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花,是悠閑雅居之人盆中的侍弄之物。湖北房縣神農花卉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仕平,把致富的花種播撒在貧瘠的土地上,培育出一片花團錦簇、生機盎然的芳草地。鮮花,成了農業增收的高產作物。
回鄉圓夢
劉仕平在部隊呆了17年,曾任某軍化工廠的科長,后來上了大學,拿到經濟管理研究生文憑。1998年,劉仕平主動要求轉業,拿著部隊的安置費,投入20多萬元積蓄,又貸款30萬元,在河南省濮陽市成立了一家物資公司。經過5年奮斗,企業總產值達到900多萬元。
2003年6月,劉仕平懷著濃濃的鄉情,回到家鄉房縣,尋找圓夢的契機。他把目光投向了化龍堰鎮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
化龍堰鎮科技示范園建于2001年,是湖北省重點科技扶貧項目,總投資150萬元,建有日光溫室18座,單棟拱棚20座,現代三連棟溫室2座,擁有較好的灌溉、供水設備。
省市專家現場考察認為,示范園地勢開闊,光照條件好,土質為沙壤土,水源比較豐富,適宜于蔬菜生產。于是,建園初期,這里建了林業苗示范基地、蔬菜基地和山野菜類基地。但由于技術力量單薄,大棚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差,配套建設的任務繁重,當地農民進園經營的熱情并不高。
培植基業
鎮政府決定重新確定經營主體,對外招商。劉仕平得知此訊,經過實地考察和多方論證,接下了科技示范園。他投入資金140多萬元,改進生產工藝,維修基地設施,把蔬菜基地改建成花卉基地,并注冊了房縣神農花卉有限責任公司。
為防止重蹈技術含量低的覆轍,他聘請湖南農業大學園藝系的高材生到公司作技術指導,又在本地招募了40余名農民工。
一年的摸爬滾打,劉仕平將公司經營得紅紅火火。百合、劍蘭、紅掌、非洲菊等中高檔花卉相繼入園,年產鮮花40多萬株,遠銷鄭州、武漢、北京、長沙、十堰等城市,年實現銷售收入100多萬元。
直面寒流
園里的花開得如火如荼,不料,一股寒流襲來,損失接踵而至。
2004年冬,氣溫驟降。大棚的保暖設施不配套,10余棚百合花被凍死。受云南花卉市場的沖擊,花價一下子由原來的5-6元/株,降到了0.5元/株。成千上萬的鮮花由于滯銷積壓被銷毀。年底結算,虧損高達100余萬元。巨大的打擊,使劉仕平飽嘗了失敗的痛苦,滿腔的熱情一度化成了冰水。
怎么辦?就此倒下去嗎?不行!不能愧對家鄉父老,要勇敢地站起來。
不輕言失敗是劉仕平的個性。撣撣身上的塵土,劉仕平坦然了,不就是100多萬嗎?他又投入50多萬元,一邊改良品種,新增各色玫瑰,一邊改進技術,改變種球基因,控制花期。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花開滿園
又一個銷花旺季到來了。綻放的鮮花整車整車招搖上市,玫瑰、百合、劍蘭、非洲菊4類18個品種依然是人們青睞的對象。銷售商絡繹不絕,花農們不亦樂乎,花卉基地再次迸發生機。
劉仕平透露,他還準備將塑料大棚改成PVC陽光板,那樣的話,化龍的溫室可就算得是國內一流的溫室了。PVC陽光板既美觀又保暖,可使花卉基地變成融科研、開發、示范、推廣、生產、銷售、培訓、觀光、服務于一體的綜合型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那時候,他不僅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培植自己的種苗,還要免費為農民提供技術服務,讓當地農民都建上大棚,種上鮮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