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對于企業年金的運作,有著一套較為復雜的流程和管理辦法。首先,企業決定建立年金制度后,必須經過集體協商,同時提交到職工大會進行討論,形成備案的企業年金方案;同時,這一方案還需要報備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審核通過后要與賬戶管理人、托管人、投資管理人這三個機構簽訂合同,由這三方分別來進行企業年金資產的管理工作。
賬戶管理人、托管人、投資管理人這三方分別承擔不同的責任,如托管人主要提供的是企業年金資產的安全保管、提供資產清算、會計核算、投資監督等服務;賬戶管理人的職責在于為企業和職工建立賬戶、記錄繳費與投資運營收益等;投資管理人主要按照受托人制定的投資策略和戰略資產配置,采用資產組合方式對企業年金財產進行投資管理。并非所有的機構都可以承擔年金管理的責任,而是需要由社會勞動保障部門進行機構資格的審核,并發放相應的資格牌照。
對于一家希望建立起企業年金的公司或企業來說,就需要與具備獲準資格的年金管理機構進行業務的簽署。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年金資產的投資策略和戰略資產配置,每家公司也可以根據員工的構成情況進行相應的選擇。這一點與社會養老金統一投資管理的方式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中信證券負責企業年金業務的朱加榮總監向記者介紹說:“由于不同的企業員工構成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針對他們的年金投資方案也就需要具備不同的風格。”在允許作為企業年金投資范圍的產品中,不同的企業可以選擇更加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企業擁有自主權來決定年金的投向,一般來說,如果企業擁有的職工年齡層偏高,債券加強型的投資組合更加適合他們的選擇;職工里中年人為多數,穩健型投資組合較為適合;而對于年輕職工較多的企業,他們更偏好于進行積極增長型的投資組合。”
幾乎每一家年金投資管理機構都會有類似的產品分類供企業來進行選擇。如平安為企業年金客戶提供“信心進取投資賬戶”、“舒心平衡投資賬戶”、“省心收益投資賬戶”、“安心回報投資賬戶”,分別適合中等、較低和低風險和追求絕對回報客戶的偏好。
除了設置標準化產品賬戶供企業進行選擇外,在企業年金的投資管理中,定制賬戶的做法也非常普遍。據了解,定制賬戶主要適用于員工數量眾多、年金賬戶資金較多的大型企業,他們提出的個性化需求,可以在定制賬戶中得到滿足。
小企業集合年金待政策突破
《企業年金試行辦法》中規定,滿足三項條件的企業,就可以建立企業年金制度,分別為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并履行繳費義務,具有相應的經濟負擔能力和已建立集體協商機制。然而作為一項自愿建立的補充養老金機制,企業年金業務的發展結構卻也呈現出不均衡的態勢。
按照保監會公布的第二季度數據,專業養老金公司管理的企業年金繳費、受托管理資產、投資管理資產三項指標合計分別達到99.87億、166.63億和172.37億。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了975.9%、804.4%和865.9%,發展非常迅速。然而數據調查也顯示,目前企業年金基金積累超過億元的行業全部集中在電力、石化、石油、礦產、鋼鐵和電信行業。同時國有企業中建立企業年金的比例明顯高于民營企業,外資企業中則有啟動的跡象。
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的員工能否也從企業年金制度中獲益?中信證券的朱家榮介紹說,包括中信在內的年金管理機構,正在探索的是“集合年金”的模式。朱家榮說:“一些相對較小的企業也有設立企業年金的意愿,但是在現有的框架之下,企業年金管理需要企業設立單獨賬戶,程序比較繁瑣,成本也相對較高,因此參與較少。”
而“集合年金”的管理思路是,由多個企業共同參加的企業年金計劃,一經設立,其管理費率、投資組合、計劃條款等內容已經確定。如果把適合大型企業的單獨年金賬戶比作“封閉式基金”的話,適合中小型企業的集合年金就很類似于“開放式基金”,通過集合賬戶的管理減少了賬戶設立的復雜程序,也降低了開設賬戶及賬戶管理中的成本,同時,資金規模的增加可以拓寬中小規模資金的投資范圍,有助于投資管理人實現分散化投資,從而降低風險。每家企業都可以在集合賬戶中開設一個“子賬戶”,通過相對標準化的產品投資和組合管理,為年金獲得保值、增值的手段,同時也提高了員工的福利待遇、增加員工激勵手段。但是,對于企業集合年金的瓶頸能否沖破,還需要勞動保障部門相關政策的正式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