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金輝 北京報道
近日,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在“2013中國農業發展新年論壇”作主題演講時就當前出現的“家庭經營已沒有前途”觀點表示,這種觀點是不能成立的,農業生產有其自身獨特的特點,家庭經營的方式仍然適用,始終難以被替代。
陳錫文指出,農業是一個經濟再生產與自然再生產相交織的特殊產業,需要人類在自然環境中通過利用和控制動植物的生命過程來從事生產活動,在這種充滿不確定性的復雜條件下要保證農產品的順利成長,就必須依靠農業生產者對它們及時和精心的照料。而要做到這一點,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使農業生產者成為他所生產的農產品的主人,不需要別人監督,不需要計算勞動付出,他們會為了自己的經濟利益而竭盡全力。正是由于農業的這些特點,人們才普遍選擇了家庭經營的方式。即使在已經實現了現代化的國家中,農業仍普遍實行家庭經營。因此所謂“家庭經營已沒有前途”的觀點是不能成立的。
陳錫文說,在工業化手段的推動下,一些農產品實現了工廠化的生產,動植物生長的環境可以控制,雇員付出的勞動能夠計量和監督,對每個生產環節是否符合標準也可以及時檢測。但這樣的農業畢竟只占很小的部分。在大多數情況下,農業的發展一要靠農業人口的減少而逐步擴大經營規模,二要靠現代物質技術的投入而提高效率,三要靠通過合作和社會化服務來彌補家庭的不足,但家庭經營本身始終是難以被替代的。
陳錫文表示,隨著農業人口的逐步轉移,我國農業家庭經營的規模也將逐步擴大,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將逐步形成。要因地制宜推動家庭經營向采用先進科技和生產手段的方向轉變,增加技術、資本等生產要素投入,著力提高集約化水平。
“家庭經營只靠自身的力量難以應對生產經營各環節中的所有問題”,陳錫文強調,還要從實際出發推動統一經營向發展農戶間的聯合與合作,向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業社會化經營服務體系的方向轉變。在推動這“兩個轉變”的基礎上,逐步構建黨的十八大報告所提出的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