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趨勢圖1984-2003年。
本報訊 (記者周揚)在本屆科博會上,記者就人民幣匯率改革問題采訪了三位經濟學家。
正方:沒有必要改變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蒙代爾:每個國家有權選擇自己匯率制度,中國目前沒有必要改變現行的匯率制度。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亞洲區首席分析師陶冬:作為一個經濟學者,在理論上我同意蒙代爾的觀點。但是我們不是生活在真空當中,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占比達到21%,美國國會有一幫人一直在因此叫囂。作為一個經濟分析員,我認為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晚變不如早變。
反方:匯值應該及時調整
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人民幣匯率改革已經成為一種博弈。匯率制度的改變會對金融體制產生很大影響。但是我們必須考慮現行匯率對國際社會的影響。人民幣匯率改革有助于改進中美貿易比價。匯值應該及時調整。
人民幣升值代價
給出口帶來極大傷害,出口成本增加,尤其是初級產品出口受到嚴重影響;
影響經濟增長的速度,使經濟出現緊縮的壓力;
增加中國的失業率,使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對外資吸引力下降,減少外商的直接投資;
財政赤字增加,影響貨幣政策的穩定性;
可能引發投機資本對人民幣的沖擊;
國內產業面臨更嚴峻的競爭,破產幾率增加。
人民幣升值收益
有利于中國進口,消費者剩余增加;
原材料進口依賴型廠商的進口成本下降;
企業對外投資能力增強;
在華外商企業盈利增加;
外債還本付息壓力減輕;
中國資產出賣更為合算;
中國GDP國際地位提高。
(據北京大學王曙光副教授研究報告)人民幣升值弊與利
業界聲音
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才是關鍵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場研究室主任曹紅輝
本報訊(記者莊士冠)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場研究室主任曹紅輝在接受記者采訪中始終堅持他的觀點,選擇適當的制度維護人民幣的基本穩定,才是中國政府的主要職責,而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才是解決人民幣匯率問題的關鍵。
他認為,外國政府對關系到中國經濟主權的匯率制度指手劃腳根本就是徒勞無益的,而且任何外來壓力只會延緩為這種改革而努力的進程。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利率市場化、銀行改革、資本項目開放與外匯交易市場完善等條件還不配套。如果加速匯率制度改革的話,將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和經濟萎縮以及由此導致的各種風險。
匯率改革決定權在政府手里
JP摩根中國研究部主管兼首席中國經濟師龔方雄
本報訊(記者莊士冠)曾預測5月8日中國將放寬人民幣聯系美元的匯率機制的JP摩根中國研究部主管兼首席中國經濟師龔方雄近期再次預測人民幣升值日期可能會在6月底。
對此,龔方雄向記者表示,匯率改革的決定權在政府手里,他只是表達了目前人民幣升值最有可能的兩個時間段,但“媒體誤解了我的意思,人民幣匯率改革是中國經濟改革的一部分,是由中國政府自主決定的,隨時都可能發生變化。”龔方雄表示,前幾日中國政府在紡織品出口關稅方面做出的讓步并不能減輕人民幣目前所面臨的壓力,因為紡織品問題只是整個改革中很小的一部分問題。
另外,即使人民幣匯率變動,對美國的貿易赤字的解決也不會有根本性的影響,美元走弱是其本身的經濟問題,應該通過其財政政策和利率政策的變動進行調整。
人民幣匯率改革歷史沿革
1949年-1952年:外匯收入短缺,外匯收入主要靠私營企業和海外匯進的僑匯,其中僑匯約占外匯收入的一半左右。
盯住英鎊
1953年-1972年:政府實行了人民幣盯住英鎊的匯率制度。由于當時中國與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的經貿關系比較重要,人民幣還實行了盯住盧布的匯率政策。
1973年-1980年:當時國際上有兩大重要事件,一個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一個是尼克松訪華。前者使國際上主要貨幣的固定盯住美元的匯率安排結束了,后者部分打開了中國封閉的國際環境。相應地,人民幣匯率也作了改變,改成盯住一攬子貨幣。
復匯率制度
1981年-1993年:人民幣實行復匯率制度,在官方公布的匯率之外,還實行了貿易內部結算價格。官方匯率為1美元兌換1.5元人民幣,貿易內部結算匯率為1美元兌換2.8元人民幣。
1985年以后人民幣公布匯率和調劑匯率在這期間都不斷地下調。
盯住美元1994年至今:中國對外匯管理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首先在繼續對外匯資本項目實行嚴格管制的同時,實行經常項目有條件地可兌換。1996年,中國接受國際基金組織第八條款,實現經常項目的完全可兌換。自1997年后,人民幣匯率比價基本上盯住美元保持在8.27位置不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