多美元,兩年內做大生意,資產達到2000萬美金;1990年在荷蘭創立歐亞國際貿易有限公司;1992年底第二次創業,投資農業;1994年回國,在沈陽對現代農業大規模投資,建立荷蘭村。2001年以70億元人民幣身家被《福布斯》雜志評為中國(大陸)第二富豪……
去年7月以每股1.48港元在香港上市的歐亞農業,以生態農業以及經濟作物蘭花種植和貿易而聞名,曾獲國外投資銀行譽為“高增長、高效率”的明星民企股,在去年的民企股熱潮中受到基金和散戶追捧。然而今年10月7日,香港媒體引述了一封發自“中國證監會函香港證監會”信件的英文譯本,指出兩年前歐亞農業上市時的三年營業額高達21億元人民幣,跟國家稅務局手上不足1億元的記錄大有出入,懷疑歐亞涉嫌做假帳或逃稅。中國證監會的指控還包括歐亞農業涉嫌非法改變土地用途,約2億元資產被離奇調走,懷疑33萬元稅款被隱瞞及拖欠1400萬元稅款,以及涉嫌提供假文件及偽造驗資報告等共6項。
海外媒體估計,歐亞農業在過去4年虛增收入達20倍。市場人士驚呼,歐亞農業是“中國安然”。當人們發現中國歐亞農業與美國安然公司的審計師均來自大名鼎鼎的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的時候,這一事件本身似乎又添上—層黑色幽默的意味。
劉姝威:600字粉碎一個神話
2002年初的諸多新聞人物中,一位充滿悲情神色的女學者劉姝威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就是這位深藏科研大院,看似弱不禁風的中年女性,用一篇不足600字的短文,把曾經創造中國股市長盛不衰績優神話的藍田股份拉下了馬,這件事本身就象是另一個神話。
被稱作“中國農業第一股”、“中國農業產業化旗幟”的藍田股份是中國證券市場上一只老牌績優股,熟悉湖北、了解藍田股份的人稱:藍田厲害,惹不起,不能動。可中央財經大學研究所的學者劉姝威,卻在不經意中闖進了藍田禁地,捅破了神秘的藍田股份泡沫。
劉姝威對藍田招股說明書以及2001年中期財務報告等公開資料進行分析后發現,從藍田的資產結構看,1997開始,其資產拼命上漲,與之相對應的是,流動資產卻逐年下降。這說明,其整個資產規模是由固定資產來帶動的,公司的產品占存貨百分比和固定資產占資產百分比異常高于同業平均水平。劉姝威覺得應該提示一下銀行。于是,她撰寫了《應立即停止對藍田股份發放貸款》。小小一篇文章竟然激起了千層巨浪,不僅讓這位名不見經傳的研究人員嘗到了太歲頭上動土的苦果,也讓她迅速被媒體捧為金融界的知名人物。
此事最終以劉姝威的勝利而告終。2002年1月,涉嫌提供虛假財務信息,藍田董事長保田等10名中高層管理人員被拘傳接受調查;2002年3月,公司實行特別處理,股票簡稱變更為“ST生態”;2002年5月,因連續3年虧損,暫停上市。
張五常:被爆炒成明星的經濟學家
2002年4月1日,西南財經大學的“愚人節”成了“張五常節”。64歲的張五常和夫人登上了“西財”的“名流講壇”。前排的學生一擁而上,企望獲得一個簽名。在幾乎留不出一點縫隙的禮堂里,后面的學生擠不上來,就同聲高喊:“張五常!張五常!張五常!”
央視《經濟半小時》主持人曲向東感嘆:“這情形我們只能在大牌娛樂明星的演唱會上才能見到,張五常太熱了,簡直就是一顆學術明星。”
上世紀80年代,借著《賣桔者言》的非凡傳播力,張五常的聲名始播于內地。而后,兩度晤見中央領導人,并向中國高層領導推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里德曼等人。張在中國內地的聲名很快超越了學術圈。
在經過了1989年后長達4年的銷聲匿跡,上世紀90年代中期,由于《經濟學消息報》開始連篇累牘地刊登張五常的文章,張的名聲又重新漸起于內地。
登峰造極的“張五常熱”最終出現在2002年。起因于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博士后夏業良在報紙上發表《對張五常熱的冷思考》一文,國內學界展開了一場關于張五常的大爭論。令批評者始料不及的是,因為爭論,主觀愿望是要給“張五常熱”降溫,而客觀效果卻是給其“增溫”。張五常的三本經濟學散文集由內地數家出版社陸續出版,再加上《經濟解釋》在眾多大學網站上的張貼,使得“張五常熱”持續升溫,令張五常成為繼吳敬璉之后又一位大出風頭的經濟學術界“紅人”。
無論誰對誰錯,吳敬璉也好,張五常也好,經濟學家成了明星似的人物,也許是市場經濟的產物,也許是中國學術界一種新面貌的體現。
新經濟:2002年中國十大經濟新聞人物
新經濟:2002年中國十大經濟新聞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