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勢明朗用“漲跌雙贏”策略,反之用“相對表現”:投資者應理性面對貪婪和恐懼,2009年可適當激進
理財周報記者 時曄/文
在這期的外資銀行理財產品高收益揭密中,各家銀行各有自己的產品特色。其中,花旗銀行“1.5年期美元結構性投資賬戶SIA20070430006”產品完美地把握了牛熊市周期的投資策略,使得產品無論在牛市還是熊市均能分享到正收益。
這個投資策略就是“漲跌雙贏”策略,取波動率的絕對值作為產品的收益。理財周報記者訪問了花旗中國零售銀行產品總監梁展霖先生,了解產品背后設計的思路。
判斷股市迎來震蕩
花旗中國是第一家發行“漲跌雙贏”策略產品的銀行,2006年、2007年發行了多款該類型的產品。發行這一種策略的產品主要在于對市場的判斷,“那時全球股市到了蠻成熟的時候,尤其是2007年,已有較大幅度的上漲,與此同時波動性的機會激增”,花旗中國零售銀行產品總監梁展霖向本報記者介紹,“漲跌雙贏產品的收益則是取決于標的的波動性,波動性越大產品收益越高。”
當時,資本市場雖是繼續上漲,但對它能否繼續上漲、還能上漲多少,市場是有擔心的。但誰也不知道,這個時間點什么時候到來,會否牛市結束轉向震蕩。
從花旗推行的“漲跌雙贏”策略來看,其產品研發團隊已將這種對股市的轉向判斷“置”入了產品中,而且可以說是提前預判了市場。
再從花旗“1.5年期美元結構性投資賬戶”產品發行時間來看,是在2007年4月份,當時港股還處在牛市階段,之后由于港股直通車的消息更是助長了港股牛轉熊之前的一波瘋狂上漲。
“這款之所以是同類型產品中表現最好的,除了策略運用對之外,挑選標的的時機,入場點、標的之間相關性的考量也有關系”,梁展霖顯示也表示道,進場時間準備也是該產品獲得高收益的一大原因。
確實,港股從2007年11月后便步入震蕩期,到2008年一路下滑。如果說銀行采用了常見的單一看多期權策略,那么這款產品的命運估計是“零收益”。事實上在當時港股還處于牛市階段時,不少銀行的結構性產品運用的策略多數仍然是看多期權,也造成了2008年結構性產品接二連三發生“零收益”的情況。
從該產品的實際表現來看,上漲幅度最大的正是2007年8月、9月、10月,也就是港股直通車消息傳聞出現的時候。該產品中上漲幅度最小的股票也達54.97%。而在2007年11月到2008年10月底這12個月內,掛鉤的5只股票上上下下,股價時好時壞,如最后一個觀測日(2008年10月27日)時,鞍鋼新軋已經下跌了81.82%,為5只股票之最。但是由于產品取的是絕對回報,因此股價下滑也不怕,有波動反而是好事。
    新浪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