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財產品遭遇零收益 注意5個理財概念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7日 13:37 新聞晨報
近日,記者接到多宗讀者投訴,表示一年前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到期收益為零。記者發現,今年1月份開始,各家銀行陸續公布了去年推出的各款理財產品收益。多家銀行的多款掛鉤型理財產品收益率均為零。這讓很多投資者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不同理財產品投資方向和投資結構有差異,保本產品出現零收益也屬正常。對此,上海銀監局相關人士表示,銀行理財產品,買者風險自負,賣者應充分提示風險! 市場尷尬 到期收益為零不在少數 今年年初以來,已有5家銀行先后被卷入理財產品零收益的旋渦。記者發現,這類理財產品有很多相似之處。如發行期限相近,都是在2006年底或2007年初發行的,期限主要為1年;設計原理大同小異,基本是掛鉤一籃子股票或指數,根據相應觸發日的股價決定投資者收益,要求投資者根據自己對一籃子股票或指數的看漲/看跌判斷,決定是否購買該產品! 更令人緊張的是,不少銀行還未到期的理財產品,幾乎也要宣告到期收益率為零了。有網友透露,某銀行2007年10月發的“漲跌雙贏”理財產品,因掛鉤的香港盈富基金(2800HK)已經突破25.41元下限,按照協議規定,到期后收益為零。除非盈富基金能夠大漲并且突破37.37元上限,但也只能有4.6%的收益,還不如存1年定期更安心! 這位網友表示,該銀行當初推銷這個產品時說收益為0的概率只有2%,最高收益可能有25%,現在客戶經理則一問三不知。但如果現在主動終止該產品收回本金,則要付4%的違約金。 專家解釋 理財產品運作不夠透明 為什么理財產品收益會是零?業內專家解釋,實際上銀行是把募集來的錢按理財期限存了定期,提前把稅后的利息取出來,拿利息作為期權費向國際投行買一份期權。實際上這期權就是掛鉤的條約,假如到期時掛鉤成功,即滿足約定的條件,就可以拿到收益;若沒成功就沒收益,那么前面作為期權費的利息也就沒了! 但是,有投資者認為,作為有研究能力的銀行,在產品設計或購買的時候,應該對市場有個正確的判斷。尤其這類產品都是掛鉤多數投資者不了解的海外市場,作為弱勢群體的投資者,只能根據銷售人員的推薦購買。更多零收益的投資者表示,當初購買產品時,銀行沒有進行充分的風險揭示! 另外,銀行理財產品的不透明和流動性差也是投資者詬病的關鍵所在。目前銀行結構性理財產品的存續期內,除了規定的觀察日,很少有銀行定期公布收益變化。在銷售期內,很少有銀行公示理財產品詳細的結構設計、投資比例! 記者親歷 推薦產品時,專員說得并不專業 昨天中午,記者走進民生銀行(600016行情,股吧)九江路支行,理財專柜上放著3份理財產品的資料。得知記者想要了解一下人民幣理財產品時,理財專員拿出一份“增贏2號”的理財產品介紹單,稱該產品與農產品掛鉤,為1年期的保本產品,預期收益率約6.6%,上不封頂。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