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投資理財 > 正文
 

汽車業急剎車(圖)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7日 09:16 新京報
  15家重點大型汽車企業,10家利潤下降,3家虧損
汽車業急剎車(圖)
去年車市,只有冰封未見暖意。本報記者康亞風攝

  廣州本田公司總經理曾慶洪笑意盈盈,他有理由開心,在車市突然變換的2004年,廣州本田經受了考驗,廠區沒有庫存車,全年按計劃完成銷售任務。南京汽車集團的領導卻沒能如此春風得意,他們2004年虧損。與此類似的重點汽車企業還有金杯汽車。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信息部主任朱一平表示,全國15家重點大型汽車企業中,銷售收入同比有增長的只有九家,其余六家銷售收入下降。而企業利潤相比2003年有增長的只有5家,其余三分之二的重點汽車企業利潤都有下滑。而其中有三家利潤負增長,出現虧損。

  2004年,汽車行業急剎車,打破了汽車制造企業只要造車就賣得出去,就可賺錢的神話。

  行業增速整體下降

  按照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統計,2004年汽車行業前11個月已經實現銷售收入9809億元,相比2003年,增幅將近18%,但是增速卻下滑了25%.與銷售收入增長不諧調的是,整個汽車行業2004年前11個月利潤678.31億元,相比2003年,利潤下滑7.31%.其中8月、10月兩月汽車行業已經出現了負增長現象,也就是整個行業虧損。

  具體到轎車行業,這種銷售收入增長與利潤下滑的矛盾顯得更為突出。朱一平女士表示,2004年前11個月,轎車生產企業銷售收入為4724億元,同比增長11%,而轎車行業企業利潤僅為332億元,同比下降22%.“汽車行業成本增長已經高于銷售收入增長。”朱一平表示。2004年鋼材、油價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讓每個汽車制造企業的成本至少上升了10%.“15家有規模、經濟效益好被重點統計的企業中,每三個僅有一個保持利潤增長的發展,更不用說那些不成規模,小打小鬧的汽車制造企業了。”有業內人士表示出憂心。

  流通領域受到牽連

  “2003年亞市的交易額達到96億元,而2004年只有62.5億元。”在北亞車市的信息發布會上,新年臨近的氣氛沒有讓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總經理蘇暉露出絲毫輕松。

  來自北京市汽車流通協會的統計,2004年北京新增汽車經銷商399家,而經工商注銷的卻達到了487家。

  盧錦華,北京市汽車流通協會會長,前不久去深圳考察。

  他表示在深圳,已經有三分之一的汽車經銷商選擇了退出。“這個幅度比北京還大,或許這是因為深圳是商業城市的緣故吧。哪行有錢賺,資金就會從賠錢的行業流向賺錢的行業。”北京市流通協會的統計再次表明,2004年全年,北京市汽車銷量超過5000輛的銷售企業僅有一家,大部分企業年銷量是3000輛以下的。

  其中500到1000輛銷量的企業93家,100輛到500輛銷量的企業242家,而年銷量小于100輛汽車的竟然超過800家。以此算下來,也就是2004年在全北京有銷售業績的1308家汽車企業里,60%以上一個星期賣不了兩臺車。

  供需關系影響價格

  “去年四月以后打價格戰,行業利潤總額的增幅就開始放緩。”朱一平表示,“一直到8月份,行業利潤總額甚至出現了負增長。”朱一平將企業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歸結于價格戰。

  來自國家信息中心統計的數據,2003年61款轎車型中只有30款降價,而2004年,67款車型中有41款降價。一直對汽車價格進行監控的網上車市最新統計也顯示,去年前11個月,整個汽車行業汽車價格已經降了13.8%,而在2003年,汽車行業價格回落還僅為8%.“廠家制定價格不是按照常理從制造成本倒推回去的,而是看著競爭對手車型的價格來定價。”中聯汽車交易市場總經理張超表示,中國汽車制造廠家定價是極其不合理的。

  從官方的統計或許看不到太大的汽車產銷差距,然而產銷差距造成的庫存增加卻如同空氣存在般為業內所公認。7、8月,從汽車工業協會統計看,全國轎車產銷差距達到了10余萬輛。此后,廠家放緩了生產的步伐,從公開的數據看,產銷之間的隙縫又在縮小。

  “車輛全都壓在了我們經銷商手里。”一位經銷商表示,以前銷售業績越好,壓的貨就越多。廠方甚至允許商家先交款,以后再提車。反正對廠家來說,錢到賬了就算作完成了2004年的銷售任務。由此,商家為消化庫存,回收資金,也或明或暗打開了價格戰。

  “2004年是供需發生轉換的一年。”網上車市總監華雪分析。與此對應的事實是,中國汽車產銷量近幾年一年上一個百萬級臺階。2001年突破200萬輛,2002年突破300萬輛,2003年產量突破400萬輛,一躍成為全球第四大汽車制造國。而2004年,據最新統計,全國汽車產量已經達到507.05萬輛。

  行業重組謀求自救

  日前,國內某著名汽車制造廠家傳出裁員20%的消息。善于成本分析的中聯汽車交易市場總經理張超認為,廠家必會想方設法來減少制造成本以消化降價引起的利潤減少,如裁員,如全球采購。

  “零部件全球采購會極大降低廠家的制造成本。”張超表示。不少汽車制造廠家為了降價成本,已經主動地提高汽車的國產化率。與2004年汽車整車頻繁降價同時出現的是零配件價格的頻繁下調。有些廠家一年調整兩三次零部件價格已屢見不鮮。而它們的理由往往就是國產化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

  波導是首家從汽車行業里退出的企業。在汽車圈里露面了不到一年,這家企業就草草收兵。而它的合作伙伴,南京汽車集團是2004年虧損的汽車企業之一。

  這才剛剛開始,按照2004年6月1日頒布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國家是鼓勵汽車企業之間的兼并重組的。東風日產收購鄭州日產、長安與江鈴資產重組、海南馬自達收歸于一汽旗下……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2005年,這種企業間的聯合兼并行為表現得越來越明顯,越來越頻繁。

  本報記者涂梅、010-63190000





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彩 信 專 題
新酷鈴選
最新最HOT鈴聲推薦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為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