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高科技園區的標志高高聳立。今日的聯想已經成了中關村的一面旗幟。本報記者康亞風攝 一切都預示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變化將要開始。歷史使1984年成為中關村的一個拐點,成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的一個拐點,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個拐點。
1984年的李天福不大能夠想到自己在聯想歷史中的地位,同樣,他也不大能夠想到柳傳志在中關村的地位。20年后,柳傳志成為中國IT“教父”,聯想成為中關村的標桿和高科技產業的象征,而他則在聯想集團謀了一個“看倉庫”的職位,默默地在那里觀測著中關村發生的巨變。
“大人物”們依舊在中關村表演,卑微的盜版光碟販賣者依舊在中關村游蕩。他們擁有的是同一個舞臺。每年都有新企業誕生,每年都有老企業倒閉,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它們追逐著各自的命運。
1984:傳奇的開始B42
1994:喧囂中的反擊B44
2004:對抗中的新局B45
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任冉齊專訪
中關村是一個經濟現象B46
對話柳傳志國際化聯想是一種回歸B47-B48專題導讀
中關村大事記
1980年10月23日,陳春先在中關村創辦第一個民辦科技機構“等離子學會先進技術發展服務部”。最早以一種準企業的方式嘗試將科技成果直接轉化為社會生產力。
1982年8月23日,海淀區政府批復區科委、財貿辦公室關于建立“科普一條街”的請示。
1983年中關村第一個民辦科技開發經濟實體———北京華夏新技術研究所成立。
5月,海淀區和中國科學院聯合創辦科海新技術公司。
7月,中科院計算機所科技人員與海淀區聯社聯合成立京海計算機房技術開發公司。11家科技企業相繼涌現。
1984年5月至11月,四通、信通等企業相繼成立,在北京市海淀區的大力支持下,以“兩通”、“兩!睘榇淼目萍奸_發公司迅速增長至40余家,營業額1800多萬元,中關村電子一條街的骨干基本形成。
1985年國家經濟過熱,經商熱有些失控,非科技企業也開始介入科技產品的貿易獲取高額利潤,中關村熱鬧起來。“倒爺一條街”、“騙子一條街”的稱謂由此流傳于世。
1986年7月21日,科技日報頭版報道:中關村電子一條街初具雛形。
海淀區政府將四通公司、信通公司、京海公司、科海公司等10家骨干企業納入區經濟委員會直接領導,并把“兩通兩!绷袨閰^屬處級集體企業的同等待遇。
1987年國務院發布雙放政策,進一步放活科研機構,放寬科技人員?萍既藛T開始流動,中科院成為最主要的源頭。
12月15日,國家科委、科協、中科院、北京市科委、海淀區政府等單位組成聯合調查組,決定對中關村電子一條街展開調查。
1988年8月5日,“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新聞發布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宣布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立。
1989年進入90年代,全球化的經濟浪潮也沖擊著中關村,洋品牌蜂擁而入。
1991年10月21日,上地信息產業基地正式奠基。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將改革大潮推向新一輪高峰。
1993年新的公司熱在中關村也達到高峰,至年底注冊公司總數已達3769家。
1994年2月聯想在香港上市,發行股票18225萬股,籌資2.2億港元。
1995年12月,方正在香港上市,籌資3.2億港元。
中關村的企業數量趨于穩定,保持在4500家左右,每年達10%左右的死亡率,也有10%的新生率。
1996年中關村率先提出“二次創業”的戰略口號。
1997年海外風險投資開始探索著注入中關村。
1999年6月5日,國務院正式作出了關于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有關問題的《批復》,要求用十年左右的時間,把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科技園區。
中海電子城正式開業。
1999年7月,硅谷電腦城正式開業。
1999年9月,太平洋電子城正式開業。
1999年12月18日,海龍大廈正式開業。
2000年4月30日,《北京鼓勵留學人員來京創業的若干規定》出臺。
6月,占地面積51.44公頃中關村西區開發建設正式啟動7月,中關村駐硅谷聯絡處正式掛牌成立了。這是中國科技園區第一個駐外機構。中關村科技園區的又一重點項目———中關村生命科學園開始啟動。
9月,“八九十年代”中關村標志性的建筑———聯想科技商城大樓拆遷。
2001年底為了中關村西區建設的需要,商說電子城拆遷。
2003年中關村科技園區成立15周年。
7月,鼎好電子城正式開業。
2004年12月,聯想巨資收購IBMPC業務。
12月15日的北京工人體育場,聯想控股總裁柳傳志將點燃一個內心的火炬。那是他一手締造的“新聯想”,一個他夢想中的“聯想大家庭”。他要為這個“大家庭”慶祝20歲的生日,并努力使之看起來具有象征意義。
在剛剛過去的一個星期,聯想集團動用了包括股權在內的逾百億港幣收購了IBM的PC業務。這場被詬病的盛宴是“紀念秀”的預演和高潮,它似乎還可標志著中關村并未被遺忘,它自1984年勃興,20年后依舊是風云際會的焦點。
地理意義上的中關村,其存在已幾百上千年,它曾是太監的墳地和帝王的后花園,曾是被神化的大學城,如今它則演變為中國的“硅谷”和所謂高科技產業的“圣地”。然而如果沒有1984年,人們很難想象它到底會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激動人心的1984年是從一場連續的驚喜開始的。
那一年5月10日,國務院作出關于進一步擴大國營工業企業自主權的暫行規定,決定從生產經營計劃、產品銷售價格、機構設置擴大企業自主權。在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討論通過《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了“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
北京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在7月成為共和國第一家股份制公司。5個月后上海飛樂音響公司發行了價值40萬元的股票,這是“文革”后中國首次發行股票,中國企業全面股份制改造的苗頭初現。
外資紛紛進入中國。在闊別中國市場35年以后,花旗銀行又悄悄返回上海。它并非上海這個“中國最西方化的城市”在1984年迎來的惟一一家跨國公司,與它一起到來的還有德國大眾和“桑塔納”。
在世界的另一端,斯坦福大學教授列昂納德·波薩克和桑德拉·勒納夫婦創立思科;19歲的邁克·戴爾退學后以1000美元創立戴爾計算機公司;小貝爾的成立解放了AT&T,使其有機會進入計算機業;蘋果推出了第一臺多媒體計算機;康柏公司成立第三年,在納斯達克上市第二年,推出了臺式PC;惠普公司成立第45年,上市第23年,開始進入打印機領域,建立了噴墨和激光打印機生產線……
鄧小平看到了信息化的重要,他知道中國必須進行信息化改革。他年初參觀上海科技十年成果展時,摸著演示計算機的小學生李勁的頭說“計算機普及要從娃娃抓起”。后來在為《經濟參考報》題詞時,他又寫道:“開發信息資源,服務四化建設。”9月12日國務院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獎勵條例》,到了11月,國家科委便在北京召開了首次全國技術市場工作經驗交流會,會上成立了全國科技與人才交流協作網;國務院批轉的電子振興領導小組《關于我國電子和信息產業發展戰略的報告》指出:“電子和信息產業要實現兩個轉移:第一,把電子和信息產業的服務重點轉移到為發展國民經濟、為四化建設、為整個社會生活服務的軌道上來。為此,必須把電子和信息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中的應用放在首位;第二,電子工業的發展要轉移到以微電子技術為基礎,以計算機和通信裝備為主體的軌道上來。”一切都預示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變化將要開始。歷史使1984年成為中關村的一個拐點,成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的一個拐點,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個拐點。
在1984年秋天的中關村,李天福參加了好幾次串聯會。召集這次串聯會的,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的同事王樹和、柳傳志和張祖祥。他們說是想成立一個公司,問別人愿不愿入伙。他們討論了幾個月,還做了各種調查研究,有的人答應入伙,最終又退出了;有的人起先沒有出現,公司成立的時候卻來上班了。最終,有11個人聚集到了一起,他便是那11個人中的1個。
1984年的李天福不大能夠想到自己在聯想歷史中的地位,同樣,他也不大能夠想到柳傳志在中關村的地位。
20年后,柳傳志成為中國IT“教父”,聯想成為中關村的標桿和高科技產業的象征,而他則在聯想集團謀了一個“看倉庫”的職位,默默地在那里觀測著中關村發生的巨變。
中關村只是北京西郊的一條街。起點是今天黃莊路口向北300米左右矗立那座雕塑的地方,終點則是北大南門附近海淀路與中關村大街的交叉口。
李天福說,他剛剛來到中關村的時候,到處是荒涼墳地,一片片的小柏樹長在那里。橫亙在墳場中間的,是一條條像小溪流一樣的水溝,有的水溝中還種滿了水稻。
“從現在來看,中關村的模樣跟以前簡直是兩個世界。整個道上……1958年種的楊樹長得很高很大。那邊是四環,那條道也是小道……都是大樹,參天大樹。我記得的模樣現在簡直沒法形容了,F在基本上各個公司……中關村的道路都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84年,中關村所有的街道都狹窄、坑坑洼洼。路兩邊的樹倒是長勢喜人,但樹下的房子卻很破。在接下來的十年中,房子被推倒了,蓋起了新的房子,牌子被摘掉了,掛上了新的牌子。又過去了十年,房子又被推翻了,變成了鱗次櫛比的高樓;狹窄的、坑坑洼洼的馬路變成了寬闊的四環路和白頤路(有一段如今叫做中關村大街了);北大的圍墻拆了開滿了公司和餐館,如今又把公司和餐館拆了,說是要重新圈起圍墻;那個燕園食品店不見了,一排排的小門簾不見了,從現實中消失,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
有誰還記得今天大恒光盤中心原來是海淀交通隊?
有誰記得海龍的地底曾經是一個大冰窖?有誰記得中關村一街、中關村二街,記得320路公共汽車曾經穿行在那片中國最智慧的土地中?
一切都已改變。一切改變都從嘆息中開始。
1984年,嘆息聲籠罩著中關村。報告文學家們描述說,雖然在中關村這條街上行走的人有大量知識分子;雖然你走路一不小心就可能撞到一個“國寶”;雖然這里人才云集,被譽為科學城……可是它依舊在長嘆!安粌H在夜深人靜之時,就是在熙熙攘攘的白天,仍然能聽到這條街一聲聲的嘆息!眹@息和吶喊打破了中關村的蕭條和安詳,預示著中關村正在發生一場悄然巨變,將要演變成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的肇始。
第一個發出吶喊的人叫陳春先,后來被稱為“中關村第一人”。這位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在1980年成立了一個“先進技術發展服務部”,其目標是探索類似美國硅谷和128號公路的“熱核擴展”模式。這個服務部,二十年后被認為是中關村電子一條街科技企業最早的雛形。
接踵“中關村第一人”“扔掉鐵飯碗,端起泥飯碗”的,是科學院計算所工程師王洪德,他創辦了京海計算機技術開發公司。在后來的傳說中,王洪德遞交了一份“四走報告”要求調走,如果不能調走,無論“聘請走”、“辭職走”還是“開除走”他都要走,只要能走出科學城就行。
科學院計算中心的工程師萬潤南也辭職了。他創辦了一家叫四通的公司,想將它變成“中國的IBM”。“成為中國的IBM,這意味著什么?”有人問。萬潤南告訴他們,IBM是當今世界最強大的高技術跨國公司。
許多年后,細心的人們不難發現,在1984年浪潮中屹立不倒的,不是當年無限風光的“兩通兩!,而是一家叫聯想的公司;碩果僅存的“沒有在改革中犯錯誤”的企業家,也不是王洪德、萬潤南、陳慶振、金燕靜,而是柳傳志,一個在1984年毫無名氣也未展示出宏大前程的40歲的“年輕人”。
那時候的中關村已經有了王德洪早已成立的京海和1983年5月4日成立的科海,以及在1984年突然出現的四通和信通。因為有了四通打字機,萬潤南也已開始布道說:“我們公開承認企業的目標是贏利,是賺錢……
開發與賺錢是統一的。企業要想贏利,要想持續穩定增長,就必須有自己的拳頭產品。”“中關村第一人”的華夏依舊不溫不火地盤踞在那里,但年輕的力量又出現了。1985年1月1日,周明陶等18名研究生自愿組成“希望”電腦公司,他們一度成為中關村最年輕的局中人,今天也依舊不溫不火地盤踞在那里,就像它創辦時一樣。
然而,20年后只有那個叫柳傳志的人還在被中國記者極度地恭維。柳傳志是中國科學院里一個地位卑微的工程師,他和他杰出的搭檔們都沒大有機會成為聞名的科學家。要改變人生,他們只有一條出路。20年后,柳傳志說他創辦聯想只有兩個動機,一個是為證明自己,另一個便是為改善生活。
究乎1984年的現實,最早為聯想布局的人叫曾茂朝,當時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所的所長,今天是聯想控股公司的董事長。
柳傳志說:“當時的歷史背景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基本國策的確立、科技體制改革的深化,科研經費撥款制度的變革,民辦科技企業的興起,繼而中科院‘一院兩制’的實現,等等。在這樣的歷史時期,科學院有名的‘開明所長’,我們計算所曾茂朝所長提出‘兩個拳頭出擊’的口號。曾所長召集幾個骨干組成一個班子,賦予我們經營、人事、財務三個自主權,要求我們開辟一條新的生路。于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所公司成立!彼髞砘貞浾f:“當時已經提出科技要改革,國家整個要改革,但改革能否成功確實很難說。記得曾所長是這樣跟我講的,他說,院里要削減事業經費,五年之內要削減為零,成還是不成,現在都說不清楚,不如咱們先埋伏下一支軍隊,你們先做這件事,不行我再把你們接回來。萬一這條路能走通,將來我們所里也不至于沒飯吃。當時我們這些人,包括比我們年歲大的人,畢業以后一直在一個單位工作,沒有換工作的,換工作比離婚還難,人人到一個地方就扎下去了,不要說出來辦公司,連離開這個事業單位,那時也根本不敢想。所以回想起曾所長說的這番話和我們當時的實際行動,覺得是一種壯舉!1984年10月11日,計算所向中科院提交成立“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新技術發展公司”報告,在公司宗旨中提出“通過辦公司可以摸索出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路子,同時也可以支持工資改革,穩定科研隊伍”。11月1日,聯想集團前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新技術發展公司成立,法人代表兼總經理是王樹和,柳傳志與張祖祥干上了副總經理。
在那一個月,計算所與另外兩方采用內部股份合作方式成立了信通計算機公司,董事長是曾茂朝,金燕靜任總經理,多年后這位叱咤風云的女人因信通參與走私而鋃鐺入獄。
聯想在1984年的誕生,現在看來似乎是中國IT業的里程碑?墒菬o論是柳傳志還是與他同行的其他10人,都是碰巧被那個大時代選中罷了。
20年來,中關村發生太多變化。作為中國IT業的“圣地”,它承載了太多希冀與詬病。它被認為是一個單純的經濟現象,是依靠營銷而非依靠技術取勝。是一批又一批企業造就了它,是市場決定了它的命運,而非那些炫目的“大人物”。但是“大人物”們依舊在中關村表演,卑微的盜版光碟販賣者依舊在中關村游蕩。他們擁有的是同一個舞臺。每年都有新企業誕生,每年都有老企業倒閉,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它們追逐著各自的命運。
中關村在兩個10年,上演了種種戲劇,見證了中國“高科技產業”的變遷。1984年7月16日,香港IBM開始出售小型中文電腦。1994年4月16日,柳傳志在人民大會堂發出呼喊,說聯想要高舉民族計算機工業的大旗。中國本土企業開始向跨國公司發起反擊。
3年后的初春,美國《華爾街日報》寫道:“在中國,IBM成功的同時,它并沒有更多的余地去為此驕傲。廠商之間的激烈競爭已經使IBM的優勢很小。價格在不斷下降,價格下降的壓力還會增大。最新的挑戰來自聯想公司,在1996年最后三個月IDC市場份額排行榜上,聯想公司已躍居首位。”中國越來越開放,10年過去了,戴爾開始在聯想的地盤上攻城略地,美國百森商學院的許琳教授說,中國計算機工業面臨著一個新的“臨界點”。這一次跨國公司是有備而來,集中了資本和技術,準備打一場全面的反攻。
一個新拐點到來的時候,聯想收購了IBM的PC業務。柳傳志要在聯想20周年的時刻為新聯想的起航進行一場誓師。在12月15日下午,他要在北京工人體育場面對近萬人做一個演講。這個演講可以想象,一如既往地慷慨激昂;面對他們的領袖和心中的半個神,聯想的員工們會一如既往地熱情澎湃,幾近癲狂。
但除了使中關村再次成為風云際會的焦點外,沒有人知道聯想會駛向何處。沒有人知道中關村向何處去,在這個中國IT業的“圣地”,一切都有可能上演。
本報記者遲宇宙專題策劃:遲宇宙柯斌統籌:丁學鋒執行:盧軼男丁學鋒韓笑王震華張冉彭梧喬曉會王冰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