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我國航空油料供銷體制,拆除中航油獨家壟斷的藩籬形成競爭,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本報記者康亞風攝
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承諾的臨近,分析人士認為,中航油聯手中石油、中石化組建中航油控股,主要目的在于對付來自國外航油巨頭的競爭
雖然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集團的加入,暫時還不能改變我國航油供應的壟斷局面,但從目前的壟斷格局向市場競爭模式轉變是大勢所趨。
中航油主動打破壟斷
目前國內航油市場基本上是由中航油公司或者其獨資公司、控股子公司或參股公司獨家壟斷的格局。
但在11月8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石油)、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石化)、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中航油)簽署有關框架協議,共同商定對中航油旗下的重要子企業———中國航空油料總公司進行公司化改制,組成由中航油控股,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參股的有限責任公司。框架性協議中明文規定,全新的中國航空油料有限公司將于明年掛牌,公司將會由中航油控股,中石油、中石化參股,三家公司所占股份分別為51%、20%、29%.對此,中航油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此次改制是針對今年底成品油零售市場開放、2006年底開放成品油批發市場所進行的,目的在于增強航油市場開放后我國航油供應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根據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2004年底將放開成品油零售市場,2006年底將放開成品油批發市場。這一承諾將使中國成品油市場面臨激烈競爭。
而業內人士則表示,今年以來,國際油價一路飆升,燃油價格一度突破58.6美元/桶,比2003年最高價43.5美元/桶增加了35%.受其影響,國際航油平均價格已經翻番,國內航油價格也一漲再漲。中國航空油料有限公司的掛牌或許可以幫助國內航空公司緩解油價上漲所帶來的成本壓力。
油價上漲削弱競爭能力
今年以來,航油的價格已經從2003年8月的3010元/噸上漲到目前的4190元/噸,上漲幅度高達28.16%.對此,有證券分析師指出,由于最后一次燃油提價是8月25日,提高零售價格400元/噸,因此對航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響將在第四季度和2005年顯現。而從民航總局此前公布的行業盈利數據也不難看出,航空業整體盈利水平已經由七八月份的20.3億元、19.6億元,迅速下降到9月份的7.8億元。
航油價格的上調不僅給航空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同時也給處于產業鏈上游的油品生產商和銷售商帶來了壓力。油價上漲削弱了航空公司的盈利能力。
中石化的有關人士向記者表示,航油是國家專控品,因此,其國內定價體制并不完全與國際接軌,航油的國內外價差長期存在。目前,隨著國際油價上漲,國內的航油價格已經大大低于國際價格,從而導致中國石化、中國石油生產航油產品越多,虧損也就越多。據了解,2003年末,航油國內外價差400元左右,到今年7月價差已拉大到1600元;8月25日,國家發改委將航油出廠價格上調了400元,但隨后由于國際油價的一路上漲,目前國內外價差仍在1400元左右,“光航油一項,中石化每月承擔損失6億元”。
在國外機場,一般都有多家航油公司相互競爭,以市場價格向各航空公司供油。以香港機場為例,最多時共有十幾家供油商,誰的航油便宜,航空公司就向誰購買。有關主管部門的領導多次強調,我國航油供給體制的改革,就是要從目前的壟斷格局向市場競爭模式轉變,最終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一個合理的行業平均利潤。
國企聯手一致對外
盡管民航總局局長楊元元在年初曾明確指出,“中國民航運營的成本相對來說較高。原因一方面是航油,另外,航材和進口關稅對航空公司的成本也是一個壓力。”楊元元強調,“隨著民航的發展,我想由中航一家控制整個航油控股的局面會被逐漸打破的。”據悉,目前中航油正努力嘗試使國內價格形成機制初步合理化,進而與國外價格形成機制完全接軌。有消息稱,中航油計劃“按機場分類供應不同價格的航油、不同規模機場實行不同業務運作模式”的做法,以降低運營成本和人工成本,進而降低航油價格。
沿著中航油的“新政”思路不難發現,市場仍舊是中航油獨家壟斷控制下的市場,而中航油所作的只是改變了原有的經營方法,從而在面臨國際燃油波動的同時,使自己的利潤不受到沖擊。
同樣,將于明年掛牌的中國航空油料有限公司憑借中石油、中石化的加盟,更加擁有鞏固的地位。業內人士指出,中航油的此次改制并沒有使長期處于壟斷的國內航油市場步入市場化階段,反而由于兩大石油化工集團的加盟,強化了其在國內航油市場的壟斷地位。對此,中航油內部人士也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有限公司是絕對不會引進任何外來資本的。
本報記者曹陽報料線索一經采納,獎金至少百元 ,還將進行線索評獎,獎金最高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