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投資理財全攻略 轉存不一定都劃算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9日 15:53 北京現代商報 | |||||||||
從8月23日開始,央行宣布再次上調境內商業銀行美元、港幣小額外幣存款利率上限,其中一年期美元和港幣調整后利率上限分別為2%和1.875%。隨后,各家銀行的外幣儲蓄利率表也紛紛調整到央行規定的上限,這也讓百姓用外匯“生錢”的選擇多了起來。那么在外幣加息和人民幣升值的周期內,應該如何調整手中的資產呢?記者日前采訪了外匯理財專家,教您掌握外匯理財的四大攻略。
攻略一: 轉存不一定都劃算 據了解,上一次央行上調境內美元、港幣小額存款利率是在今年7月22日,當時利率上限分別為1.625%和1.5%。而去年11月央行首次結束美元降息周期后的一年美元存款利率僅為0.875%,與目前的2%年收益相差了1.125%。在本次調整后,三個月期美元存款利率還首次超過了同期限的人民幣存款利率。對此,有外匯專家認為,百姓應從中長期理性看待人民幣升值,完全可以通過理財方式取得收益,而不必急于把外幣存款換成人民幣。理財專家特意提醒,最好先算算是轉存劃算還是按原存期持有到期劃算,否則容易吃力不討好。 外匯專家告訴記者,如果您在加息以前在銀行存入了期限比較長的美元或者港幣定期存款,并且現在離到期日的期限還比較長,那么就需要到銀行辦理全部取出,然后再按照新的利率重新存入比較劃算。計算是否需要轉存的市民可以參照以下計算方式:用已存天數×原活期年利率/360+重新存入到原到期日的天數×新的相應定期年利率/360,計算出自己所得到的收益然后與原來利率下存款到期后所得到的收益相比較,如果比原收益高就可以選擇轉存,相反低于原收益則不必取出重存。 攻略二: 短期限存款不劃算 盡管央行8月23日上調了境內美元和港幣小額存款利率上限,但仍有理財專家認為,各家銀行的1年期以內(含1年)存款利率都已碰到“天花板”。那么面對不斷攀升的外匯理財收益,外匯持有者究竟該選擇存款還是理財?部分外匯專家認為,目前,銀行正在發行的外匯理財產品都在走短期路線,1、3、6和9個月的經常有發行,而1年期以上的則較少。如果手中持有的外匯近幾年的確不需要支出,可購買銀行發行的6個月以內的短期理財產品,獲取3%以上的年收益。而由于銀行短期存款利率偏低,選擇短期限存款則不劃算。 專家建議,如果手中持有的外匯希望保持流動性,可購買這種短期理財產品,獲取3%以上的年收益;如果手持的外匯考慮近幾年的確不用,又不想冒風險,則選擇外幣協議儲蓄。專家指出,外匯儲蓄雖然收益率遠比不上外匯理財產品,但其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隨時支取,流動性非常好。 攻略三: 已購產品多比較 銀行業人士告訴記者,目前的持續升息已經對先前投資者購買的外匯理財產品的收益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比如一些以LIBRO掛鉤、劃定收益區間的理財產品,由于利率已超過其收益區間,現在已經不再產生收益,對此投資者應多加觀察。他還認為,現在美元已經進入高利率階段,投資者可考慮投資一些高收益的長期理財產品。 目前市場上推出的美元理財產品種比較多,有與美元LIBOR掛鉤的,有銀行可提前贖回的,有與匯率相掛鉤的,根據投資人風險接受程度的不同收益率也有所不同。以風險程度較低的半年期銀行可提前贖回理財產品為例,投資者的年投資回報率可達3.20%左右,且資金流動性相對較高;而與此相對應的同期限人民幣投資產品相對品種比較單一,人民幣理財及貨幣市場基金的投資收益率只是維持在2.0%附近,收益率相對美元投資產品而言比較低。 總的來說,在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后,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波動加大,擁有外幣資產的客戶也會有更多的投資方式和獲利的可能,因為目前人民幣的投資品種和渠道還遠不如外匯來得豐富。因此您在決定是否將已經購買的外匯產品提前贖回并換成人民幣以前一定要三思而行。 攻略四: 避免購買長期產品 在利率連續上調的影響下,外匯儲蓄在市民的理財視野中吸引力大增。在上月底央行調高部分外幣存款的利率后,不少市民紛紛咨詢自家的外幣能“多生多少錢”。銀行理財員幫記者算了一筆賬,今年分別進行了三次外幣存款利率調整,以美元一年期為例,5月份上調了0.25個百分點,7月份上調了0.5個百分點,加上此次上調的0.375個百分點,這樣,美元一年期的利率從0.875%一路升至2%。 一位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于目前各銀行外匯理財產品的年利率一般是3%左右,外幣儲蓄經過調整,收益也提高了。加上外幣儲蓄的流通性強等優點,外幣儲蓄在與外匯理財叫板時會更有底氣。 專家分析指出,目前外匯儲蓄已有活期、7天通知、1個月至2年等多個品種,還有各種各樣的外匯理財,市民將有更多外幣“錢生錢”的選擇。在美聯儲和境內的美元利率處于輪番上漲的情況下,目前大多數外匯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時喜歡固定利率而非浮動利率的。專家分析,固定收益率產品始終只能體現原利率,和LIBOR等掛鉤的浮動收益率產品才比較好,投資者的觀念還有待改變。此番調整利率再次提醒投資者,購買長期產品得慎重,除非收益率確實高出許多。 商報記者 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