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信托公司逃離3億生死線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0日 16:47 《財經時報》 | |||||||||
內外交困逼迫信托公司選擇了增資擴股這條謀生之道。因為,資本金增強有利于信托公司拓展自營業務,并由此獲得更多收入,進而,還可以提高自營資產的效率 本報見習記者 袁京力 不甘邊緣化的中小信托公司們正在醞釀變革,他們拋出的首選殺招是——增資擴股。
《財經時報》經多方了解,經歷了2002年為重新登記獲得信托牌照、以及2004年全國性和省一級信托公司發力掀起的又一輪增資擴股潮后,信托公司新一輪注冊資本金擴張運動已至關鍵時刻。 與前番增資擴股不同的是,此次增資擴股主力為注冊資本金在3億元左右的20家地方性信托公司。 3億元,是監管部門在2002年允許信托公司重新登記的生死底線。 中小公司群起而動 “公司正在進行增資擴股,已開始運作近半年。”西安國際信托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安國際信托)有關人士近日向《財經時報》透露,西安國際信托在7月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上,已做出注冊資本金由原來的3億元增加到6-8億元的決定。 采取同樣行動的不止西安國際信托一家。 由于新增股東資格審核問題耽誤了時間,原計劃在2005年3月完成增資擴股的蘇州信托還在努力。按預定目標,這家注冊資本金同樣是3億元的信托公司將增至5億元。 這或將成為一種趨勢。在信托專家李旸看來,所有的小信托公司似乎都在為增資擴股而努力。 此前,全國性以及省級信托公司已率先發力。2004年,他們掀起一輪增資擴股潮:年初,重慶國際信托資本金由10.3億元增至17億元;2月,中煤信托由4億元增至12億元并變名為中誠信托;與此同時,上海華寶信托也由10億元增至20億。 與以往不同的是,地方性中小信托公司擔綱了此輪增資擴股潮的主力。 分析人士指出,沿海發達地區、全國性和部分省級信托公司依托地利優勢、大股東或者政府背景,搶得了增資擴股的先機,而地方性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中小信托公司,則是迫于要提高抗風險能力,方選擇了增資擴股。 真實動因 增資擴股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是信托公司堪憂的資本狀況。 除金新信托因“德隆系”黑洞在2005年初被停業整頓外,中國目前正常運作的有55家信托公司。據《財經時報》統計,信托業整體注冊資本金為402億元,平均每家注冊資本金為7.3億元。盡管也出現了注冊資本金達25億元的上海國際信托這樣的“巨鱷”,注冊資本金剛剛超過3億元的依然多達20家。 3億元,是監管部門在2002年允許信托公司重新登記的生死底線。 以資本金為主要來源轉化為自有資產的信托公司現狀不容樂觀。公開的數據顯示,截至2004年底,正常運作的56家信托公司的自營資產只有771億元。 一般而言,信托公司的自營資產主要有固定資產、對外股權投資和貸款。有些信托公司因自營資產收益不好,流動性較差。 因為政策不明,信托業務增長并不快。信托報酬難以成為信托公司的主要來源。據李旸統計,每年新增的信托業務也就在400億元規模左右,按1%—2%的信托手續費計算,信托業能獲得的收入非常有限。 內外交困逼迫信托公司選擇了增資擴股這條謀生之道。因為,資本金增強有利于信托公司拓展自營業務,并由此獲得更多收入,進而,還可以提高自營資產的效率。 信托公司的算盤還遠不止于此。通過增資擴股,可以借助資本的力量打通拓展創新業務的通道。 以信貸資產證券化為例,《金融機構試點信貸資產證券化監督管理辦法》明確規定,注冊資本不低于5億元人民幣,且最近三年年末的凈資產不低于5億元人民幣的金融機構方可參與其中,這樣的門檻自然使得小型信托公司急于擺脫自己的生存底線。只有資本金充足以后,才能獲得更多的創新業務。 外資觀望 此前,在民營企業重組信托公司頻頻出事的背景下,引進外資股東一度被納入監管層的視野。 有消息稱,監管部門的主流意見是:信托公司的問題需要外資來解決。銀監會非銀行金融機構監管部主任高傳捷曾表示,銀監會鼓勵外資機構通過參股中國內地現有信托公司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 但多家外資機構在與信托公司掛上鉤后,卻遲遲未有下文。 在業內人士看來,外資持觀望態度的原因很簡單——外資并非冤大頭。他們一要看中國的信托公司是否具備穩定的盈利能力,而目前這種狀況還達不到;二是因為中國眾多的信托公司想引進外資,反而使得外資誤以為中國的信托公司存在問題,不敢貿然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