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投資理財 > 正文
 

歲末點擊投資理財十大關鍵詞語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31日 23:19 新華網

  新華社記者 潘清

  2004年,老百姓的投資理財意識與個人財富規模一起不斷膨脹。甚至有專家把即將過去的這一年稱為“理財元年”。

  這一年里,從加息到炒金,從人民幣理財到貨幣市場基金,各種投資理財產品層出不
窮,各種投資理財熱點頻頻閃現,各式各樣與投資理財有關的新聞也不斷見諸于報端。以下10個詞語,大約是這一年里在各大媒體和網站出現頻率最高的。

  加息

  10月29日,居民儲蓄利率結束了長達9年的單邊下行,開始小幅上揚。這或許是2004年與“最廣大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頭條新聞。加息在許多城市引起了一陣小小的“轉存熱”和“提前還貸熱”,更引發了各大媒體關于“中國是否進入加息通道”,“什么時候會再次加息”的討論。然而,即使利息上調了,仍無法改變因為通脹而面臨“負利率時代”的尷尬。比如對于剛剛用畢生積蓄買下了住房的許多百姓來說,存款利息的增加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可每月還款額的提高卻是擺在面前不容回避的難題。

  升值

  “人民幣匯率”是個老話題,不過2004年又有新的動向。中國銀行上海分行8月份個人客戶結匯量達到1.8億美元,此后更是一路攀升。中國工商銀行截至10月末即期結匯量和遠期結匯量均比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增長。而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則顯示,10月底境內金融機構(含外資)外匯儲蓄存款余額836億美元,同比下降3.8%。與商業銀行的繁忙相對應的,是外匯黑市的冷清和“黃牛”們的寂寞。有金融界人士表示,個人結匯量的大幅增加,以及百姓持有外匯資產意愿的下降,與百姓對人民幣的升值預期有很大關系。

  炒金

  2004年國際金價沖上16年來的新高,讓原本就有“黃金情結”的中國百姓對“炒金”躍躍欲試。實際上,這一年里關于個人黃金投資的話題一直沒有冷卻過。上海黃金交易所在北京透露個人實物黃金投資業務已悄然進入試運作,首批參與者包括公司財務經理、民營企業老總、金融業人士和政府公務員,并且已經有人在金價的“瘋漲”中獲利。中國銀行也在年關將近時宣布成為首家獲準開辦個人黃金業務的商業銀行。而各種投資性金條、金錠熱銷的新聞,更是從年頭炒到年尾。因為具有與其它投資市場反向運動的特性,在股市、債市低迷的情況下金市凸現投資魅力,不過理財專家也善意提醒,投資黃金應作長期打算,短期內避免盲目操作,以防高位被套。

  國九條

  對于數千萬以股票投資作為主要理財方式的人們來說,年初頒布的《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曾被當作最大的“利好”。此后,證券監管部門確實出臺了許多政策,包括允許企業年金入市、建立保薦制度、推進分類表決制度等等,并加大了對違規券商的查處力度。但股民們好不容易盼來的“9.14”行情并沒像炎熱的夏季那樣持續太久,而臨近年底,與市場預期大相徑庭的《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份轉讓業務辦理規則》,更讓上證綜指輕易跌穿1300點“鐵底”。股民們再一次痛苦地看到,中國股市與生俱來的種種先天不足,并不是一紙文件或者政府部門的一廂情愿就能夠解決的。

  基金大年

  早在2003年底,就有市場人士預言,2004年將是證券投資基金的“大年”。似乎是為了證明這些市場人士的判斷,上半年五花八門的基金幾乎統統熱銷。幾只“百億”基金的現身,更將這股基金熱推向極致。各大基金公司動足腦筋開發各種基金產品,保本、絕對收益、ETFLOF,各種新鮮名詞鬧得投資者們幾乎無所適從。只可惜好景不長,股市的低迷拖累了與之密切相關的基金市場,貨幣市場基金的“一枝獨秀”也沒能挽回這種頹勢。好在有市場人士判斷,2005年中國經濟和政策環境良好,證券市場有望在經濟調整、市場轉型過程中度過熊市的最后階段,運行重心將在1200點至1600點之間,存在更多的波段操作機會。對于在“基金大年”中飽受挫折的投資者來說,這也許算得上是一種安慰。

  貨幣市場基金

  盡管基金市場的總體表現欠佳,可貨幣市場基金一夜之間“萬千寵愛集一身”,卻是不爭的事實。實際上,早在加息成為現實之前,貨幣市場基金已經提前顯現熱銷跡象。9月,內地首只貨幣市場基金華安富利成功突破百億元規模。而10月29日央行上調存貸款利率,更使貨幣市場基金的市場認同度迅速提高。在利率上升周期,股票的價值需要重新評估,房地產的價格受到影響,中長期固定利率債券也面臨“縮水”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需要一種既能夠分享利率上升的成果又具備足夠流動性的投資品種。而貨幣市場基金恰好迎合了投資者的這種需求。近日,幾只貨幣市場基金的收益率成功越過3%,高于2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收益,加上能媲美活期儲蓄的流動性,貨幣市場基金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普通百姓列入理財計劃。

  人民幣理財計劃

  從10月份光大銀行率先推出人民幣理財產品以來,已有5家股份制銀行先后投入了對這一新興市場的爭奪。不過,業內對于這個理財產品仍頗多爭議,一是名義收益是否符實,因為某些銀行附加了存款一定金額的額外條件,實際攤薄了整體收益。二是是否有風險,畢竟理財產品與儲蓄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三是其中的長期產品會不會受到預期升息的影響。與此同時,不斷有人將人民幣理財計劃與投資目標大致相同的貨幣市場基金作比較,后者在流動性方面顯然具有更大的優勢。

  欠貸“黑名單”

  11月11日,北京銀行業協會公布了銀行欠貸客戶的失信情況,顯示截至2004年9月,北京共有6577人因欠貸問題被列入由16家銀行共享的“信用信息系統”。這份欠貸“黑名單”引起一場軒然大波,爭議的焦點在于此種做法似乎有侵犯個人隱私權的嫌疑。實際上,早在幾年前,上海就開始推行個人信用聯合征信,所收集的信息已從銀行信貸和信用卡透支擴大到手機欠費等。社會信用意識相對超前的上海人早已對這類“黑名單”見怪不怪。也許,“信用是金”的觀念也該被更多的中國百姓所接受了。

  借記卡收費

  有媒體報道目前有三分之二的借記卡處于“休眠”狀態,消耗了商業銀行大量管理成本。為此,北京、廣州等地先后有銀行宣布對借記卡收取年費,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還紛紛加入銀行跨行取款收費行列。在抱怨的同時,越來越多的老百姓開始清理手中用不著的銀行卡,或者多走幾步路到屬于發卡行的ATM機上提取現金。10塊錢的年費和2塊錢的跨行取款手續費,與成千上萬的資金往來相比也許只能算“毛毛雨”,可它們對普通百姓的心理沖擊卻不可小視:隨著商業銀行盈利模式的轉變,銀行服務不再是“免費的午餐”了。

  霸王條款

  8月,中國消費者協會將矛頭對準金融業,公布了對目前金融領域中存在的不平等格式條款的點評意見。6大霸王條款分別是:對電話掛失不承擔任何責任;將設備故障列入不可抗力因素,借此逃避對消費者異地取款不成功所應承擔的責任;單方面修改借記卡使用規定和章程,并強迫消費者接受;對持卡人在自動柜員機存入現金不盡審核義務;要求購房抵押貸款客戶向指定保險公司投保,并到其指定的律師事務所審查貸款資信情況;要求辦理個人住房貸款的客戶對整個房屋全額保險。中消協專家認為,這些霸王條款免除了銀行本應承擔的責任,加重了消費者的責任,排除了消費者的主要權利,是典型的顯失公平條款,應視為無效。不過,各大銀行似乎對被指為“霸王”無動于衷,老百姓雖有中消協“撐腰”,可腰板照樣硬不起來。(完)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理財新聞




新浪財經24小時熱門新聞排行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彩 信 專 題
元旦節
元旦和弦鈴聲專題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為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