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理財 > 正文
 

普洱茶儲存變成一種長線投資行為(2)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03日 11:34 北京現代商報

  普洱茶收藏熱漸起

  隨著健胃養脾等功效陸續被發掘,普洱茶近年逐漸成為茶葉新貴。普洱茶老客都知道,普洱茶年代越久價格越高,口感越好。不少老客往往會從云南買回品質優良的新茶,存在家中,玩賞投資兩不誤。

  “實際上,此輪普洱茶熱已經持續了10年了。”據任澤希介紹,在中國香港回歸前,香港的一些老茶行紛紛將店中的普洱茶存貨出手,結果引來了我國臺灣地區和韓日等個人和茶行的瘋搶。普洱茶的價格也驟然飆升。隨著近幾年云南當地政府宣傳力度的加大,普洱茶的保健和收藏雙重功能逐漸被人所知。從廣東沿海到上海,再到北京,收藏普洱茶餅的風氣近來不斷蔓延。

  一位馬連道茶城的

普洱茶經銷商告訴記者:“目前的普洱茶熱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老茶,主要是收藏,賣的是年份;二是新茶,主要是用于饋贈親友,賣的是品牌。”

  普洱茶餅收藏風氣盛行,得益于普洱茶餅的升值潛力。普洱茶年代越久價格越高,口感越好。品質好的普洱茶,每年能以10%至15%的增長率升值。云南西雙版納某廠出品的7542號常規茶(干倉貨),當時一餅(7兩茶)才賣10元,6年后升到了150多元。一塊重350克、存放了50年的普洱茶餅,身價已經和本田車差不多了。在我國香港,有些茶行不經意拿出的一片茶磚就能換來一輛奔馳車。

  除了年代之外,與其他收藏品一樣,有著特殊紀念意義的限量版普洱茶也受到了追捧。以2003年為紀念云南茶葉協會成立20周年生產的紀念茶磚為例,由于只加工了5000塊,又有著特殊的收藏意義,3年時間價格已經翻了一番多。

  “據我個人了解,廣東省個人收藏普洱茶相對較多,估計超過20萬人。大部分收藏者收藏額一般在10萬元左右,也有收藏量驚人的‘超級茶迷’,一些人甚至有上百噸的存貨。”據任澤希介紹,由于近幾年收藏熱興起,國內20年以上的普洱茶僅限個人收藏了,商品茶幾乎沒有了。

  隨著收藏的興起,在拍賣市場中,高價普洱茶的消息也越來越多。魯迅先生留下的一塊普洱茶茶糕拍出了60多萬元人民幣,去年張國立的一提普洱茶拍賣出160萬元人民幣……

  收藏普洱茶不但可以讓自己以后有好茶喝、有老茶喝,還可以讓自己的投資增值,讓自己的普洱茶儲存變成一種長線投資行為。

  收藏普洱茶餅必須注意以下問題:首先是要區分生茶和老茶。上世紀70年代以前的老茶基本以青餅、生茶為主,即未經過人工發酵工序,把采來的茶青萎凋、曬干、蒸壓成形后干燥而成的餅茶、散茶稱為生茶(青餅普洱),讓其與空氣接觸,自然變化而產生后發酵,儲存時間越長,茶質越醇。而通過加溫渥堆技術在一定溫度、一定濕度下使茶葉發酵做成的叫熟茶(熟餅普洱)。熟茶的發酵已經定性,儲存時間長短不會改變茶質本身。其次,要辨別儲藏位置。

  1、必須在干倉陳化

  干倉不會發霉,轉化較為緩慢,但能保持普洱茶的真性。干倉指茶葉在濕度、溫度適中、通風透氣的環境中后發酵存放;濕倉是指茶商為了獲取利潤,把茶葉放在通風不暢、濕度較高的環境加速陳化。

  2、溫度不可驟然變化

  倉內溫度如果過高,溫差變化太突然,將會影響茶湯水性給予口感的活潑性,甚至倉內溫度太高,形成悶熱,會將原本的生茶,轉變為熟普,此種情形在香港的茶庫時有發生。

  3、避免雜味感染

  茶葉是最易吸收雜氣異味,灑一把干燥茶葉,會吸清空氣中的異味。因此,應力求貯放環境清潔無雜味。

  4、利用竹箬包裝

  “茶須筑實。仍用厚箬填緊。甕口再加以箬。以真皮紙包之”明朝許次紓在《茶疏》中這樣記載。這種傳統包裝的質料和方式,有助于普洱茶于后發酵時,過濾雜味以確保清純的功效。常有人將已打開了的老茶改用較低劣品質的塑料紙重包,時間一久,就會發出異味,直接破壞了普洱茶品味。

  5、注意茶齡壽命

  普洱茶年代壽命,到底是60年,或100年,或數百年,沒有定論資料,往往只靠品茗者直覺研判其陳化的程度。如福元昌、同慶老號普洱圓茶陳化感已到了最高點,必須加以密封貯存,以免繼續快速后發酵,造成茶性逐漸消失,品味衰退敗壞。故宮的金瓜貢茶,陳期已一兩百年,其品味“湯有色,但茶味陳化、淡薄”。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