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在9·14行情中被普遍認為是無所作為,個中緣由市場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事實究竟是怎樣的呢?昨日開始披露的基金三季報給我們提供了尋求答案的一些線索。
40余只可比股票型基金的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其第三季度持倉比率為54.88%,較二季度47.37%有了明顯提高,其中更有15只基金的股票倉位超過70%。如果這批增倉是在9·14行情中完成的,那么就不能得出基金無所作為的結論。而如果增倉是在9·14之前完成的,
那么基金一方面可坐享收益,另一方面過高的倉位也可以成為基金在9·14行情中動靜不大的理由。
說基金并非無所作為,更有力的證據是9·14行情以來漲幅驚人的個股很多都為基金重倉持有。例如9月13日以來累計漲幅超過40%的煤氣化,出現在銀河穩健和基金漢博的十大重倉股行列中。同樣,漲幅驚人的上海機場、神火股份、海特高新、蘇寧電器、海油工程、美的電器等均為基金重倉持有。這也就是說,雖然基金傳統持有的重倉股確實在9·14行情中無甚表現,但在9·14行情中表現突出的個股也多半沒能逃出基金掌心,說基金錯過9·14行情就不夠準確了。
此外,基金對于行業的配置也能說明一些問題。股票型基金整體偏愛交通運輸、倉儲行業,其持股比例達到總持股的10%。這類個股本身也是目前市場深受追捧的一族。而對汽車、石化、鋼鐵等行業個股,基金看法存在明顯分歧。一些基金對其進行了大幅減持。這表明基金在三季度進行了較大力度的調倉動作,這又與目前市場股價結構分化愈演愈烈的現象相吻合。從這些方面來看,基金在三季度來(當然也包括9·14行情)并非一味觀望,而是進行了倉位結構調整。這種調整的態度及方向值得我們多加斟酌。
周三視線
本報記者王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