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來越多的人生經歷讓他們體會到了古語的正確性,什么“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什么“失敗乃成功之母”,這些從小就背得滾瓜爛熟卻不明白什么意思的名言如今一步步有了切身體會。
他們剛剛開始規劃自己的人生,錢財上離“月光”不遠,但已經不再是隨心所欲、大手大腳地花錢。計劃已經被放在生活中重要的位置,也開始關心自己的未來。這個階段中來找理財顧問的通常是家里的先生,太太則很少參與討論,或者只在最后簽字的那一刻才會出現。多數有計劃的夫妻在這個年紀里開始買保險,費用不貴也能獲得不錯的收益率。許多關于投資的理念和實踐經驗都來自于這段時間的積累。
加拿大的教育基金(RESP)和退休基金(RRSP)是大多數30多歲的人剛剛開始接觸的投資形式,目的一是為了孩子,二是為了避稅,購買的品種也無外乎是儲蓄和比較平穩的共同基金。
40多歲:
投資理財主力,認真考慮退休
40多歲的人才是參與投資和理財的主力軍。根據孟珺麗的職業經驗,這個年紀的人才真正有了可以控制的多余資產。經過了從20歲到30歲的積累,40多歲的人已經知道如何控制自己持續不斷的購物欲望,并且保留實力逐步投資。
他們的孩子很可能在這個階段里開始上大學,如果買過RESP,或者孩子可以申請獎學金、助學貸款的話,就不會給家里增加什么負擔。許多孩子在上大學期間靠打零工來支付自己的生活費用,家庭負擔一下子減少了很多。
房子的貸款已經付清了一半以上,車子的貸款早已還清,信用限額(LINE OF CREDIT)以上的借款也還得所剩無幾。工作上的收入越來越穩定,手頭上的余錢也越來越多;可能還有一兩套房子在收著房租,或者還握著尚未交付使用的期房。
大多數這個年紀的人擁有很多投資的經驗和教訓,看過許多關于投資的書籍,認識這個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投資大師。他們嘗試過多種投資方法,什么股票、基金、外匯,可能連高深的期權、期貨都碰過,大多數人可以侃侃而談他們失敗的投資經歷。
40多歲的人已經開始認真地考慮退休的問題了,比較樂觀的人期待著自己可以在55歲就開始享受退休生活,有些高收入朋友已經發現自己的退休基金在退休的時候會過百萬,為了減少不必要的納稅而開始嘗試其他的退休積累計劃。
40多歲的投資者似乎更注重家庭的平等,通常情況下都是夫妻雙方同時出現在孟珺麗的辦公室里,共同商量、共同決定。
50多歲:
非常厭惡風險,最想買保險
50歲以上的人有一個最大的特點,人生已經過半,多數人不認為自己還需要接納什么新鮮的事物。許多在這個年紀的投資者來找理財顧問目的是為了傾訴而不是傾聽。他們幾乎很難再聽別人講些什么,而是不停地在發表自己的意見。
講什么呢?內容太豐富了。排在第一名的話題是:孩子。他們的孩子通常都在上大學或者剛剛畢業找到工作,父母與孩子之間似乎總是有一點溝通上的問題。
這個年齡的人對于欺騙有著相當高的敏感度,只有這個年齡段的人才會說:我告訴你,我對于你們這個行業清清楚楚,你不要想欺騙我,你們是怎么賺錢的我都知道。理財顧問要對自己的任何一個“可疑”的行為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否則投資者就會“自作聰明”地認為這是理財顧問為了賺他的錢而設下的陷阱。
正因如此,50歲以上的人對于風險的厭惡程度非常高,對于投資的安全性要求尤其明顯。這也是為什么有許多家公司推出專門針對這個年齡層面的保底產品的原因吧。
50歲以上的人是最想買保險的人。曾經有位資深的保險顧問問過一個問題:什么時候買保險最劃算?答案是:臨死前一天。今天簽字,交一個月的保費,幾百塊,明天就出事,賠償50萬,有多好。年輕時認為不重要的事情在這個階段來了個大轉彎。沒買過壽險的,趕緊買,因為身體狀況越來越差,恐怕許多保險公司都不肯再給你普通等級的價格;沒買過大病保險的趕緊買,因為看病的可能性越來越高;沒買退休基金的趕著買,因為退休的日子近在眼前,手里卻沒有一些可以“傍身”的武器。
這個階段來找孟珺麗的通常都是家里的太太,不知道是不是操心一輩子了,家里的先生們在這個時候反而容易放手讓太太們來打理日后的投資計劃。
20、30、40、50……沒有人可以偷懶,我們都要一天天地走過,可是如果知道自己將來會對今天所做的某些事情后悔,我們還會不會堅持今天的所作所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