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等風險因素增加財務壓力
退休后的另一“不安全因素”就是身體健康方面尤其是疾病的風險增加,保健和醫療費用的大幅攀升也大大增加了退休族的財務壓力。
已經60歲的吳女士對此頗有感慨,“年輕的時候身體可好了,幾乎不去醫院看病,有什么小毛小病扛一下也就挺過去了。可現在退休沒多久,身體又不靈活又容易出狀況,自身的恢復能力也大不如前,一年的醫療費用大大小小加起來超過了5000元,差不多是以前5年的。”不久前,吳女士走路時不慎扭了腳,2天后腳踝腫了一圈,去醫院一查,原來是骨裂了。醫生提醒她年紀大了以后要注意骨質疏松的問題,這下,她真的覺得自己老了。
年齡增長帶來的麻煩可不只骨質疏松,年輕時不曾想到的各類疾病都會悄悄靠近。所以關注自身可能的風險,并建立自己的醫療儲備金很是必要。
●扶助子女或留下財富遺產
在中國傳統觀念中,父母總要為孩子的將來打下基礎,即使是已經成年的子女,待到他們婚嫁、置房、育兒時,父母大多要“表示表示”,必要時還要助一臂之力。如今房價高企,許多小兩口的婚房都是由老兩口支付的首付款,粗粗算來,動輒上百萬元的房子沒有個三四十萬元也是沒法過關的,再加上結婚的彩禮、添丁時的喜費,財力上的壓力并不小。而且父母大多要為子女多多少少留下一些財富遺產,這些因素更加讓退休無憂變成一樁憂心多多的難題了。
安全退休的“四大指標”
上述“不安全因素”或許還只是共性的,每個家庭還可能面臨各自不同的“不安全因素”。即使在風平浪靜的市場環境下,安全養老也難關重重,更何況在如今不斷蔓延的金融風暴下,“安全至上”既更凸顯重要性,也進一步增加了難度系數。
不過再難的問題總有解決的方案。對于退休族而言,想檢查一下自己的財務狀況是否安全嗎?不妨對照以下的幾項指標要求來對照檢查一番。
指標一:減少負債,負債率控制在20%~0%。
假如你現在30歲,購房時背負了100萬元的債務,你的壓力會多大呢?而假如你已經60歲,同樣100萬元的債務對你的壓力又會多大呢?答案不言而喻。因為退休后收入的銳減等于降低了償債能力,同樣100萬元的債務在年輕時看來或許并不吃力,而退休后則可能壓垮我們。
“負債是提前享受生活的標志”此話不錯,不過,退休后依然承受較高的債務比例會降低生活質量,如果收入減少的同時還需歸還欠款,這樣的日子不會好過吧。所以退休前,不妨做個負債“降壓運動”,讓你的資產負債率控制在20%~0%,以減輕心跳的壓力喲!
指標2:充足的現金流,手頭至少有6個月的生活費。
退休后,伴隨人們收入的減少,一些日常的支出也會降低,例如交通費、通訊費等,但有些費用不降反升。其中旅游費用和醫療費用最為典型,前者是快樂的消費,而后者是無奈的支出。不論哪種情況,如果沒有充足的現金流,都會造成周轉難題。如果只是無法實現旅行計劃也就罷了,如果耽誤了治病醫療,麻煩可就大了。所以,保持充足的現金流,讓手頭至少持有6個月左右的生活資金費用,這是安全退休的必要條件。
指標3:擁有至少一套住宅,“以房養老”更輕松。
擁有屬于自己的房子,這不僅讓人感到安心,更是一筆巨大的財務基礎。對退休族而言,更是如此。對年輕人來說,房價太高時選擇租房,大不了忙個一兩天搬搬家,而對于老年人來說,動蕩的感覺很不安全,而如果自己沒有住房,每個月還要支付上千元的房租,無疑又增加了養老金的壓力。再加上如果某月有了高額的消費,或突遇疾病,那么現金周轉很可能會有麻煩。所以,擁有一套住宅讓生活多一份安定,在必要的時候,退休一族還可以“以房養老”,生活無憂呢。
指標4:根據不同用途,做好各項資金分配預案。
“退休就要不打無準備之仗!”小徐今年剛過30歲,不過他早早打起了退休規劃的算盤,“定投基金已經開始了,投保重大疾病險和養老保險是10年內的計劃。現在開始準備,時間充裕些而且每期投入的金額也可以少些,壓力自然比40歲或者50歲才剛剛儲備退休金的人小很多。”談起養老,小徐信心十足,及早的規劃給了他一顆定心丸。
其實,小徐長期以來都自己準備了各項資金預案,將手頭的結余分配不同的用途,比如旅游、人際交往、大宗物品等,每年末還根據實際的資金使用情況來進行第二年度的預算調整。對于退休族來說,因為收入相對穩定,這樣的預算安排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幾十年的退休生活難題或許就在一點一滴中慢慢化解了。
從現在開始行動
以上指標更多的是針對退休組而言的。而對于現在還在職場打拼的30、40、50歲的人們來說,安全退休的理想雖然遙遠,卻必須從現在開始就要行動起來了。
要實現安全退休,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本組文章里,我們將提出安全退休的四大法則,從不同的角度提出要早早規劃退休后的生活,早早開始投資享受復利效應,早早控制負債和建立保險保障等。如果將四大法則付諸于你的生活中,未來你的退休生活將能確保足夠安全!
相關鏈接:
美國人養老:401K計劃挑大梁
眼下中國的退休保障體系還呈現出社會基本養老覆蓋低,企業補充養老規模小,個人養老儲備起步晚的尷尬狀態,但看看美國的養老保障體系,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
美國社會保險體系俗稱“三腳凳”,即我們通常所說的三支柱模式,是一個非常完備的多層次的養老保障體系。第一支柱——政府主辦的社保養老金;第二支柱——雇主資助的私營養老金;第三支柱——個人儲蓄。
在這三大支柱中,最重要的是第二支柱。事實上,隨著戰后“嬰兒潮”一代即將步入老年,美國人口老齡化現象正在不斷加劇,其社保養老金也和中國的一樣,呈現出入不敷出的狀態,因此私營養老金才是美國養老保障中真正的“第一支柱”。
私營退休金有三大特點:雇主資助、完全自愿、稅優政策支持。它包括兩種形態:確定領取型計劃(DB計劃)和確定繳費型計劃(DC計劃)。
在DB計劃中,員工將來退休的待遇是根據一個約定的公式計算出來的,計劃保證雇員退休后固定的退休金領取水平。通常只由雇主供款,不為參加計劃的每個員工建立個人帳戶。雇主對退休基金的投資安排進行決策,并承擔投資風險。
在DC計劃中,雇主不保證員工退休后的領取標準,雇員需要繳費,通常雇主會按照雇員繳費的一定比例配套繳費,為參加計劃的每一個員工建立個人帳戶,雇員和雇主繳費都進入個人帳戶,雇員承擔主要責任,對個人帳戶中資金進行投資,并且承擔投資風險。
目前,DB計劃由于企業負擔較重、投資回報較差、員工參與性較低而逐漸為DC所取代。
DC計劃主要有適用于盈利性企業的401K計劃、適用于非盈利組織的403B計劃、員工持股計劃、利潤分享計劃、股票紅利計劃、節儉儲蓄計劃等等。其中尤以401K計劃最受歡迎。按該計劃,企業向員工提供3到4種不同的證券組合投資計劃。員工可任選一種進行投資。員工退休時,可以選擇一次性領取、分期領取和轉為存款等方式使用。
此外,個人儲蓄養老金計劃是美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有力補充。它最大的特點是聯邦政府提供稅收優惠,包括稅收延遲(個人所得稅)和稅收免除(利息、分紅、資本利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