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殷鵬 北京報道
日前開幕的首都金融博覽會上,中國貨幣歷史上各個階段的貨幣珍品吸引了觀眾的眼球,觀眾既熟悉又陌生的當數第一套人民幣。在十年前紙幣收藏家還未將第一套人民幣列入重點收藏系列,然而近幾年其價位節節上升,年年向上推高。這一勢頭使得國內外紙幣收藏家大為吃驚。上世紀90年代初,一位國內很有聲望的老收藏家出讓了整套第一套人民幣,僅
賣了17萬元人民幣。而一張第一套人民幣中的蒙文版“壹萬元牧馬”目前的市場價格就已超過百萬元人民幣。
北京市錢幣學會常務理事、資深錢幣收藏者劉文和向記者展示了全部第一套人民幣真品。他告訴記者,第一張人民幣于1948年11月正式發行,共有12種面值,最小面值為1元,最大面值為5萬元,共出現了62種版別,1955年5月退出流通。
第一套人民幣之所以市場價格不斷上漲,主要還是因為存世量極少。據劉文和統計,存世量最多的版別不超過2000張,有一半的品種不到1000張。
在第一套人民幣中公認最難找到的前三名當屬蒙文版“壹萬元牧馬圖”(已發現55張)、“伍仟元蒙古包圖”(已發現59張)和維文版“伍佰元瞻德城圖”(已發現51張)三張。其中市場價格最為昂貴的是“壹萬元牧馬圖”,已達到100萬元。
據劉老介紹,這套人民幣突出的一個特點是,沒有出現毛澤東頭像。“原本在設計時是計劃將毛主席的頭像印在人民幣票面上。得知此事后,毛主席表示不贊同。于是,第一套人民幣中沒有出現毛主席頭像。”在第一套人民幣的印制過程中,各地印鈔廠共采用了7種印刷技術,最終出現了62種版別,這在目前已發行的五套人民幣中是最多的。劉老解釋說,解放軍打到哪里,人民幣就跟著發行到哪里,而且有什么材料就用什么材料。受到紙張和油墨數量的限制,因此出現了這么多的版別。
有意思的是,在第一套人民幣中,票面正面采用了中華民國紀年方式,在背面采用公元紀年。也就是說,從新中國成立到1955年5月第一套人民幣全面停止流通期間,新中國不得不繼續使用印有“中華民國”字樣的人民幣。
北京市錢幣學會副秘書長李志東告訴記者,由于第一套人民幣版別多、發行量和存世量少,所以其收藏價值很高。“現在,集齊第三套人民幣大約要花費2000多元,集齊第二套人民幣需要兩、三萬元。如果想要收藏第一套,最好還是請專家給予指導。”李志東說。
由于全部票樣很難找全,我國市面上一直以來沒有發行過以第一套人民幣為題材的有關產品。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本月15日將在北京王府井工美大廈首發第一套人民幣純銀微縮珍藏冊,限量發售8000套,預計發售價超萬元。這也是目前國內第一次發售的以第一套人民幣為題材的相關產品。它包括了第一套人民幣12種面額62種版別的面額、版別、發行時間、圖案、顏色、尺寸,詳實地反映出第一套人民幣的相關知識。珍藏冊使用.999的純銀制造,正反面使用彩印及淺浮雕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