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西方大國死守戰略金屬 中國打響稀土保衛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4日 11:40  中國黃金資訊網

  近日,工信部透露,工信部已研究編制了《稀土工業發展的專項規劃(2009年~2015年)》(以下簡稱《稀土規劃》)和《稀土工業產業發展政策》,力求早日頒布執行。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指出,我國稀土工業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開采方式粗放,資源浪費嚴重;二是部分企業環保意識薄弱,污染問題突出;三是應用開發滯后,自主創新不足;四是出口管理不力,市場秩序混亂。針對下一步工作,該負責人提出,要加強行業運行監管,從開采、冶煉、銷售等關鍵環節入手,建立稀土開采、生產計劃專家審查制度;研究制定稀土礦山、冶煉分離企業行業準入標準及相關技術標準;通過宏觀調控和市場資源配置等手段,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推動企業聯合重組,做強做大稀土產業;通過招標轉讓等手段,將礦業權有償轉讓給具有較強實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大型企業集團。另外,還要完善稀土出口配額分配辦法,防止資源流失,并積極爭取中央財政加大對稀土開發應用工作的支持,推動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參與國際競爭。

  《修訂稿》為稀土出口劃出了紅線:未來6年,中國稀土出口配額的總量,將控制在3.5萬噸/年以內。初級材料仍被禁止出口,而且還將進一步進行細分管理,嚴禁出口鏑、鋱、銩、镥、釔等金屬。

  而之前的6月23日,歐盟和美國就中國限制鎢、銻和稀土等稀有金屬出口問題,向WTO提起訴訟。

  一方面拼命要買,一方面咬緊牙關不松口,一場中外稀有金屬的暗戰早已展開。我們以稀土為例,為您揭開這場戰爭的驚險一幕。

  國際上的“稀土爭奪戰”

  在中國稀土占領世界市場之前,世界上的稀土市場主要是被美國、法國和日本三個國家壟斷。法國和日本純粹沒有資源,只能從澳大利亞、巴西購買資源,在國內加工后再出口。后來,中國的稀土產業擊垮日本、美國,占據了世界霸主地位,但卻形成了數千家稀土公司,占據著眾多之最——儲量第一、產量第一、出口量第一。

  隨著中國稀土產業的高速發展,中國稀土產業陸續擺脫了對外依賴。而現在中國希望逐漸減少出口,改而走加大國內消化的深加工之路。

  6月29日,商務部下達關于稀土2009年度第二批一般貿易出口配額的通知,配額量為1.63萬噸,加上今年第一批已下發的出口配額,今年全年的出口配額達到3.13萬噸,比2008年同比減少8.33%。

  這是中國連續5年減少稀土出口量,而更有效提高中國稀土話語權路徑的整合已呈燎原之勢。

  重組整合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保護環境,同時也在保護中國的稀土資源。

  作為稀土出口生產大國,很大部分都用于出口。2005年中國稀土產量占全世界的96%,出口量世界第一,中國產量的60%用于出口,出口量占國際貿易的63%以上,而且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大量供應不同等級、不同品種稀土產品的國家。

  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為了加大對國內稀土深加工的重視,今后中國稀土資源將主要供應國內市場。《規劃》提出,從2009年到2015年,中國稀土每年的出口量將控制在3.5萬噸左右。

  與之相配套的政策措施是,國家將在2009年~2015年期間,將國內礦產品年生產量控制在13萬~17萬噸,稀土冶煉分離產品產量控制在12萬~15萬噸。

  在出口控制的同時,還將繼續調減稀土初級產品出口數量,鼓勵稀土新材料和應用器材產品出口;限制銪、鋱、鏑、銩、鐿、镥等高附加值稀土產品出口;禁止各類稀土礦產品、混合氯化稀土、混合碳酸稀土等稀土鹽類產品出口。

  如同“稀有金屬”的名字所昭示的那樣,對于這類稀有資源的爭奪,各國早已展開或明或暗的較量。如果說歐美就限制稀土出口起訴中國是一種明戰的話,那日本近年則在中國周邊展開了一場暗戰。

  美國:美國里根政府制定的《國家物資和礦物方案》規定:“必須執行物資和礦物政策計劃,以確保一旦爆發戰爭和國家處于緊急狀態時,美國有能力派出和支持戰斗部隊,也不會因為缺乏關鍵原料而受影響。”1982年,美國“戰略礦物原料特別工作組”以總統的名義,向國會提交一份長達33頁的報告指出,必須采取行動,加強儲備,還要著力開拓全球資源。特別應當指出的是,美國的稀土儲量居全球第二位,但美國從1999年就已逐步停止開采本國的稀土資源。

  日本:從1983年起日本開始建立稀有金屬儲備制度和基地,儲備制度同樣采取官民合作。日本稀有金屬幾乎全部依賴海外進口,并且供給渠道存在較大風險。國家儲備量的目標是42天的國內基本消費量,占儲備總量的70%;民間儲備量的目標是18天的國內基本消費量,占儲備總量的30%。

  韓國:2008年7月,韓國知識經濟部決定增加稀有金屬儲備,將采取官方和民間企業合作的方式,不斷提高稀有金屬儲備規模,到2012年將稀有金屬儲備種類由2008年的12種,增加到22種,規模由2008年的滿足國內19日使用量,增加到滿足國內60日使用量。

  戰略金屬介入大國博弈

  西方對中國可能限制稀土出口的激烈反應,引發了全球關注戰略金屬的熱潮。其實,與戰略金屬有關的重大事件經常發生,只不過人們沒有意識到它對一個國家來說意味著什么。

  今年7月8日,俄羅斯《消息報》的一篇報道耐人尋味。該報道稱,在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莫斯科期間,俄羅斯為緩和兩國關系,送給美國一系列“大禮包”,最重要的是促成世界最大鈦金屬生產商——俄羅斯阿維斯馬鈦鎂聯合企業與美國波音公司簽訂巨額合同,俄將為波音供應價值7億至9億美元的鈦。軍事專家認為,俄此舉為美國擴大生產第四代戰斗機如F-22“猛禽”和F-35打開了方便之門。

  作為全球最大的鈦生產商,阿維斯馬鈦鎂聯合企業2008年度的鈦產量超過6700噸,幾乎占全球軍用鈦金屬需求量的60%。由于這種戰略金屬十分重要,因此,俄總理普京打算讓銀行協助國營武器出口公司收購阿維斯馬鈦鎂聯合企業的股份,以加強國家對戰略稀有金屬鈦的控制。俄此舉引起了美國的嚴重不安。如果俄羅斯中止對美國的鈦合金出口,美國先進戰機將面臨“無鈦可用”的局面。專家指出,由于密度小、強度高、耐高溫和低溫的性能優異,鈦及其合金是軍事工業不可或缺的結構材料。除了空軍外,在海軍方面,鈦能夠幫助潛艇深入海底而不會被強大的水壓擠癟。美國全球安全中心負責人派克曾經說,未來10年,鈦短缺將成為制約全球高技術武器發展的重要因素,這也將是自二戰中出現鋼短缺以來的又一次“材料危機”。

  除了會影響大國關系,戰略金屬還往往與敏感技術聯系在一起。從7月28日開始,路透社、德新社等媒體先后報道稱,中國截獲了一批重達70公斤、藏在水果箱內運往朝鮮的金屬釩。釩被稱為“現代工業的味精”,它是現代工業中的重要添加劑,用途非常廣泛,目前用量最大的是冶金業。在軍事上,釩可以用來增加鋼的強度,從而防止導彈殼體或軍艦生銹。

  與其他戰略金屬相比,17種稀有金屬組成的稀土幾乎是幾十年來最默默無聞的一個,但它這次掀起的風浪無疑是最大的,因為它所含有的金屬是新能源產業和高科技產品所必需的!睹绹侣勁c世界報道》稱,50年前,世界經濟建立在鋼、鋁和鐵之上,而今天,稀土金屬正在重塑世界經濟。美國《連線》雜志稱,稀土金屬是21世紀科技的關鍵,如果沒有它們,人們將不會有智能電話、混合動力車或者精確制導武器。路透社的報道則舉例說,豐田混合動力車普銳斯因節能而大受歡迎,但它所采用的電動馬達和電池大量使用稀土金屬。獨立商品咨詢師、金屬行業戰略專家利夫特對路透社說,普銳斯是“世界上耗費稀土金屬最多的產品”。他稱每部普銳斯發動機需要1公斤釹,每塊電池需要10公斤到15公斤鑭。而根據豐田的增產計劃,這些數字還可能會翻倍。在戰略金屬問題上,歐盟工業委員費爾霍伊根對媒體說,為對抗來自中印等新興國家對稀有貴重金屬需求大增而引發的強勢競爭,歐盟必須出臺新的戰略措施刺激和保護歐洲企業加緊爭奪這些原材料。

  西方國家早在幾十年前就開始儲備戰略金屬

  對戰略金屬的高度重視是從西方國家開始的。根據歐盟的數據統計,2007年,中國的稀土冶煉分離產品出口到47個國家和地區,排在前幾名的依次是日本、美國、法國、荷蘭、意大利、德國、英國、韓國等。而這些國家很早就開始悄悄儲備戰略金屬。

  中國稀土最大的進口國日本,早在1983年就制定了《金屬礦業事業團法》,規定對7種稀有金屬進行重點儲備。這7種稀有金屬是鎳、鉻,鎢、鉬、鈷、錳、釩。日本政府的儲藏量可滿足42天的生產需求,民間儲藏量可滿足18天需求。一旦遇到進口受阻的情況,這些儲備金屬便被緊急提供給各個廠家。對于稀土問題,日本國際未來科學研究所的濱田和幸說,“中國擁有世界稀土資源的88%,掐住了日美的咽喉……中國或許不該去掐別人的喉嚨!

  在稀有金屬資源當中,歐洲最為看重的包括鎢、銦、鉬、鍺和稀土。這些稀有金屬應用于半導體、照明、太陽能等常見商用領域。同時稀有金屬在歐洲還常被稱為“戰略金屬”,因為它們在國防建設中也有廣泛的用途。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紙面上擁有廣大殖民地的豐富礦產資源,但它很快發現德國和美國等競爭對手早已鉆進了它的“礦產倉庫”。為此英國政府在上世紀20年代就制定出了至今幾乎沒有被更改的礦產資源政策。其中包括,對英國的礦產進行調查,以部分判斷是否存在汞、鉑、硼砂和鉀等可供開采的礦床;英國必須劃出一些石油貯藏區和礦區專供國防需要;為鼓勵國內采礦工業,建議政府采用補貼制度,政府按最低限價收購;在英國本土和英聯邦國家建立冶煉廠。歐洲同美國共同參與的海灣戰爭是二次大戰以來現代化程度最高的戰爭,這使得歐洲各國清楚地認識到了戰略金屬的重要性。例如,鈷是軍用飛機和導彈的關鍵材料。制造一部噴氣發動機需要使用408公斤鈷,這是因為噴氣發動機用的超耐熱合金中含65%的鈷。在經濟層面,英國《金融時報》這樣描述戰略金屬的重要性:這些廣泛應用于高科技的稀有金屬,可用來制造計算機和手機,對環保也同樣重要。上個世紀80年代制造計算機時需要12種原材料,時至今日需要60種以上。歐洲高科技行業需要保持這些材料的價格穩定,否則會影響企業生存,并威脅到成千上萬個工作崗位。

  在美國,戰略金屬供給的安全性是一個重要課題。美國國防大學戰略物資產業研究小組在2008年的研究報告中稱,戰略物資不僅包括那些對于維持經濟健康和國防安全至關重要的物資,而且還包括采礦、加工以及相關技術。報告指出,美國有18種礦物100%依靠進口,還有4種礦物對于進口的依賴度超過了90%,只有很少的礦物能夠從國內獲得。從物資的角度來看,美國依靠世界為其提供對于國防和日常生活至關重要的原始物資。這些物資的供應如果中斷,那么將對美國的經濟穩定和國防需求產生極其負面的影響。其實,美國研究小組發現的這些問題恰恰是美國一種國家戰略的體現。早在1987年,美國政府就把許多金屬列為對于戰爭和經濟具有戰略重要性的金屬。從那時起,美國開始對錳、鉻、鉑等重要金屬進行戰略儲備。1981年下半年,里根政府決定撥出1億美元購買戰略資源(包括62種礦物、金屬和其他原料);次年4月5日,又決定撥款125億美元,專門用于購買鉻、鈷、鎢、鐵礬土等戰略資源。近年來美國在這方面的“動靜”小了一些,但這與其經濟結構轉型不無關系,且這種轉型所造成的只是戰略資源總量和進口結構的調整,并非根本政策的轉變。

  美日等國想擺脫“金屬困境”

  在稀土爭議出現后,日本媒體馬上公布了一直都在進行的相關研究。《朝日新聞》8月30日報道說,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已經在研制一種新型海底勘察機器人,目的就是為了尋找沉睡在海底的稀土資源,以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爭取主動。這項研究投入30億日元,由東京大學和高知大學、東海大學聯合開發,將在2011年正式投入勘察。此外,2007年日本政府設立了“代替稀有金屬開發項目”。此計劃的目的在于通過政府與科研機構聯手開發新材料,用這些新材料代替天然的稀有金屬。日本文部科學省也制定了“元素戰略開發計劃”,以更有效合理地利用稀少金屬。最近一段時間,“都市礦山”一詞頻繁出現于日本媒體。所謂“都市礦山”就是日本經過研究發現,在大量的廢手機,廢電池等工業廢物中,含有大量的稀有金屬。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企業已經成功地從可充電電池中回收到多種稀有金屬。目前已經成功提煉出鈷、鎳等金屬,這項技術將在2011年正式投入生產,預計每月可提煉各種稀有金屬6到10噸。

  與日本的對策不同,美國開始考慮重開封存的稀土礦。路透社報道稱,美國加利福尼亞的露天礦山芒特帕斯擁有世界上儲量豐富的稀土金屬。為了取代中國成為稀有金屬生產大戶,總部設在科羅拉多的摩利礦產公司計劃重新開采長期閑置的采礦場,在未來幾年將稀土開采和精煉產能大幅提高。高盛公司等機構對此投進了數億美元的期權投資,摩利公司則期望扭轉稀土供應不足的現狀。

  中國應珍惜戰略金屬

  在全球范圍內,中國是戰略金屬儲量大國和生產大國。銦主要用于平板顯示器、半導體數據傳輸、航天制造等領域。我國銦儲量居世界第一,占全球供應量的80%。鉬被稱為“戰爭金屬”,我國儲量居世界第二,占全球供應量的24%。我國的稀土儲量世界第一,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93%。此外,我國的鎢儲量世界第一,釩產量世界第二,僅次于南非。對此,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沈丁立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戰略金屬對應的就是戰略產業,存在量對應的是需求量,需求量大,戰略金屬就更為稀有。中國在這方面一直重視不夠。我們擁有世界上大部分的稀土,可我們沒有從戰略角度出發看問題,沒有好好珍惜,賣了祖傳的家當,損害了自己的經濟戰略安全,F在,中國應該好好把握手里的戰略金屬,不能有礦就開,該封存的就封存。另外,中國還沒有控制戰略金屬的條例,而且,加入世貿組織以后,我們應該聲明不遵守某些條款。發展要有長遠眼光,不要一代就把后代的飯都吃光了!敝袊娛聠栴}專家戴旭說:“戰略金屬關系到大國的未來,誰能擁有戰略金屬,誰就掌握了未來技術的資源,把握了未來的命運。中國在這方面教訓深刻,我們用‘賣土’的價格廉價賣了20多年稀土。中國必須上升到戰略高度,以國家名義管理控制戰略金屬資源!

  關鍵字:金屬 稀土

> 相關專題: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