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理財 > 皮爾卡丹出售在華生產許可證 > 正文
最近,中國企業大手筆的海外收購消息頻頻傳出,頗有點讓人眼花繚亂。
據媒體報道,廣東和溫州的兩家民營企業,正準備出價2億歐元收購大名鼎鼎的時裝帝國皮爾·卡丹;幾天前,中國石化同意出價72.2億美元,收購瑞士石油開采商Addax,這將是迄今為止中資企業進行的規模最大的海外收購交易;而沸沸揚揚的騰中重工收購美國悍馬的事,目前也還在多方角逐之中。
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中國企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如今開始頻繁大手筆運作海外收購,彰顯出它們的實力,是令很多國人興奮的事情。而為何今年以來這種大手筆收購頻現也要部分歸因于金融危機。
全球金融危機對西方一些傳統的知名企業的打擊是兩方面的,一方面金融危機引發的實體經濟困境,讓西方國家的消費大受影響,企業經營陷入困境;另一方面金融市場的坍塌,更使得企業的股價紛紛大跌,為中資企業的海外收購提供了大好的機會,甚至也可以說是“過了這一村,就沒這一店”。
悍馬、皮爾·卡丹這些企業,在金融危機影響之下,真的就是讓中國企業趨之若鶩的香餑餑嗎?要想認清這個問題,國企中石化收購瑞士石油開采商Addax的案例,倒是可以值得民企騰中重工們好好學一學。
國際上但凡企業并購,都是出于兩種目的。一是財務并購,簡單來講就是低買高賣,收購方在被收購方價格低迷時趕緊買入,等到價格上漲了再賣,來去之間狠賺一筆,美國新橋資本近期準備向中國平安拋售深發展的股權,就是此類并購的杰作之一;另一種是戰略并購,買方并購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日后賣出賺錢,而是與自己的業務進行整合,以產生1+1>2的效果,做強做大業務。
廣東和溫州的民營企業收購皮爾·卡丹,目前從媒體報道中還看不出到底是財務并購還是戰略并購,但是從沒做過汽車產業的騰中重工,準備斥資收購悍馬,則是顯然想做財務并購。如果比較通用今天的開價,騰中重工低買高賣的如意算盤,也著實是可能在未來某一天賺一把。
不過,財務并購并不是總能像新橋拋售深發展那樣大賺一把,其中蘊含的風險不可小覷。過去的幾年,中投公司在歐美各國頻頻出擊進行財務并購,幾乎是筆筆巨虧,更有中國平安財務并購富通巨虧百億的慘痛教訓。畢竟,對于玩財務游戲,中國企業在歐美市場還是嫩了點。
中石化收購瑞士石油開采商Addax,則是近年來中國大型國企海外并購的代表。無論是中海油嘗試收購美國優尼科,還是中鋁意圖牽手澳大利亞力拓,它們無一例外地選擇進行戰略并購。收購的意圖在于搶占自身缺乏的原材料、資源、渠道等,進而擴大自身的規模和行業話語權。
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類似中石化收購瑞士石油開采商Addax之類的戰略并購,值得大家叫好;而如果是騰中重工買悍馬式的準備低買高賣賺一筆的財務并購,則需要謹慎對待。但愿,民企收購皮爾·卡丹,不是僅僅沖著這家時裝帝國較幾年前低一些的股價而去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