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農業 > 2011年度CCTV三農人物 > 正文
高金磊 大學生村官
榮譽:全國農業青年致富帶頭人、湖北省2010十佳優秀大學生村官
事跡:2008年,高金磊大學畢業后,在廣告公司找到了一份薪水豐厚的工作。由于業績突出,公司老總把他派到長沙分公司做項目經理,并表示要給他加薪。就在此時,湖北省公開選聘首屆大學生村官?吹匠鞘蟹旄驳氐淖兓,想到家鄉依舊落后的面貌,那種巨大的差異深深觸動著高金磊。面對重重勸阻,高金磊毅然決定當村官。
高金磊到黃岡市英山縣溫泉鎮百丈河村報到后,第一個要求就是去養豬,他覺得這是能夠帶領鄉親們致富的好途徑。為了當好豬倌,高金磊每天早晨6時,都會到豬場里打掃豬舍,清理糞便,喂食,并做好疫苗、消毒每一個細節的記錄;夜深人靜時,他把白天收集到的數據錄入到電腦,進行分析,并不斷學習獸醫藥理和養殖管理方面的知識。村民們養豬時無論遇到什么問題,高金磊都會竭盡全力幫他們解決。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養豬場具備了年產萬頭豬的規模,年產值在千萬以上。
正是這樣的責任感,支撐著高金磊一點一點改變著百丈河村的面貌。村里開起電腦技術、普通話和養殖技術培訓班,第一次組織起村民運動會。在高金磊的帶領下,百丈河村形成了"山頂有黑山羊養殖,山腰有田桂花鞋廠,山腳有英山云霧茶葉種植"的良性發展格局。村人均收入也由2007年的5600元左右上升到去年的7318元。
郭鳳蓮 全國人大常委、山西省昔陽縣大寨黨總支書記
榮譽:第七屆中國十大女杰
事跡: 1964年,郭鳳蓮挑起“鐵姑娘隊”隊長的擔子,帶領大家改造家鄉落后面貌,曾受到毛主席、周恩來、李先念、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熱情接見和贊揚。也正是如此,郭鳳蓮頭的的光環越來越耀眼。
正當郭鳳蓮在大寨大展宏圖的時候,歷史發生了轉折性變化。70年代末開始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讓以人民公社為核心的大寨模式黯然失色,并一度成了負面教材。時任大寨村黨支部書記的郭鳳蓮也一度銷聲匿跡了10年。但性格堅強的郭鳳蓮,注定不會再迷茫中沉淪。1991年11月,在群眾的呼吁聲中,她重返大寨村黨支部書記,不僅為自己的人生揭開了新的一頁,也讓失落的大寨重新找回了自信。
郭鳳蓮帶領大寨進行第二次創業。在她的精心運作下,大寨村辦企業經歷了從小作坊向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發展的轉變。無論是發展煤炭業、旅游業,還是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現代化養殖業,每一次開拓,都讓這個人口只有520人的“大寨”小村受益匪淺。從1992年以來的近二十年里,大寨引項目、引人才、引資金,搞改革、抓發展,先后興辦了水泥廠、制衣公司、酒業公司、貿易公司等企業,連續名列全縣納稅第一村,大寨人均收入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80多元增加到2011年的1萬2千元,大寨集團的收入已經超過4個億 。
關慧明 科技特派員創業協會會長、內蒙古烏蘭察布市科技局高級農藝師、科技特派員
榮譽:內蒙古自治區勞動模范
事跡:關慧明從大學畢業后,一直在烏蘭察布市從事蔬菜新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工作。 他帶領的蔬菜小組每人每年下鄉240多天,幾乎走遍了烏蘭察布市所有的大棚、菜地。分別和國內外10多家龍頭企業建立了業務關系,完成訂單任務17個,總面積達到1萬多畝,外商在訂單項目上投資1000多萬元,全市8個旗縣有1萬多戶農民參加訂單任務,增收1000多萬元。沒有訂單任務的菜農也享受隨叫隨到的免費技術指導。烏蘭察布的農民們稱他為“財神”。在關慧明的輻射帶動下,全市已經形成近萬畝的溫室大棚和以冷涼蔬菜作物為主的50萬畝露地蔬菜生產基地。在落實訂單任務中,關慧明小組在訂單任務區形成服務、銷售網絡,帶動一批科技人員、鄉土人才共同參與這項工作,一批縣、鄉成立了蔬菜專業技術協會,這種被稱為關慧明模式的服務形式,開始在全市推廣。
關慧明還針對蔬菜病毒防治、斑潛蠅防治、新型溫室設計與生產等10多項技術難題潛心研究,都取得重大突破。在市蔬菜專業技術聯合會成立時,被大家推舉為會長。
黃勇 中國農業灌溉節水“第一人”
榮譽: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水利技術能手
事跡: 流量計,讓農民知道灌溉用了多少水,而灌區自動化控制系統,則使節水成為現實。黃勇的絕活,就是用數字化電路開發農用數字式流量計,將弱、強電路應用于農田灌溉自動化控制。簡言之,就是發明了灌溉流量計,參與實施了三聯灌溉自動化項目。 黃勇的技術讓灌區由1個泵房、10塊田地和約1000米的干渠、支渠組成,由計算機遠程控制3臺水泵和8個閥門,同時對23臺現場儀表進行數據采集,并作相應的處理。系統具有自動采集處理灌區水情、雨情,自動控制泵站電機開關、渠系閘門及田間分配水口閘門的啟閉等功能,實現計量供水。農民發放IC卡,按方收費。糧食增產效益姑且不算,灌區水稻全生育期用水僅相當于當地平均水平的73.6%,同時節省約50%電費和人工,灌區現在已經列入國際農田灌溉技術交流窗口。
黃勇憑著長期在一線從事農水科研的工作經驗,依靠水利行業高校的理論支持,刻苦鉆研數字電路與量水技術規范,實現了農田灌溉量水設備造價低、精度高、使用方便的要求,同時他開創的將流量計改為順水流方向斜插式安裝技術更是被全國灌溉培訓班作為推廣技術設備。最基層水利試驗站的普通工人,數十年鍥而不舍地鉆研節水技術,使中國農業灌溉用水首次實現按方收費。
呂根覓 內蒙古萬通集團董事長
事跡:2009年,內蒙古萬通集團秉承“為養而種、以種促養、種養增收”的理念,投資2.55億元,在吉格斯鎮與白泥井鎮的交界處建成了萬通現代農牧業科技示范園,園區總占地面積10030畝,共分為種植園區、養殖園區、設施農業園區、農機園區、沼氣堆肥區、科技培訓區、游牧農耕區、生態觀光、健身、旅游等八大功能區。2011年,園區實現種養殖經濟總量達7000多萬元,受益農牧戶2000多戶,培訓農牧科技人員、種養殖帶頭人26期1800多人。
致富不忘家鄉。呂根覓看到家鄉那么多留守老人和孩子住在水電暖等問題都得不到妥善解決的老房子里,他依然決定投資800余萬元,在家鄉建成占地68061平方米的諧雅苑。建成后,他一直堅持每年投資20萬元,除了為老人們提供衣、食、住、醫、葬之外,還為他們修建了健身場所、圖書室、文化娛樂、洗浴等設施,使院民們享受到了天倫之樂。2010年,呂根覓又投資2000萬元,對其進行改造,一處集敬老院和幼兒園為一體的諧雅苑投入使用,并且幼兒園全部免除學雜費、住宿費、伙食費。
這十多年里,呂根覓帶領的內蒙古萬通集團資助過多少失學兒童,救助過多少困難群眾,扶持過多少弱勢群體,難以統計。這些“感恩”義舉的實施,為政府分了憂,解決了燃眉之急,也促進了社會事業的和諧健康發展。
劉京俊 山東省青島港農民工、創造了第一個輪胎吊絕活“京俊攀峰”
榮譽:青島市職工創新能手、青島市技術能手、青島市青年崗位能手
事跡:2000年9月,劉京俊外出打工。兩年多的時間里,四處漂泊,干過洗碗工、服務員,擺過地攤,做過推銷員、干過電氣焊、建筑工,還蹬過人力三輪車。2003年元旦,他經當地勞動局勞務輸出來到青島港,在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培訓,168名人員當中,以第一名的成績順利通過考試,分配到金牌工人許振超的身邊工作。2006年,劉京俊取得青島市職業技能大賽“狀元“,是青島港集團第一個考取技師職稱的農民工。
2007年,劉京俊創造了第一個輪胎吊絕活“京俊攀峰”,該項絕活的特點是“穩、準、輕、快”,充分發揮機械性能的鉤行路線和“一鉤準”的操作技巧,使得一個班下來就可以多干50多個箱子,相當于一天多干出了1個小時的活,每個班下來就能節省燃油25L或節電160度。2007年10月,劉京俊成為青島港第一批從農民工中提拔的機械隊副隊長。走上管理崗位的他,除了隊伍的日常管理,大部分時間在現場。231個箱區,每個班他都要徒步走遍,平均一個班要走近30公里的路程,30個班下來,相當于從青島走到了北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