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委聯手進駐奶企查復原乳 監管結果29日上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3日 00:45 新京報 | ||||||||||
工作組下周起進駐12家重點企業進行監管 本報訊 (記者危 劍俠) 記者昨日從中國奶協獲悉,國家質監總局、發改委、農業部、海關總署、工商總局五部委近日聯合發文,決定對液態奶加強監督檢查。12月5日至12月26日,五部委將聯合派出工作組對在液態奶市場占有份額居全國前列的12家企業及其生產加工場所進
此前有媒體質疑復原乳執行情況,認為“復原乳”規定雖然出臺月余,但大企業“裝聾作啞”,質檢部門“動作遲緩”。 昨日,中國奶協副理事長王懷寶稱,五部委派出眾多工作組,并不是因為出現了檢查壓力,主要是表明國家對液奶監察下定決心。 按照國務院10月19日發出的通知,凡使用復原乳的企業,自2005年10月15日起,必須在其產品包裝主要展示面上醒目標注“復原乳”,并在產品配料表中如實標注復原乳所占比例。10月15日前生產但未標注“復原乳”的奶制品則允許銷售至2006年1月15日。 此次行動的重點,是檢查企業是否使用復原乳。五部委中以質檢部門為主,地方質檢及相關部門也將派員協查。此次駐廠監管將嚴格監管生產液態奶的各個環節,內容包括原料進廠把關,生產過程監督,檢查產品標簽標注等。重點分別是:原料進廠把關、生產過程監督、查生產臺賬和銷售臺賬;檢查產品標簽標注。發現企業有違法違規行為的,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可停產甚至吊銷有關證照。相關監管結果將于12月29日匯總并上報。 據悉,檢查組是否12家重點企業之外的乳品企業,將視駐廠檢查的實際情況而定。 背景 復原乳頻打擦邊球 6成乳品企業搞勾兌 復原乳指的是將奶粉勾兌后變身為液態奶。此前,農業部已公布了復原乳的檢測技術行業標準和12個檢測機構,但目前復原乳檢測費用較高,關鍵還是在于企業自律。而市場上已有不良生產廠家在標注“復原乳”信息上打起了擦邊球:有的酸奶產品悄悄地在配料一欄里簡單標注了“奶粉”,但在包裝上只字不提;有的給消費者出“計算題”,在配料中只強調鮮奶的含量大于等于85%,至于奶粉的含量則含糊其辭。 據上海市奶業行業協會不久前提交的一份調查中統計,1999年我國進口干乳制品合計14.6萬噸,2004年上升到34.4萬噸。其中進口量排在前5位的省份分別是上海、廣東、天津、北京和內蒙古,而它們恰恰是國內乳品制造業相對發達的省份。 據介紹,乳品生產廠家青睞“復原乳”,主要原因在于“復原乳”的成本低、利潤高。關稅下調后,洋奶粉到岸價格在每噸1.2萬元左右,一噸奶粉可以還原成8噸液態奶,而8噸鮮奶在國內僅收購價就達2萬元以上,巨大的利潤空間使得廠家對“還原奶”趨之若鶩。 目前,杭州味全優酪乳率先在原料成分表中標明了有奶粉,但市場已受到下滑影響。蒙牛乳業集團董事長牛根生承認,他們以前在酸牛奶生產上使用約20%的復原乳,接到國務院通知以后立即停止,全部使用生牛奶做原料。伊利、光明、古城等企業也表示,他們過去在酸奶中使用一點復原乳,現在也停止了。 據了解,此次蒙牛和伊利各有35家工廠必須接受監管,為12個企業之最。專家分析,部分大企業之所以遮遮掩掩,是因為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而且消費者不成熟的情況下,先標“復原乳” 比較吃虧,大企業都懷著僥幸心理等待觀望,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應讓企業統一時間標志。他估計隨著企業標志改裝,企業認識及國家監察到位,本月底標志情況可能會有較大改觀。 業內素有“大炮”之稱的中國奶業協會理事王丁棉昨日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國內至少有六成企業在使用復原乳,這個60%還是保守估計。據他了解,西安有家乳品廠,所銷的900多噸液態奶,只有200多噸是企業收購鮮奶,其他都是由奶粉勾兌而成。 動向 個別乳品賤如水 企業熱衷搶奶源 距離2006年1月15日最后大限還有月余,記者從市場上了解到,目前幾乎所有乳品企業的奶制品銷售價格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價幅度一般在50%左右,這一“跳水”價格使部分乳品比水還便宜。光明袋裝純牛奶從原來每袋1元降到0.6元,8杯裝酸奶由8.8元降至5.8元,980毫升原味酸奶價格由9元降至7.8元。 蒙牛、伊利、三元、三鹿、新希望的產品也在降價。與此同時,據農業部畜牧司的監測,復原乳規定實施后的最近一段時間,各地鮮奶身價普遍上揚,結束了去年以來持續徘徊的低迷狀態。 隨著復原乳蓋子逐漸揭開,一種新的趨勢也開始顯現,國內乳品企業紛紛開始關注原材料基地建設,搶占奶源出現熱潮,“得奶源者得市場”重又得到共識。 蒙牛日前宣布在黑龍江省尚志市全資新建一個日處理150噸鮮奶的液態奶生產企業,計劃在2006年元旦前后開工投產。 伊利總投資達12多億元的產能擴張計劃也宣布全面開花,并且開展了系列奶源擴張,先是收購內蒙古第三大乳業公司牛媽媽30%的股權,投資2.5億元興建年產量30萬噸的生產基地。而在華南的布陣中,伊利雖然未能成功控股長富乳業,但一紙兩年的排他性獨家加工合約,又挖斷了蒙牛在華南最大的奶源命脈。 本報記者 危劍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