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投資指南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1日 00:19 嘉柏黃金 |
一、認識黃金 金(GOLD)是以游離狀態(tài)存在于自然界并無法人工合成的天然產物,因呈現(xiàn)出黃色,故又被稱為黃金,化學元素符號Au,為金屬元素表第六周期ⅠB族元素,原子序數(shù)79,原子量196.9665。 在人類已發(fā)現(xiàn)的所有金屬中,黃金的韌性和延展性是最好的,其延伸率可達到40—50% 。為此,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條件下,1克黃金可被拉成長度為420米以上的金絲,也可碾成0.23 1000毫米厚的金箔。黃金的密度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略有變化,常溫下金的密度為19.29—19.37克/立方厘米。由于金錠中含有一定量的氣體,因此其密度會略有降低,但經壓延后其密度會增大。黃金在自然條件下的揮發(fā)性極小,即使在高溫條件下的熔煉環(huán)境中(1100—1300攝氏度),黃金的揮發(fā)性損失也很小,一般只有0.01—0.025%的損耗率。 黃金具有非常好的導電和導熱性能,導電率僅次于銅和銀,在金屬中位居第三位,為銀的76.7%,導熱率為銀的74%。黃金的化學性質非常穩(wěn)定,在自然界中僅與碲生成天然化合物——碲化金,在低溫或高溫時均不會被氧直接氧化,而以自然金的形態(tài)產出。在常溫下,黃金與單獨的無機酸均不起作用,但溶于王水、液氯及堿金屬或堿土金屬的氰化物溶液中。此外,黃金還溶于硝酸與硫酸的混合酸、堿金屬硫化物、硫代硫酸鹽溶液、多硫化銨溶液及任何能產生新生氯的混合溶液中。 由于黃金在自然界中的存儲量少,采掘難度高,花費的勞動量大,因而價值昂貴。同時又具有體積小、重量輕,便于分割和攜帶,具有良好的物理屬性、穩(wěn)定的化學性質的優(yōu)點,所以就成為人類社會中最適宜充當貨幣的特殊商品。使之成為一種同時具有貨幣商品屬性和非貨幣商品屬性的兩重性質的特殊商品 黃金由于其內在性質的不同,會顯現(xiàn)出各種不同的屬性狀態(tài),人們按其是否經過精煉提純來區(qū)分,一般可分為生金和熟金兩大類。 1.生金 生金又稱原金,就是人們將從礦山或河床中采掘淘選出來未經精煉提純加工的自然金統(tǒng)稱為生金,也有稱為天然金或荒金。按照生金采掘地點的不同,生金又可分為沙金和礦脈金兩種類型。 (1)沙金。沙金是從河床或古河床的泥沙中采掘淘選出來未經精煉提純的自然黃金。沙金來源于高山上的巖石,是由于露出地面的含金巖石經過風吹雨淋被風化而蹦裂,脫離礦脈被雨水沖刷隨泥沙順流而下,沖入河流自然沉淀在河床底層而形成沙金層。沙金的特點是顆粒大小不一,大的像蠶豆,小的似細紗,形狀各異。 (2)礦脈金。礦脈金產于礦山,大都是隨著地下涌出的熱泉水流過巖石縫隙時被沉淀積聚而留下,故常與其他金屬伴生在一起而夾在巖石的縫隙中,采掘時礦工將含有原金的石英巖石一起挖掘,送到地面經過粉碎、研磨、淘選等工藝過程而生產出來的自然金,也稱為洞金或山金。 2.熟金 熟金又稱純金、色金、赤金等。自然金經過黃金冶煉公司的精煉提純,并根據生產、流通的需要被加工成各種黃金制品,這些黃金制品就被稱謂熟金。熟金按其內含其他金屬成分的不同,又可分為清色金、混色金和特制金三種類型。 (1)清色金。清色金,就是熟金制品中只含有銀的金屬成份,不管其含金量的高低,此種熟金制品均稱之謂清色金。 (2)混色金。混色金,就是熟金制品中除含有銀的金屬成份以外,還含有銅、鉛、銻、錫、鐵等其他金屬成份,不管其含金量的高低,均稱謂混色金。 混色金按含有其它金屬種類的多少和含量的高低,又可分為大混金、小混金和特制金等種類。大混金是指銀、銅、鉛、銻等其他金屬成分含量超過0.3%以上的各類熟金制品。小混金是指銀、銅、鉛等其他金屬成分含量在0.3%以下的各類熟金制品。 (3)特制金。特制金是以熟金為基礎,根據其特定的用途人為摻入其他金屬成分的黃金制品。特制金既有混色金,也有清色金,為簡化分類,通常將其合并成一類。特制金按其用途又可分為焊藥金、葉金和工業(yè)金等類別。 二、黃金的主要需求和用途 黃金的主要需求和用途有三大類: 第一類,用作國際儲備。國際儲備(International Reserves)是一國貨幣當局為彌補國際收支逆差、維持本國貨幣匯率的穩(wěn)定以及應付各種緊急支付而持有的、為世界各國所普遍接受的資產。能夠作為國際儲備的資產必須具有如下特性:1、公認性。國際儲備資產應該是能為世界各國在事實上普遍承認和接受的資產,如果該資產不能為世界各國普遍承認和接受,就不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2、流動性。國際儲備資產必須具有充分的流動性,能在其各種形式之間自由兌換,各國政府或貨幣當局必須能無條件地獲得并在必要的時候動用這些資產3、穩(wěn)定性。國際儲備資產的內在價值必須相對穩(wěn)定。由于黃金的優(yōu)良特性,歷史上黃金充當貨幣的職能,如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二十世紀70年代以來黃金與美元脫鉤后,黃金的貨幣職能也有所減弱,但仍保持一定的貨幣職能。目前許多國家,包括西方主要國家國際儲備中,黃金仍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第二類,保值需求。在通貨膨脹上升的時期(負利率時代),為了避免貨幣購買力的損失,實物資產包括不動產、貴金屬(黃金、白銀等)、珠寶、古董、藝術品等往往會成為資金追逐的對象。由于黃金價值的永恒性和穩(wěn)定性,作為實物資產即成為貨幣資產的理想替代品,發(fā)揮保值的功能。但單純存儲黃金的行為沒有利息收益,而且還需支付存儲保管費用,因此眾多黃金衍生工具隨之誕生。 第三類,避險需求。“亂世買黃金,盛世買古董”的傳統(tǒng)智慧已延續(xù)千年,黃金在亂世成為逃難、避災、安身立命的最佳選擇。現(xiàn)今,在局勢動蕩、政局不穩(wěn)的時期,直接影響經濟的穩(wěn)定性及投資者對經濟的信心,股市下滑,資金有尋求避風港的需求。同時伴隨著該地區(qū)國家貨幣的貶值,甚至在政局更替的情況下,手中持有的貨幣更有可能變成一文不值。因此黃金價值高、易儲存、流動性高和被普遍接受的特點使其替代貨幣成為財富的理想載體,發(fā)揮避險的功能。比如在美國入侵伊拉克前夕,中東地區(qū)即掀起了搶購黃金的浪潮。 第四類,用作珠寶裝飾。黃金歷來是財富和身份的象征,近年來黃金在珠寶裝飾領域的需求呈快速增長的趨勢。尤其是隨著亞洲國家生活水平的提高,成為黃金消費增長最快的地區(qū)。據世界黃金協(xié)會的數(shù)據,2004年黃金消費需求大幅上升7%,其中全球最大黃金市場印度的消費需求增長17%,中國的需求量上升13%,其中主要為珠寶商和零售投資的需求。 第五類,在工業(yè)與科學技術上的應用。由于金具備有獨一無二的完美的性質,這種性質是任何一種金屬都不具備的,它具有極高的抗腐蝕的穩(wěn)定性;良好的導電性和導熱性;金的原子核具有較大捕獲中子的有效截面;對紅外線的反射能力接近100%;在金的合金中具有各種觸媒性質;金還有良好的工藝性,極易加工成超薄金箔、微米金絲和金粉;金很容易鍍到其它金屬和陶器及玻璃的表面上;在一定壓力下金容易被熔焊和鍛焊;金可制成超導體與有機金等。正因為有這么多有益性質,使它有理由廣泛用到最重要的現(xiàn)代高新技術產業(yè)中去,如電子技術、通訊技術、宇航技術、化工技術、醫(yī)療技術等。 三、黃金市場 (一)黃金在貨幣體系中地位的演變及黃金市場的發(fā)展 1. 皇權壟斷時期(19世紀以前) 在19世紀之前,因黃金極其稀有,黃金基本為帝王獨占的財富和權勢的象征;或為神靈擁有,成為供奉器具和修飾保護神靈形象的材料;雖然公元前6世紀就出現(xiàn)了世界上的第一枚金幣,而一般平民很難擁有黃金。黃金礦山也屬皇家所有,當時黃金是由奴隸、犯人在極其艱苦惡劣的條件下開采出來的。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黃金培植起了古埃及和古羅馬的文明。16世紀殖民者為了掠奪黃金而殺戮當?shù)孛褡澹瑲缥幕z產,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血腥的一頁。搶掠與賞賜成為黃金流通的主要方式,自由交易的市場交換方式難以發(fā)展,即使存在,也因黃金的專有性而限制了黃金的自由交易規(guī)模。 2. 金本位時期(19世紀初至20世紀30年代) 進入19世紀初開始,先后在俄國、美國、澳大利亞和南非以及加拿大發(fā)現(xiàn)了豐富的金礦資源,使黃金生產力迅速發(fā)展。僅19世紀后半葉,人類生產的黃金就超過了過去5千年的產量總和。由于黃金產量的增加,人類增加黃金需求才有了現(xiàn)實的物質條件,以黃金生產力的發(fā)展為前提,人類進入了一個金本位時期。貨幣金本位的建立意味著黃金從帝王專有,走向了廣闊的社會;從狹窄的宮廷范疇進入了平常的經濟生活;從特權華貴的象征演變?yōu)橘Y產富有的象征。金本位制始于1816年的英國,到19世紀末,世界上主要的國家基本上都實行了“金本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全世界已有59個國家實行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具有如下特點:(1)黃金在國際交往中充當國際貨幣,各國中央銀行匯票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大部分是黃金,黃金是國際貨幣制度的基礎。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及自由輸出入;(2)兩國之間貨幣的匯率由它們各自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Gold Parity)來決定,例如一個英鎊的含金量為113.0015格林,而一個美元的含金量為23.22格林,則: 1英鎊=113.0015/23.22=4.8665美元 只要兩國貨幣的含金量不變,兩國貨幣的匯率就保持穩(wěn)定。當然,這種固定匯率也要受外匯供求、國際收支的影響,但是匯率的波動僅限于黃金輸送點(Gold Point)。黃金輸送點是指匯價波動而引起黃金從一國輸出或輸入的界限。匯率波動的最高界限是鑄幣平價加運金費用,即黃金輸出點(Gold Export Point);匯率波動的最低界限是鑄幣平價減運金費用,即黃金輸入點(Gold Import Point)。(3)具有自動調節(jié)國際收支的機制。當外匯收支出現(xiàn)逆差,黃金外流時,如果中央銀行的黃金儲備明顯減少,會導致貨幣供給緊縮的效應,進而使物價下降,這將會提高本國商品出口的單鍵能力并抑制進口;同時緊縮也會使利率上揚,引起資本流入。在這種機制的作用促使國際收支恢復平衡。反之亦然。 隨著金本位制的形成,黃金承擔了商品交換的一般等價物,成為商品交換過程中的媒介,黃金的社會流動性增加。黃金市場的發(fā)展有了客觀的社會條件和經濟需求。在“金本位”時期,各國中央銀行雖都可以按各國貨幣平價規(guī)定的金價無限制地買賣黃金,但實際上仍是通過市場吞吐黃金,因此黃金市場得到一定程度的發(fā)展。必須指出,這是一個受到嚴格控制的官方市場,黃金市場不能得到自由發(fā)展。因此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前,世界上只有唯一的英國倫敦黃金市場是國際性市場。 金本位制可以保證貨幣匯價的穩(wěn)定,促進了國際貿易的順利開展,由于國內貨幣發(fā)行受到中央銀行所擁有的黃金儲備的約束,不會出現(xiàn)過分的通貨膨脹;對于國際收支也能起到調節(jié)作用。但同時金本位制也有其不利之處,最致命的缺陷是其賴以生存的基礎不穩(wěn)定.黃金存量的增長跟不上國內生產和流通的不斷擴大以及社會財富的快速增長,國民經濟的發(fā)展與貨幣基礎的矛盾日益尖銳;其次是它往往使—國的國內貨幣政策取決于黃金流出還是流入,有可能出現(xiàn)由于黃金的流出,即使對外貿易收支已陷于逆差,仍不得不采取緊縮政策;或由于黃金流入而被迫采取膨脹政策的情況。20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嚴重地沖擊了“金本位制”;到30年代又爆發(fā)了世界性的經濟危機,使“金本位制”徹底崩潰,各國紛紛加強了貿易管制,禁止黃金自由買賣和進出口,公開的黃金市場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倫敦黃金市場關閉。一關便是15年,直至1954年方后重新開張。從1914年至1938年期間,西方的礦產金絕大部分被各國中央銀行吸收,黃金市場的活動有限。此后對黃金的管理雖有所松動,但長期人為地確定官價,而且國與國之間貿易森嚴壁壘,所以黃金的流動性很差,市場機制被嚴重抑制,黃金市場發(fā)育受到了嚴重阻礙。 一戰(zhàn)后,1922年在意大利召開的世界貨幣會議上,決定采用“節(jié)約黃金”的原則.除美國實行金本位制外,英法實行金塊本位制,其它國家多實行金匯兌本位制。”金塊本位制的特點是:國內不流通金幣,只發(fā)行代表一定重量黃金的銀行券,銀行券只能有限制地兌換金塊。而金匯兌本位制又稱“虛金本位制”,其主要特點是:銀行券在國內不能兌換黃金和金幣,只能兌換外匯。該國貨幣一般與另一個實行金本位制或金塊本位制國家的貨幣保持固定的比價,并在后者存放外匯或黃金作為平準基金,從而間接實行了金本位制。實際上,它是一種帶有附屬性質的貨幣制度。當然,無論金塊本位制或金匯兌本位制,都是削弱了的金本位制.很不穩(wěn)定。而這種脆弱的制度經過1929年—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終于全部瓦解。 3. 布雷頓森林系時期(20世紀40年代至70年代初) 1944年,經過激烈的爭論英美兩國達成了共識,美國于當年5月邀請參加籌建聯(lián)合國的44國政府的代表在美國布雷頓森林舉行會議,簽定了“布雷頓森林協(xié)議”,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潰后的人類第二個國際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核心是;(1)以美元為國際貨幣結算的基礎,美元成為世界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2)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制定了35美元1盎司的官方金價),其它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各國可按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3)實行固定匯率制,各國貨幣與美元的匯率.一般只能在平價1%上下幅度波動,各國央行有義務在超過規(guī)定界限時進行干預。至此,美元取得了等同于黃金的地位,成為世界各國的支付手段和儲備貨幣。在布雷頓貨幣體制中,黃金無論在流通還是在國際儲備方面的作用都有所降低,而美元成為了這一體系中的主角。但因為黃金是穩(wěn)定這一貨幣體系的最后屏障,所以黃金的價格及流動都仍受到較嚴格的控制,各國禁止居民自由買賣黃金,市場機制難以有效發(fā)揮作用。倫敦黃金市場在該體系建立十年后才得以恢復。 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建立,在戰(zhàn)后相當一段時間內,確實帶來了國際貿易空前發(fā)展和全球經濟越來越相互依存的時代。但布雷頓森林體系存在著內在的缺陷,即它在美元作為主要儲備資產,具有內在的不穩(wěn)定性。因為只有靠美國的長期貿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出,使其他國家獲得美元供應成為國際儲備。但這樣一來,必然會影響人們對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機。而如果美元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就會斷絕國際儲備的供應,引起國際清償能力的不足。 50年代后期,隨著美國經濟競爭逐漸削弱,其國際收支開始趨向惡化, 60年代美國深陷越南戰(zhàn)爭的泥潭,財政赤字巨大,美元的信譽受到極大的沖擊。大量資本出逃,各國紛紛拋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搶購黃金,使美國黃金儲備急劇減少,倫敦金價暴漲。 為了抑制金價上漲,保持美元匯率,減少黃金儲備流失,美國聯(lián)合英國、瑞士、法國、西德、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八個國家于1961年10月建立了“黃金總庫”,八國央行共拿出2.7億美元的黃金,由英格蘭銀行為黃金總庫的代理機關,負責維持倫敦黃金價格,并采取各種手段阻止外國政府持美元外匯向美國兌換黃金。60年代后期,美國進一步擴大了侵越戰(zhàn)爭,國際收支進一步惡化,美元危機再度爆發(fā)。1968年3月的半個月中,美國黃金儲備流出了14億多美元,僅3月14日一天,倫敦黃金市場的成交量達到了350~400噸的破記錄數(shù)字。美國再也沒有維持黃金官價的能力,經與黃金總庫成員協(xié)商后,宣布不再按每盎司35美元官價向市場供應黃金,市場金價自由浮動,但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仍按官價結算,從此黃金開始了雙價制階段。但雙價制也維持了三年的時間,原因是美國國際收支仍不斷惡化,美元不穩(wěn);二是西方各國不滿美國以已私利為原則,不顧美元危機拒不貶值,強行維持固定匯率。于是歐洲一些國家采取了請君入甕的策略,既然美國拒不提高黃金價格,讓美元貶值,他們就以手中的美元兌換美國的儲備黃金。當1971年8月傳出法國等西歐國家要以美元大量兌換黃金的消息后,美國于8月15日不得不宣布停止履行對外國政府或中央銀行以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的義務。1973年3月因美元貶值,再次引發(fā)了歐洲拋售美元、搶購黃金的風潮。西歐和日本外匯市場不得不關閉了17天。經過磋商最后達成協(xié)議,西方國家放棄固定匯率,實行浮動匯率。至此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完全崩潰,從此也開始了黃金非貨幣化的改革進程。但從法律的角度看,國際貨幣體系的黃金非貨幣化到1978年才正式明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1978年以多數(shù)票通過批準了修改后的《國際貨幣基金協(xié)定》。該協(xié)定刪除了以前有關黃金的所有規(guī)定,宣布:黃金不再作為貨幣定值標準,廢除黃金官價,可在市場上自由買賣黃金;取消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必須用黃金支付的規(guī)定;出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6黃金,所得利潤用于建立幫助低收入國家優(yōu)惠貸款基金;設立特別提款權代替黃金用于會員國與IMF之間的某些支付等等。 在這一時期黃金價格一直受到國家的嚴格控制,國家對黃金市場的介入干預時有發(fā)生,黃金市場僅是國家進行黃金管制的一種調節(jié)工具,難以發(fā)揮市場資源配置作用。市場的功能發(fā)揮是不充分的。 4. 黃金非貨幣化時期(20世紀70年代至今) 國際黃金非貨幣化的結果,使黃金成為了可以自由擁有和自由買賣的商品,黃金從國家金庫走向了尋常百姓家,其流動性大大增強,黃金交易規(guī)模增加,因此為黃金市場的發(fā)育、發(fā)展提供了現(xiàn)實的經濟環(huán)境。黃金非貨幣化的20年來也正是世界黃金市場得以發(fā)展的時期。可以說黃金非貨幣化使各國逐步放松了黃金管制,是當今黃金市場得以發(fā)展的政策條件,但同樣需要指出的是,黃金制度上的非貨幣化與現(xiàn)實的非貨幣化進程存在著滯后現(xiàn)象。國際貨幣體系中黃金非貨幣化的法律過程已經完成,但是黃金在實際的經濟生活中并沒有完全退出金融領域,當今黃金仍作為一種公認的金融資產活躍在投資領域,充當國家或個人的儲備資產。 當今的黃金分為商品性黃金和金融性黃金。國家放開黃金管制不僅使商品黃金市場得以發(fā)展,同時也促使金融黃金市場迅速地發(fā)展起來。并且由于交易工具的不斷創(chuàng)新,幾十倍、上百倍地擴大了黃金市場的規(guī)模。現(xiàn)在商品實物黃金交易額不足總交易額的3%,90%以上的市場份額是黃金金融衍生物,而且世界各國央行仍保留了高達3.4萬噸的黃金儲備。在1999年9月26日歐洲15國央行的聲明中,再次確認黃金仍是公認的金融資產。因此我們不能單純地將黃金市場的發(fā)展原因歸結為黃金非貨幣化的結果,也不能把黃金市場視為單純的商品市場,客觀的評價是:在國際貨幣體制黃金非貨幣化的條件下,黃金開始由貨幣屬性主導的階段向商品屬性回歸的階段發(fā)展,國家放開了黃金管制,使市場機制在黃金流通及黃金資源配置方面發(fā)揮出日益增強的作用。但目前黃金仍是一種具有金融屬性的特殊商品。所以不論是商品黃金市場,還是金融性黃金市場都得到了發(fā)展。商品黃金交易與金融黃金交易在不同地區(qū)、不同市場中的表現(xiàn)和活躍程度有所不同。 (二)世界主要黃金市場 目前世界上比較著名有影響的黃金市場主要集中在倫敦、蘇黎世、紐約和香港。 1.倫敦黃金市場 倫敦黃金市場歷史悠久,其發(fā)展歷史可追溯到300多年前。1804年,倫敦取代荷蘭阿姆斯特丹成為世界黃金交易的中心,1919年倫敦金市正式成立,每天進行上午和下午的兩次黃金定價。由五大金行定出當日的黃金市場價格,該價格一直影響紐約和香港的交易。市場黃金的供應者主要是南非。1982年以前,倫敦黃金市場主要經營黃金現(xiàn)貨交易。1982年4月,倫敦期貨黃金市場開業(yè)。目前,倫敦仍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市場。 倫敦黃金市場的特點之一是交易制度比較特別。因為倫敦沒有實際的交易場所,其交易是通過無形方式——各大金商的銷售聯(lián)絡網完成。交易會員由具權威性的五大金商及—些公認有資格向五大金商購買黃金的公司或商店所組成,然后再由各個加工制造商、中小商店和公司等連鎖組成。交易時由金商根據各自的買盤和賣盤,報出買價和賣價。現(xiàn)任五大金商是Deutsche Bank AG (DB), Barclays Capital, the investment banking arm of U.K.-based Barclays PLC (BARC.LN), Societe Generale ( 13080.FR) and the Bank of Nova Scotia's precious metals division ScotiaMocatta.其中the Bank of Nova Scotia (BNS)在05年3月將被HSBC取代。 倫敦黃金市場交易的另一特點是靈活性很強。黃金的純度、重量等都可以選擇,若客戶要求在較遠的地區(qū)交售,金商也會報出運費及保費等,也可按客戶要求報出期貨價格。最通行的買賣倫敦金的方式是客戶可無須現(xiàn)金交收,即可買入黃金現(xiàn)貨,到期只需按約定利率支付利息即可,但此時客戶不能獲取實物黃金。這種黃金買賣方式,只是在會計賬上進行數(shù)字游戲,直到客戶進行了相反的操作平倉為止。 倫敦黃金市場特殊的交易體系也有若干不足。其一,由于各個金商報的價格都是實價,有時市場黃金價格比較混亂,連金商也不知道哪個價位的金價是合理的,只好停止報價,倫敦金的買賣便會停止;其二,倫敦市場的客戶絕對保密,因此缺乏有效的黃金交易頭寸的統(tǒng)計。 2.蘇黎世黃金市場 蘇黎世黃金市場,是二戰(zhàn)后發(fā)展起來的國際黃金市場。由于瑞士特殊的銀行體系和輔助性的黃金交易服務體系,為黃金買賣提供了一個既自由又保密的環(huán)境,加上瑞士與南非也有優(yōu)惠協(xié)議,獲得了80%的南非金,以及前蘇聯(lián)的黃金也聚集于此,使得瑞士不僅是世界上新增黃金的最大中轉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黃金的存儲中心。蘇黎世黃金市場在國際黃金市場上的地位僅次于倫敦。 蘇黎世黃金市場沒有正式組織結構,由瑞士三大銀行:瑞士銀行、瑞士信貸銀行和瑞士聯(lián)合銀行負責清算結賬。三大銀行不僅可為客戶代行交易,而且黃金交易也是這三家銀行本身的主要業(yè)務。蘇黎世黃金總庫(Zurich Gold Pool)建立在瑞士三大銀行非正式協(xié)商的基礎上,不受政府管轄,作為交易商的聯(lián)合體與清算系統(tǒng)混合體在市場上起中介作用。 蘇黎世黃金市場無金價定盤制度,在每個交易日任一特定時間,根據供需狀況議定當日交易金價,這一價格為蘇黎世黃金官價。全日金價在此基礎上的波動無漲停板限制。 3.美國黃金市場 紐約和芝加哥黃金市場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發(fā)展起來的。主要原因是1977年后美元貶值,美國人(主要是以法人團體為主)為了套期保值和投資增值獲利,使得黃金期貨迅速發(fā)展起來。目前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IMM)是世界最大的黃金期貨交易中心。兩大交易所對黃金現(xiàn)貨市場的金價影響很大。 以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為例,該交易所本身不參加期貨的買賣,僅提供一個場所和設施,并制定一些法規(guī),保證交易雙方在公平和合理的前提下交易。該所對進行現(xiàn)貨和期貨交易的黃金的重量、成色、形狀、價格波動的上下限、交易日期、交易時間等都有極為詳盡和復雜的描述。 4.香港黃金市場 香港黃金市場已有90多年的歷史。其形成是以香港金銀貿易場的成立為標志。1974年,香港政府撤消了對黃金進出口的管制,此后香港金市發(fā)展極快。由于香港黃金市場在時差上剛好填補了紐約、芝加哥市場收市和倫敦開市前的空檔,可以連貫亞、歐、美,形成完整的世界黃金市場。其優(yōu)越的地理條件引起了歐洲金商的注意,倫敦五大金商、瑞士三大銀行等紛紛來港設立分公司。他們將在倫敦交收的黃金買賣活動帶到香港,逐漸形成了一個無形的當?shù)亍皞惗亟鹗袌觥保偈瓜愀鄢蔀槭澜缰饕狞S金市場之一。 目前,香港黃金市場由三個市場組成:(1)香港金銀貿易市場,以華人資金商占優(yōu)勢,有固定買賣場所,主要交易的黃金規(guī)格為5個司馬兩一條的99標準金條,交易方式是公開喊價,現(xiàn)貨交易;(2)倫敦金市場,以國外資金商為主體,沒有固定交易場所;(3)黃金期貨市場,是一個正規(guī)的市場,其性質與美國的紐約和芝加哥的商品期貨交易所的黃金期貨性質是一樣的。交投方式正規(guī),制度也比較健全,可彌補金銀貿易場的不足。 5. 上海黃金交易所 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運行為中國黃金從計劃走向市場提供了規(guī)范運作的平臺。它的建立與運行將對今后中國的黃金生產、流通、消費產生積極影響。 上海黃金交易所實行會員制,不以盈利為目的,為黃金的集中交易提供場所、設施及相關服務,是實行自律管理的法人。目前上海黃金交易所首批會員有108家,由具備一定資格的黃金生產、冶煉、首飾加工、造幣、黃金進出口貿易企業(yè)及部分商業(yè)銀行組成。 上海黃金交易所的交易方式采用會員自主報價,以“價格優(yōu)先,時間優(yōu)先”的原則集中撮合成交的方式為主,輔以詢價等其它交易方式。會員可選擇現(xiàn)場方式或遠端方式進行黃金交易。交易所建立初期,主要開展現(xiàn)貨交易,隨著市場功能作用的發(fā)揮以及市場運行機制的完善,經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批準,將開展黃金期貨交易業(yè)務。 為了保證黃金管理體制的平穩(wěn)過渡,在上海黃金交易所運行初期,中國人民銀行對黃金管理短期內實行雙軌制,即繼續(xù)保留部分黃金收售業(yè)務,配售黃金主要面向軍工、科研等特殊需要。
(三)黃金市場的構成要素 黃金市場,顧名思義,就是黃金生產者和供應者同需求者進行交易的場所。世界各大黃金市場經過幾百年的發(fā)展,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交易方式和交易系統(tǒng)。其構成要素,從作用和功能上來考慮,可分為: 1.為黃金交易提供服務的機構和場所 在各個成功的黃金市場中,為黃金交易提供服務的機構和場所其實各不相同,具體劃分起來,又可分為沒有固定交易場所的無形市場,以倫敦黃金交易市場和蘇黎世黃金市場為代表,可稱為歐式;有在商品交易所內進行黃金買賣業(yè)務的,以美國的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IMM)為代表,可稱為美式;有的黃金市場在專門的黃金交易所里進行交易,以香港金銀業(yè)貿易場和新加坡黃金交易所為代表,可稱為亞式。 歐式黃金交易:這類黃金市場里的黃金交易沒有一個固定的場所。在倫敦黃金市場,整個市場是由各大金商、下屬公司間的相互聯(lián)系組成,通過金商與客戶之間的電話、電傳等進行交易;在蘇黎世黃金市場,則由三大銀行為客戶代為買賣并負責結賬清算。倫敦和蘇黎世市場上的買家和賣價都是較為保密的,交易量也都難于真實估計。 美式黃金交易:這類黃金交易市場實際上建立在典型的期貨市場基礎上,其交易類似于在該市場上進行交易的其它種商品。期貨交易作為一個非贏利機構本身不參加交易,只是為交易提供場地、設備,同時制定有關法規(guī),確保交易公平、公正地進行,對交易進行嚴格地監(jiān)控。 亞式黃金交易:這類黃金交易一般有專門的黃金交易場所,同時進行黃金的期貨和現(xiàn)貨交易。交易實行會員制,只有達到一定要求的公司和銀行才可能成為會員,并對會員的數(shù)量配額有極為嚴格的控制。雖然進入交易場內的會員數(shù)量較少,但是信譽極高。以香港金銀業(yè)貿易場為例:其場內會員交易采用公開叫價,口頭拍板的形式來交易。由于場內的金商嚴守信用,鮮有違規(guī)之事發(fā)生。 2.黃金市場買賣雙方的參與者 國際黃金市場的參與者,可分為國際金商、銀行、對沖基金等金融機構、各個法人機構、私人投資者以及在黃金期貨交易中有很大作用的經紀公司。 國際金商:最典型的就是倫敦黃金市場上的五大金行,其自身就是一個黃金交易商,由于其與世界上各大金礦和黃金上有廣泛的聯(lián)系,而且其下屬的各個公司又與許多商店和黃金顧客聯(lián)系,因此,五大金商會根據自身掌握的情況,不斷報出黃金的買價和賣價。當然,金商要負責金價波動的風險。 銀行:又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僅僅為客戶代行買賣和結算,本身并不參加黃金買賣,以蘇黎世的三大銀行為代表,他們充當生產者和投資者之間的經紀人,在市場上起到中介作用。也有一些做自營業(yè)務的,如在新加坡黃金交易所(UOB)里,就有多家自營商會員是銀行的。 對沖基金:近年來,國際對沖基金尤其是美國的對沖基金活躍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各個角落。在黃金市場上,幾乎每次大的下跌都與基金公司借入短期黃金在即期黃金市場拋售和在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貨交易所構筑大量的淡倉有關。一些規(guī)模龐大的對沖基金利用與各國政治、工商和金融界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往往較先捕捉到經濟基本面的變化,利用管理的龐大資金進行買空和賣空從而加速黃金市場價格的變化而從中漁利。 各種法人機構和個人投資者:這里既包括專門出售黃金的公司,如各大金礦、黃金生產商、專門購買黃金消費的(如各種工業(yè)企業(yè))黃金制品商、首飾行以及私人購金收藏者等,也包括專門從事黃金買賣的投資公司、個人投資者等;種類多樣,數(shù)量眾多。但是從對市場風險的喜好程度分,又可以分為風險厭惡者和風險喜好者:前者希望回避風險,將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降低到最低程度,包括黃金生產商、黃金消費者等;后者就是各種對沖基金等投資公司,希望從價格漲跌中獲得利益。前者希望對黃金保值,而轉嫁風險;后者希望獲利而愿意承擔市場風險。 經紀公司(Broke's Firm):是專門從事代理非交易所會員進行黃金交易,并收取傭金的經紀組織。有的交易所把經紀公司成為經紀行(Commission House)。在紐約、芝加哥、香港等黃金市場里,活躍著很多經紀公司,他們本身并不擁有黃金,只是派場內代表在交易廳里為客戶代理黃金買賣,收取客戶的傭金。 3.有關的監(jiān)督管理機構 隨著黃金市場的不斷發(fā)展,為保證市場的公正和公平,保護買賣雙方利益,杜絕市場上操縱價格等非法交易行為。各地都建立了對黃金市場的監(jiān)督體系。比如:美國的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FC)、英國的金融服務局(FSA)、香港的香港證券與期貨管理委員會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等。 4.有關的行業(yè)自律組織 世界黃金協(xié)會:是一個由世界范圍的黃金制造者聯(lián)合成的非贏利性機構,其總部設在倫敦,在各大黃金市場都設有辦事處。其主要功能是通過引導黃金市場上的結構性變化(例如:消除稅收,減少壁壘,改善世界黃金市場的分銷渠道等)來盡可能提高世界黃金的銷量。對世界黃金生產形成穩(wěn)定的支持,并在所有實際和潛在的黃金購買者之間樹立起正面的形象。 倫敦黃金市場協(xié)會(LBMA):成立于1987年的倫敦黃金市場協(xié)會,其主要職責就是提高倫敦黃金市場的運作效率及擴大倫敦黃金市場的影響,為倫敦招商;促進所有參與者,包括黃金生產者、精煉者、購買者等的經營活動。同時與英國的有關管理部門,如英國金融管理局,關稅與消費稅局等共同合作,維持倫敦黃金市場穩(wěn)定有序的發(f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