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順長城基金:亞太區匯率政策可持續性分析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31日 10:31 景順長城 | |||||||||
熱點專題-----全球經濟依存體系 美國-----世界首要的消費大國,與亞洲-----最豐富的產品供應地區之間的微妙關系成為2004年的熱門專題。討論焦點是經常項目赤字的萌芽和發展,這是美國自9.11恐怖襲擊之后為防范經濟衰退、維持太平盛世而實施寬松貨幣政策和寬松財政(減稅)政策卻同時埋下的隱患。結論是美國消費熱情高漲,其他國家或地區——特別是亞洲地區國家---恰倒好處
令人無法輕松的是,美元將不斷貶值直到經常項目恢復均衡。然而,與經常項目相對應的資本項目則反映凈流入或盈余。在20世紀90年代,該項數據貢獻主要來源于海外私人投資飛漲的美國股市的資金流入。然而隨著2000年股市泡沫破滅,以及近年來亞洲各國央行為防止其貨幣兌美元升值進行外匯市場干預產生新的資金流入,這種經常項目赤字的融資來源逐漸消減。其中的收益(即外匯儲備積累)往往轉換為美元金融資產(主要是美國政府債券),因此促進了美國預算赤字的發展。亞洲央行的外匯市場干預則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美元的一路下跌,同時,提供給美國政府高頻率發行國庫券的市場環境。 這是兩個區域性經濟體之間有效的便利安排。許多亞洲國家,包括中國,實行聯系美元匯率制度-----無論嚴格還是寬松——旨在保護國內競爭,而大力促進和發展制造業商品出口。亞洲地區國家國內的低成本生產的產品價格低廉,充分滿足美國人龐大的消費需求。隨著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型經濟不斷增長,美國政府赤字則輕而易舉地累積起來。 然而,這項計劃卻給亞洲地區帶來貨幣管理問題。當亞洲央行購買美元,潛在隱患是增加了國內的貨幣供給,因而對本國經濟產生了額外的負面影響。為了抵消這種副作用,亞洲各國央行通過發行本幣債券以避免或有效消除過剩的流動性。只要政府持有美元資產獲得的利息收益超過其支付給本國防御債券持有者的利息,該方法就確保可行,而一旦亞洲國家央行因為本國經濟過熱而被迫加息時,這種平衡關系也就隨即瓦解。 確實,許多評論員曾置疑這種經濟依存關系能否長久支撐,因為亞洲國家和地區幾乎都存在經濟過熱的風險,盡管擁有外匯儲備作為防御。隨著不斷增長的原材料價格和運費成本可能引發的物價攀升,亞洲國家的勞工工資也將以無法預估的速度上漲。美國方面,唯一可能打破這種均衡的方法是掀起保護主義高潮,進而通過增加外購渠道,觸發對亞洲貿易伙伴進口商品的限制。然而,隨著近期美國大選結束及支持自由貿易的總統的個人職責的確定,這種做法不太可能,至少不會大規模得以實現。 亞太區盯住美元匯率體系可持續嗎? 我們的觀點是認為美國和亞洲國家及地區的雙邊互利貿易安排仍將得到延續。我們也預測人民幣幣值不會在近期變動,基于這點,亞洲各國央行將在外匯交易市場繼續購買美元,再投資轉換成為美元資產,通常是美元國庫券。而且,亞洲國家央行放棄盯住美元的情況——例如因本國通貨膨脹被動提升防御債券收益率而使其高于美元債券收益率——尚不太可能在兩三年之內達到危急程度。(景順長城基金管理公司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