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企業常懷有一種如履薄冰的心態,民以食為天,出點質量問題某些企業很可能就此玩完,而整個行業可能也被狠狠撞了一下腰,如阜陽奶粉事件,即使是乳品大企業三鹿,也很受傷,誤入黑名單后幾個月才翻了身,業績損失很大。
從席卷全國的價格戰我們不難看到,價格戰更多已成為一線品牌們攻城略地、吞并中小品牌的利器和快速擴張的法寶。
2005年價格戰不會停止,但總體上可能相對會減弱。
幻想乳業內戰結束并不現實,但中國其實還是個貧奶國家,人均飲奶還不到亞洲平均水平的一半,特別是就農村消費者而言,有好奶喝,日子也就直追城里人了。價格戰也罷,利潤危機也好,對局外人而言,企業不必搶熱鬧,練好內功,多建奶源,多出好質量的奶才是根本。
監管聲中且戰且整
在食品行業中,2004年的乳業絕對屬“眼球”版塊,年初安徽阜陽事件牽出多層次的乳業自查,并由此打開食品監管年的基調。在利潤下滑,原料告危的不利環境中,乳業價格戰且戰且行,乳業巨頭實力分差逐漸明朗,而號稱乳業老大的內蒙伊利,事業上雖順風順水,而內部堡壘卻一再失火,惟獨蒙牛今年還算是個“牛年”。
瘋狂價格戰
2004年最顯著的特征是,奶業原料市場漲聲一片。到目前為止,生產牛奶必需的原料紛紛告漲。而與此同時,奶價卻下跌了近四成。1L裝超高溫滅菌奶促銷價降幅達40%左右,250mL裝奶的價格降幅也達30%~40%.愈演愈烈的價格戰削薄了乳品行業的利潤,競爭環境不斷惡化。一方面,原材料價格節節攀升,廣告投入加大成本不斷上漲;另一方面,產品促銷,零售價下降。在成本上升與價格下降的雙重夾擊下,乳品企業的毛利率和凈利率均出現不同程度地下滑。正常情況下,乳品企業的純利潤不應低于8%,而現在行業的平均利潤不到5%.這種價格戰的結果是,牛奶企業已經到了咬牙堅守的地步,但是沒有一家企業敢輕言漲價。中小企業日子難過,乳業巨頭也著實感覺到市場競爭的壓力。從蒙牛發布的上半年財務報告來看,蒙牛旗下三大產品由于整體價格下跌,毛利率下降了1.3%;而伊利的半年報顯示,液態奶的毛利率比上期報告數據減少了3.34%.經歷了幾個月的價格廝殺,市場的洗牌已經出現了一定的效果,許多小型地方品牌及其代理商紛紛退出了市場。大品牌經歷了長時間的價格戰之后,也顯得比較低調和冷靜。伊利、蒙牛等乳業巨頭都在營銷渠道上下足力量,以細分渠道來獲得市場。
這在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乳業的理性回歸,企業都強化把錢用在刀刃上,對于乳業巨頭來說,知名度已經不是問題,雖然仍要通過電視廣告打造品牌美譽度和不斷強化知名度,但是更激烈的競爭在于對終端市場的爭奪和終端渠道的建設上,市場如何做深做細。
蒙牛獨樂
幾大乳業巨頭中,蒙牛乳業絕對是大贏家,6月香港上市一下籌資10多億元,原列乳業第二位的身份如今又如虎添翼,沖刺第一的心思已經昭然若揭。不久前,蒙牛董事長牛根生甚至放言,伊利蒙牛遲早會走在一塊。
8月底,蒙牛再度發力,將營銷中心從呼和浩特的大本營全部搬至北京通州。蒙牛此次搬遷之舉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他們已經將戰略目光轉向最有競爭力的主市場,以北京為核心的全國市場規劃已初露端倪。
而同屬第一陣營的伊利、三元則負面消息偏多,讓投資者必生疑慮。伊利被查“早產奶”,高管被拘,北京三元乳業的業績也多次預警虧損,年底時總經理突然被換。巨頭間的分水嶺正逐步出現,作為去年的標王,蒙牛乳業副總裁孫先紅說,2005年參與央視招標的大型乳品企業只有蒙牛、伊利、光明、太子奶四家,前三家企業都是成熟的全國品牌,太子奶有些特殊,它主要做餐飲奶,市場比較活躍,雖然目前還稱不上全國品牌,但是可以看出來明年它要重點運作全國市場。
盛堂咨詢總經理何小平認為,央視招標其實是一種行業風向標,這種變化說明了乳業第一梯隊與下面梯隊的差距越來越大,行業格局在發生變化,集中度越來高。以蒙牛為代表的超高溫牛奶的快速發展對以巴氏滅菌奶為主體的城市型乳業已形成重大沖擊,三大品牌已占據了全國液態奶市場份額的60%,超高溫牛奶已經進入了相對穩定的競爭階段。
本報記者危劍俠
行業人物
鄭俊懷,二十年草莽英雄落幕
而今鄭俊懷已經無法再站在伊利門前環顧自己一手做大的企業。無法再實現帶著伊利進入全球乳品二十強的目標。資料圖片
2004年,是英雄謝幕的一年。三九趙新先,長虹倪潤峰,南航顏志卿,無數英雄在這一年黯然離去。而有一個人的離去卻很悲壯,他就是伊利“教父”鄭俊懷。
2004年的年末,這位草原的英雄選擇了以別樣的方式告別他昔日輝煌的舞臺,沒有鮮花和掌聲,等待他的,可能是囹圄鐵窗。草莽英雄,在監察機關的刑拘中謝幕了。
與所有的英雄一樣,成為英雄之前是痛苦的,或許用“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來解釋是符合命運邏輯的。20年前,鄭俊懷受組織的安排來到呼和浩特的回民奶食品廠,這個日產10萬噸的奶食品廠,成了他崛起的舞臺。
有人懷疑鄭俊懷的能力,甚至在出事之后認為伊利并不是由鄭俊懷做起來的,是多個像牛根生這樣的助手的經營才有了伊利的今天。但一位鄭俊懷多年的手下卻如此反駁,如果沒有鄭俊懷給的平臺,任何人都是沒有辦法施展能力的。
說鄭俊懷是伊利的“教父”毫不為過。二十年的奮斗讓他一手締造了今天的伊利,但也使他在伊利樹立了無上的權威,當然,這種權威也是一個人滑向墜落的催化劑。二十年的時間,讓他趕走了十幾個助手。這也說明他是狹隘的。他忍受不了有人在伊利對他地位的挑戰、有人的能力會超過他。牛根生也是鄭俊懷趕走的,當然,這個能力最強、對他威脅最大的助手如今卻是他最大的心病。
鄭俊懷曾發動宏偉的“阿波羅”計劃,置別人于死地,但這個愿望沒能實現。
2004年蒙牛成功登陸香港市場,解決了一直困擾蒙牛最大的資金問題,他看著蒙牛一點點從身邊做大,心中抑郁可想而知。
鄭俊懷也是簡樸的,住簡易的旅店,吃簡單的飯菜。甚至直到今天,伊利的員工食堂都有不能剩飯剩菜的傳統。有人評價他是貌似簡樸,內心貪婪。這種貪婪斷送了鄭俊懷的前程。
“不想看著自己一手帶大的企業最后和自己沒有關系。”
“他太把伊利當成自己的企業。”這是鄭俊懷今天下場的心態描述。無法判斷鄭俊懷是由于內心的貪婪還是出于對伊利的情結才有了把伊利占為己有的想法。
但今天他已經無法再站在伊利門前環顧自己一手做大的企業。無法再實現帶著伊利進入全球乳品二十強的目標。
“獨董風波”其實完全可以在內部被不公開地解決掉,但他卻選擇了藐視一個他花錢請來的小小的獨立董事,最終開除了俞伯偉。但伊利畢竟不是他一個人的伊利,伊利畢竟是被他已經做大的伊利。媒體聚焦把伊利的事件放諸公眾之下,引來監管部門的調查。
鄭俊懷也許預見了自己今天的下場,在監管部門調查期間,他曾對著媒體老淚縱橫,哭訴自己以往創業的艱難,希望博得公眾對自己的同情。曾說出“我愿為伊利再干十年”的壯語,但在今天看來這似乎更是帶有乞求性質的愿望。
鄭俊懷的今天是悲壯的,鄭俊懷在伊利2003年公開持股只有75000多股。
試想一下,一個為伊利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很難在這樣的環境下保持內心的平衡。甚至想和伊利保持一點點的關系而僅靠這點可憐的股份也很難做到。暮年將至,將伊利盡快據為己有的想法自然難免。這種制度上的落后不止斷送了鄭俊懷,回想當年的褚時健,不也是悲壯有加嗎?擺在我們面前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是,對貢獻卓著的企業家是否應該做出與其貢獻相適應的獎勵?
有人會說,伊利的今天并不是鄭俊懷一個人的功勞。但通過因果邏輯關系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沒有鄭俊懷,很難想象有今天的伊利,甚至今天的蒙牛。
時光難倒流,光環已退,英雄遲暮。乳業巨子鄭俊懷只能在冰冷的看守所傾聽2005年的新年鐘聲。
是什么導致像鄭俊懷這樣的英雄在暮年失足,是人性?是制度?本報記者喬曉會
行業大事件
阜陽毒奶粉
安徽阜陽劣質奶粉案被曝光后,在全社會引起極大震動,隨后10個部門互相推諉,國家工商總局又公布54家劣質奶粉生產企業。由此,食品安全問題也引起了從黨中央、國務院到各地方政府的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中國開始修補“食品安全網”。
伊利高管被拘
這是年底最爆炸的一個新聞,事情到現在還沒有結束。包括伊利董事長鄭俊懷在內的幾名高管,因財務問題被拘。
蒙牛香港上市
6月10日,蒙牛香港聯交所首發上市。這也是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國乳品企業。一夜之間,蒙牛管理層的大多數人,也成了引人注目的“千萬富翁”或“百萬富翁”團隊。
禁鮮令出臺
這是個現今仍沒定論的爭論。加工食品不許稱鮮,一紙看似無關緊要的“禁鮮令”已將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中國奶業協會與地方奶協的矛盾公開擺上臺面。
帕瑪拉特危機
意大利帕瑪拉特總部的財務危機,導致其中國工廠全部失守,基本撤離中國。而11月,荷蘭菲仕公司也宣告結束中國業務,退出了他們原本看好的中國市場。繼法國達能、意大利帕瑪拉特、美國卡夫、英國聯合利華之后,又一外資巨頭黯然退場。
三鹿沖刺一線乳業
三鹿集團與全球第九大乳品公司新西蘭方塔拉公司(Fonterra)的談判已結束,方塔拉收購三鹿39%的股權,收購會在3個月內完成,但具體收購金額未向外界透露。
北控退出三元乳業北京三元乳業今年也是多事之秋,大股東“北控”宣布退出,轉讓過半股份給三元集團,三元集團成了三元股份的實際控制人。隨后又傳出為走出業績下滑,總經理換人的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