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部分魯籍全國人大代表座談會講話
財政部農業司王建國司長
2013年7月18日
各位代表:
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財政工作的關心和支持。近年來,每年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建議提案涉及財政工作,其中許多具有重要價值和借鑒意義。國家出臺的許多重大財稅政策,都離不開代表們的建言和推動。特別是在座的各位代表,對“三農”感情深厚,積極履行職責,反映基層實際,反饋百姓呼聲,提出政策建議,對我們進一步做好財政支農工作是莫大的鞭策和支持。
財政部黨組歷來高度重視兩會建議提案的辦理工作。今年來,部領導多次開會布置相關工作,部里還專門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人大政協建議提案辦理工作的意見》,要求把辦理工作作為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特定時期的核心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切實有效措施,不斷推動辦理工作邁上新臺階,努力做到“辦理一份建議提案,贏得一份理解支持”。
今天,受部里委托,我們專程到山東來,一是聽取代表們對財政工作,特別是財政支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二是就當前財政支農工作,以及袁敬華、王有德代表提出的“關于降低惠農政策行政成本,整合惠農資金的建議”的辦理情況做一個匯報。剛才,各位代表又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見,對我們完善政策,做好工作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我們將認真梳理消化,能夠落實到具體工作中的盡快落實,難以在短期內解決的,也將積極研究推動相關工作。
首先,我就財政支農工作做一簡要匯報。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解決“三農”問題。特別是2003年以來,中央始終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來抓,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國家財政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制定實施了一系列具體的政策措施,將中央的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到實處。政策出臺密度之高,力度之大,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為“三農”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2003-2012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三農”支出約6萬億元,年均增長21.5%。2013年,中央財政年初安排用于“三農”的支出合計13799億元,比上年執行數增長11.4%。其中:用于農業生產支出5426.8億元,比上年增長13.4%;對農民的四項補貼支出1700.5億元,增長3.5%;支持農村社會事業支出6051.12億元,增長13.3%;用于主要農產品儲備費用和利息等支出620.5億元,與上年持平。根據往年情況,預算年度執行中會有追加,全年“三農”投入規模、增量、增幅還會進一步提高。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時,重點開展了以下5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支持糧食穩定生產和現代農業建設。主要是:大力支持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支持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中小河流治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等;支持農業科技進步,包括支持農業科技的研發、轉化、推廣、服務體系建設等;支持農業產業發展,如支持地方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支持現代種業發展、支持“菜籃子”生產等;支持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如支持農業生產救災、動物疫病防治、特大防汛抗旱、山洪災害防治等。這些政策的出臺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給,加快現代農業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二是推動農村深化改革。比如說,取消了農業稅。這是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改革。改革前,由于各種歷史原因,農村亂收費現象屢禁不止,農民負擔很重,使得農村稅費改革勢在必行。為從根本上減輕農民負擔,2000年開始在安徽試點,2003年推廣至全國,2006年最終取消農業稅,使中國歷史上延續2600多年的“皇糧國稅”走進了“歷史博物館”。為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2006年后,中央財政逐步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將改革的重點轉向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縣鄉財政管理體制、集體林權經營制度等領域,促進了農村上層建筑變革,有力地推動解決農村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深層次問題。此外,還積極支持農村金融、涉農稅收、農產品流通、農口部門管理體制等相關改革,增強了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三是對農業農民實行直接補貼。制定實施了一系列補貼政策,特別是“農業四項補貼”,開創了我國政府直接補貼農民的先河。2002年起,為引導和鼓勵農民推廣使用農作物優良品種,中央財政設立了良種補貼,并由大豆一個品種逐步擴大到水稻、小麥、玉米、棉花、油菜等10個品種,覆蓋了主要產區或優勢產區,有效提高了我國良種覆蓋率。2004年起,為鼓勵農民使用農業機械,中央財政設立了農機購置補貼,逐步覆蓋主要農機種類和全國所有農牧業縣,對擴大內需和提高農業機械裝備水平均起到了積極作用。同年起,為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中央財政出臺糧食直補政策,把原來補貼在流通環節的糧食風險基金拿出一部分直接補貼種糧農民,并不斷完善補貼政策,有效調動了農民積極性,促進了糧食生產。2006年起,為彌補因農資價格上漲造成的農民種糧成本增支,中央財政出臺農資綜合補貼政策,動態調整增加補貼資金,保護了農民種糧收益,確保了國家糧食安全。除四項補貼外,陸續出臺了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林業補貼、畜禽良種補貼等,形成了長期中期短期配合、增產增效增收協同、生產生活生態兼顧的補貼制度。
四是促進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比如,教育方面,義務教育“兩免一補”率先在農村實現,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水平穩步提高,陸續開展了教師特崗計劃、薄弱學校改造計劃、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等;社保方面,全面建立了新農合制度、基本藥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農保制度,特別是去年實現了新農保制度全覆蓋,將新農合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文化方面,支持實施了廣播電視“村村通”、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改善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條件,促進了農村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五是支持農村扶貧開發。為支持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財政部門逐步構建了財政綜合扶貧政策體系,采取綜合性的政策措施,支持農村扶貧開發,并不斷加大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力度,促進了農村貧困狀況明顯緩解,自我發展能力逐步增強。初步統計,2010-2012年,中央財政在財政專項扶貧、一般性轉移支付、農業生產發展、農村社會保障、農村教育、農村醫療衛生和其他(水庫移民、彩票公益金)等七個方面,安排用于農村貧困地區、使貧困農民直接受益的綜合扶貧投入分別為1618億元、2272億元和2996億元,保持了較高的增長水平。
正是國家財政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三農”方針政策,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創新完善政策,促進了近年來農業農村發展取得巨大成就。這些年來,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升。2003-2012年,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從8.1億畝增加到9億畝以上,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從46.6%提高到54.5%,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從35%提高到57%,良種覆蓋率達到96%以上。糧食生產水平逐年提高,畝產從577.7斤增加到706.5斤,總產量從8613.9億斤增加到11791.4億斤,實現了“9連增”且連續六年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與此同時,農民增收“9連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邁出了重大步伐,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千百年來,農村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困有所助、住有所居的夢想正在實現。
山東是我國產糧大省,也是農業大省。近年來,中央財政高度重視對山東省農業農村發展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從農業司的情況看,2008-2012年,農業司共安排山東省支農支出逐年加大,總量在東部地區中排第1位,主要用于支持山東省農業生產、農林生態建設、農村扶貧開發等。此外,中央財政在農村社會事業、農村改革、農產品流通等其他方面也不斷加大了對山東省的支持力度。
接下來,我重點匯報代表有關建議的辦理情況
袁敬華、王有德兩位代表結合“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進萬家”代表主題活動,以及市、縣、鄉三級451名代表走訪1099戶農戶的調查情況,提出一份《關于降低惠農政策行政成本、整合惠農資金的建議》(第5594號)。這份建議全國人大交由財政部主辦,農業部協辦。財政部高度重視這份建議,將其作為今年的重點建議之一,要求做好辦理工作。這份建議由農業司牽頭辦理,司里也是高度重視。我們充分征求了農業部、財政部部內相關司局的意見,組織開展了相關調研,經過了認真的分析研究,初步草擬了答復函。我們總體認為,兩位代表提出的“惠農政策落實行政成本高”、“惠農資金分散”問題確實存在,而且在某些方面相當突出。針對這兩個問題,我簡要匯報一些情況和想法。
。ㄒ唬╆P于降低惠農政策行政成本問題。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支持農業農村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各項政策各有各的政策目標,各有各的補助對象,各有各的管理方式,要確保各項政策都落實到位,必然會產生一定的行政成本。比如,在農業補貼方面,種糧直補和農資綜合補貼依據糧食播種面積等數據將補貼測算到省,由省級人民政府確定具體補貼辦法,原則上要求補貼到種糧農民、種糧耕地;良種補貼中,水稻、玉米、油菜補貼采取現金直接補貼方式,小麥、大豆、棉花可采取現金直接補貼或差價購種補貼方式,具體由各省按照簡單便民的原則自行確定。由于農業補貼對著千家萬戶,如果各項補貼都分頭發放的話,行政成本會比較高。
為了在確保各項政策落實到位的前提下,進一步降低管理行政成本,近年來,各級財政會同有關部門,積極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方面,承擔必要的行政成本,確保支農政策落實到位。比如,糧食直補工作經費原則上由地方財政預算安排,中央財政適當補助。地方財政安排確有困難的,報經財政部批準后,可按批準額度在糧食風險基金中列支。另一方面,優化支農資金管理方式,不斷降低行政成本。比如,推動支農項目審批權限下放,將項目的審批權、立項權交由地方,減少了資金管理的中間環節,有效地避免了各地跑項目、要項目的成本;探索創新補貼資金發放方式,積極推行“一卡通”制度,將多項補貼資金通過一張卡發放,提高了補貼發放的效率;提高補貼政策針對性,將補貼資金向主產區、種糧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傾斜。
由于各項補貼資金已為廣大農民所接受,進行簡單整合歸并的難度較大。目前,我們正在積極研究農業補貼管理問題,下一步將從農業補貼的政策設計、使用方向、發放方式等環節入手,進一步提高補貼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探索建立更加節約、更加有效、更加合理的補貼政策機制,充分發揮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效益。
(二)關于推動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問題。
當前,涉農資金在管理使用上確實存在管理部門多、資金渠道多、交叉重復與使用分散并存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資金的整體合力和使用效益。近年來,各級財政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安排、集中投入、各負其責、各記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則,積極推進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集中解決農業生產發展中重要、迫切的問題,有效提高了涉農資金的使用效益。
一是多環節開展整合。從預算編制環節,全面清理涉農專項資金,對性質相同、用途相近、使用分散的涉農專項進行歸并,或按照資金用途重新分類。比如,2012年我司將分管的支農專項資金由2011年的19類42項整合歸并為6大類27項。從預算執行環節,建立健全財政內部、財政與部門之間的資金統籌協商機制,加強資金安排使用的溝通協調。
二是多平臺實施整合。鼓勵各地以本地發展規劃為引導,以主導產業、優勢區域、重點項目或重大支農專項為平臺,促進各項涉農資金的統籌安排、集中使用,做到“多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比如,近年來我們陸續進行的“節水增糧行動”、支持優勢特色產業、小農水重點縣建設、支持“菜籃子”生產等,都是以項目為平臺,開展涉農資金整合探索的。
三是多層級推動整合。我部建立部內涉農資金統籌整合聯席會議制度,積極推動中央層面的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大力推動省級整合,在部分支農專項資金安排中對省級整合予以獎勵。堅持以縣為平臺推進整合,總結縣級整合試點的經驗、做法,鞏固和擴大縣級整合成果,引導和支持縣級自主開展整合。
經過幾年的實踐,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取得了明顯成效,有效提高了涉農資金的使用效益,實現了集中財力辦大事,得到了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也深受基層的歡迎。但是,實事求是地說,在現行體制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只是一個有限的整合,還存在一些體制機制性障礙。
目前,我們正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切實轉變政府職能、下放行政審批權限的決策部署,研究減少歸并專項轉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按照國務院第3次常務會議關于推進涉農資金整合的重大部署,我們將以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為試點,將中央財政安排的77項支農資金,由黑龍江省進行統籌安排使用。下一步,我們將會同地方各級財政部門,繼續創新涉農資金管理使用機制,深入推進各個層面的涉農資金統籌整合,不斷提高涉農資金使用效益,為農業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以上,是我匯報的簡要情況。回去后,我們將根據今天座談的情況,進一步修改完善答復函,再正式辦文反饋兩位代表。各位代表積極參政議政,既是國家權力機關履行職能的需要,也是政府部門加強和改進工作的動力。今后,我們衷心希望各位代表繼續關心和支持財政支農工作,也歡迎大家利用各種渠道、采取各種方式、從各個角度、各個層面,繼續為做好財政支農工作提出寶貴意見。我們也將認真研究大家提出的意見建議,進一步完善政策,做好工作,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