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交錯的歐洲:戀上博物館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08日 14:24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林臨 陳華麗 歐洲已經成為一個圖騰。比照美洲大陸那個咄咄逼人的現代國家,這個西方文明的濫觴之地,沉淀著一種隱約的古典光華。去歐洲旅游的人們,除了心儀其靜謐的自然風光,安詳的人情生態,無不向往她使人心醉神迷的文化藝術珍藏。對于一個匆匆過客來說,怎樣讓一個歐洲完整地呈現?是走馬觀花還是另辟蹊徑?
臺灣媒體人李俊明,為了一段飄忽的緣分,三次赴英,雖然沒能修成正果,卻意外遭逢了另一個情人——博物館,成就了他的作品——《我不在家,就在去博物館的路上》。翻看全書,異聞趣事,如數家珍,教人感慨真是不虛此行。也許對于異域旅行來說,最合適的方式就是一條主要由博物館構成的線路。 一條主要由博物館構成的旅游線路,是否顯得單調,缺乏趣味?最近這些年,被都市文化層層裹挾的心靈,傾向于與大自然相親,越是與現代文明呈現出背離的田園景觀以及不能加以斧鑿的奇麗風光,越是旅游的首選。與此同時,參觀博物館被視為“白天看廟,晚上睡覺”,似乎不足為取,被人們擱置了。但是博物館之旅遠非想象中那般枯燥。尤其在境外旅游中,應該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為它所提供的,是空間和時間的雙重之旅,是感官和精神的雙重撫慰。珍貴的藏品并不是僵死的物件,一個人穿行其間,當時的山川、大地、人物、風俗全部復活。假如人們想要看到一個真正的歐洲,一場流動的盛宴,則不可不——戀上博物館。 我們先不必去歐洲大陸,徑直取道英吉利海峽,飛赴大不列顛群島,看看當年日不落帝國的珍藏。 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海盜的收獲 大英博物館,有時候是其它文明古國的傷心之地。徜徉其間,往往頗多興衰感慨。它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博物館之一,1759年1月正式對公眾開放。以收藏古羅馬遺跡、古希臘雕像和埃及木乃伊而聞名于世。英國從世界各地搶奪來的大量寶物都在此處匯集。 看大英博物館,最好的方式是印證傳說,尤其是在它素負盛名的埃及館。古埃及人的風俗奇異,熱愛寵物貓。如果遇到火災,古埃及人要先救貓再滅火;寵物貓死了,悲痛欲絕的埃及人還要剃眉哀悼。波斯與埃及爭戰時利用這個弱點,將群貓當作先鋒部隊,結果古埃及人竟然不戰而降。帶著這樣的故事去看埃及館藏,感覺就不是看一堆破爛的木棺與腐爛的繃帶堆,“一時之間,這些古文明就在眼前活了過來,像要引人穿越時空,直探亙古的傳說”。而在希臘館,人們會感到震撼,難以相信英國人是如何來到希臘的帕提農神廟,將山形墻上的一整排精美雕塑,全數鑿下運往英國。至今希臘政府還不時要求英國將這筆珍寶歸還原主。 這些他國的歷史,其實是一部英國的劫掠史。挾著帝國龐大的資源,維多利亞時代的探險家們到別的國家四處搜羅珍貴的歷史文化遺跡,接引了世界各地優秀的文明,成就了顯赫一時的日不落帝國。 博物館中央圓形的大英圖書館舊址,實用面積不大,卻是當年馬克思寫共產黨宣言的地方。遙想當日海盜王國東伐西走,百般營求裝點自家的后院,卻成就了全人類文化遺產異彩紛呈的盛宴,豈可錯過? 越過英吉利海峽,目光轉往歐洲大陸,一片與寒冷的島國迥然相異的旖旎之地呈現。它是浪漫的紅,純潔的白,深邃的藍,它的萬種風情,自然會由優雅而高貴的盧浮宮代言,摒去了大英博物館海盜王國的霸氣與蠻橫。 盧浮宮博物館(Muse du Louvre),“歐洲性感符號” 在盧浮宮,你總會一不小心,與那些傳說中的偉大藝術品猝不及防地致命邂逅。“肉艷的巴黎”是歐洲文化的脈搏,生機律動;而“歐洲性感符號”盧浮宮,一如芭蕾中懸而未決的腳尖,優美、敏感、迷人。盧浮宮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納河邊。800年前初建時還只是一個軍事要塞,14世紀時被用作王宮。后來幾經改建、擴建,到18世紀末,才改為國家博物館。長廊蜿蜒,雕刻精美。它的面積近20萬平方米,相當于3個梵蒂岡。面積太大,游客只能擇要而看,不少人甚至是徑直奔向宮內“三寶”:達芬奇的繪畫《蒙娜麗莎》、古希臘的雕像《米羅的維納斯》和雕像《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對于盧浮宮而言,它的40萬件藏品的數量之多,質量之好,可以毫不夸張地冠以許多“最”字。最古老的文化,最珍貴的文物,最燦爛的文明,皆在此薈萃,確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總索引”。 盧浮宮是藝術的圣地,曾經一度也是藝術家的居留之地。“太陽王”路易十四曾經多次將宮內房間賜給藝術家居住。這些藝術家居然也大喇喇地以主人自居,長久拒絕歸還,甚至在街上舉行盛大歡慶游行時,將房間陽臺作為觀景臺收費出租。這樣的奇事,可能也只能在率性自然,視藝術為最高生命的法國發生。 歐洲的浪漫不止于法國,假如向南,人們將看到“歐洲的腳趾”——意大利。人們會聯想到人類群星閃耀時——文藝復興。 梵蒂岡博物館,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館 文藝復興時期是一個群星麗天的時代,誰沒有聽說過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等文藝巨匠的名字呢?梵蒂岡博物館絕不能錯過。西斯廷小教堂和拉斐爾畫室是梵蒂岡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文藝復興時期的三大畫圣就有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兩人把近10年時間貢獻給了梵蒂岡博物館。 早在公元5世紀末,梵蒂岡博物館的館址就有了雛形。如今氣象自然遠非昔比。包括12個博物館和5個藝術長廊,還有可俯瞰羅馬春色的屋頂花園。一飽眼福后于此庭院之中閑坐,亦是不可多得的賞心樂事。 西斯廷小教堂里的穹頂畫《創世紀》、巨幅壁畫《最后的審判》出自米開朗基羅之手,而拉斐爾的《辯論會》與《雅典學院》堪稱極品。兩者出自拉斐爾耗時10年的壁畫組圖《教權的建立和鞏固》,有趣的是,正是這種名為“教權的建立和鞏固”的壁畫,其中的人本精神卻恰為后世的啟蒙張目,造成了教權的傾覆與消亡。 歐洲并不只是基督教的歐洲,盡管人們已經習慣把西歐視為歐洲的主體,但不妨回首東顧,看看東正教的世界。看看每一處景色都可入畫的俄羅斯。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有故事的博物館 “我愛你,彼得興建的城/我愛你嚴肅整齊的面容/涅瓦河的水流多么莊嚴/大理石鋪在它的兩岸/我愛你鐵欄桿的花紋。” 理應吟誦著這樣的詩篇來到彼得堡。圣彼得堡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而冬宮則是故事中恍惝迷離的夢境。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就是包括冬宮、艾爾米塔什、舊艾爾米塔什、艾爾米塔什劇院、新艾爾米什塔5個部分在內的大型建筑群。艾爾米塔什是法語,意思是“隱宮”。像它的名字一樣,這里隱藏著了無數的宮廷遺秘。最初,該館是艷名遠播的女皇葉卡特琳娜二世的禁臠;后來,彼得大帝也曾為它添磚加瓦。如今,彼得大帝展廳仍是博物館的一大亮點,雄偉的彼得大帝蠟坐像上的頭發,是取自彼得本人的真發。 目前,博物館共分八個部分,共有藏品270余萬件,包括史前文化和埃及藝術收藏品以及大量歐洲各國的油畫及雕刻。涅瓦河畔,逝者如斯,你且靜靜去看東歐文明的嬗替與流衍。 歐洲的歷史見證就是它的博物館,我們要去見它,而且不只僅僅見一次。當然僅憑博物館,我們無法重現一切,但它是時間長河中的渡口,使人們能夠溯流而上,領略凝固在時光中的精彩瞬間。在引人注目又充滿幻想的時刻,一切似乎都復活了,我們遇見時光交錯的歐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