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祥
這是一個悄然的飛躍:從第1只開放式基金到第100只,基金業僅用了三年的時間。2001年9月,我國證券市場上迎來第一只開放式基金———華安創新基金;日前開始發行的國泰金象保本基金則是第100只。與此形成鮮明對此的是,封閉式基金從1998年到2001年,僅僅發展了54只,規模只有800億元左右,并且出現高折價率這一難以為繼的現象。因此,開放
式基金的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
與封閉式基金基本上是股票型基金有明顯差異的是,開放式基金的種類日趨豐富和完善,這極大地滿足了投資者的不同偏好。按照投資類型,我國的開放式基金包括了保本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債券基金、各種類型股票基金在內的風險從低到高的系列產品,基金“產品線”成為了市場一大特色。至于規模最大的股票基金,具體而言又可細分為穩定型、積極型、大盤股、小盤股以及各種各樣的行業基金等。因此,開放式基金充分體現了投資簡便、專業理財的特性。
與市場上其它機構相比,基金無疑是目前市場上制度最為規范、最為透明的機構,這種高起點的建設要求使得基金具有了長遠發展的內在基礎,這就決定了開放式基金未來的發展之路相當廣闊。從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到基金法,基金的法制建設一直受到了各方高度關注,這就從制度上避免了基金出現整體性的行業風險。在證券市場自身還有許多不足的時候,開放式基金在這三年里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并成為引導投資理念的主要力量。毫無疑問,這是開放式基金業發展成就的最充分體現。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就,基金業界還應該保持一份清醒,認識到開放式基金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提升理財水平。畢竟,首發規模超百億還只是偶然性的情況,部分基金產品事實上并不具有足夠的市場吸引力;今年上半年基金對系統性風險整體判斷失誤也使得投資者對基金經理的從業能力、從業經驗有所質疑。尤其是,今年剛成立的基金絕大多數都曾經跌至面值以下,最大套牢幅度最高接近10%,這種大起大落更是出乎了不少投資者的預料,甚至超出了其風險承受能力。因此,面向未來,基金業目前更需要進行總結,為進一步發展積蓄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