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理財 > 理財投資 > 正文
 

人民幣理財另辟蹊徑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8日 02:44 新聞晨報

  晨報記者劉志飛

  一個時期以來,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幾乎已在市場上絕跡。除了上海銀行近期推出的“慧財”二期還稱為“人民幣理財產品”之外,其余的,是改變的改變,消失的消失。不過銀行并不甘心放棄這塊市場,紛紛另辟蹊徑,通過各種形式繼續進行人民幣理財的業務。

  追逐短期債券收益

  近期人民幣理財市場又有新變化,銀行紛紛借道債券市場,將其人民幣理財品種延伸。如深發展銀行正在發行的“聚財寶”理財產品,原來的投資標的是貨幣市場基金,由于該貨幣基金收益率持續下滑,已不能實現當初允諾的預期收益,于是又于9月初推出了升級換代的新產品———現金增利計劃(季結型)。此次資金的投資標的,是前期十分熱銷的博時穩定價值債券投資基金,預期收益率也較以前有所提高,為2年期定期存款稅后利率(2.16%)。招商銀行也在不定期地推出“人民幣債券理財計劃”,其投資標的主要包括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央行票據等,其6個月期的產品收益與1年期定期存款稅前利率相同(2.25%)。

  “預期收益”吸引儲戶

  目前,市場上與“聚財寶”相類似的銀行

理財產品,還有廣發銀行的“薪加薪”。據了解,“薪加薪”的特點在于操作的靈活性,從第一筆錢、第一個月運作開始,隨著每月各種收入的不斷追加,投資金額不斷滾大,當月分紅也累次增加。但是廣發銀行上海分行相關人士表示,“薪加薪”
理財產品
在國內其他分行有售,唯獨在上海沒有銷售,原因是上海銀監局相關部門沒有批準,怕有“高息攬存”的嫌疑。高息攬存的爭論,早在去年光大銀行推出第一期
人民幣理財
產品時就開始出現,但是隨著各銀行相繼推出的理財產品,這種爭論也就偃旗息鼓。到目前為止,何為“高息攬存”還沒有一個定論。而現在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在預期收益的表述上更是直截了當,吸引了不少儲戶資金搬家。

  理財產品也有風險

  由于人民幣理財預期收益比較明確,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人民幣理財“準儲蓄化”特征日益突出。在我國分業金融體制下,由于外部管理和內部管理未能及時跟上,人民幣理財“準儲蓄化”將使市場加速膨脹,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對于銀行而言,存款與理財服務是兩類截然不同的品種,前者屬于負債業務,后者屬于信托業務;對投資者而言,人民幣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要高于存款,但風險同樣也高于存款。^ā??????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