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產品功能大同小異 找到適合自己的好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2日 12:31 新聞晚報 | ||||||||||||
如今理財產品五花八門,越來越多,有銀行理財、保險理財、基金理財、證券理財。今天上午,上證所又推出了寶鋼權證,吸引了眾多人的眼球。股票漲漲跌跌風險巨大,相信多數人都深有感觸。基金雖然比較穩健,但賺錢速度太慢,股市不好的時候也有虧損。錢存在銀行,扣除利息稅,外加物價上漲等因素,就可能變成負利息或者貶值。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保險公司也開始向市民大力推薦自己的理財產品。
面對眾多的理財產品和營銷人員的推薦,普通老百姓往往顯得不知所措。明明是到銀行去存錢,但得到的卻是一份保險單據。年初還說基金年回報可以達到3%,下半年又說難以達到。買保險的時候,業務員說得天花亂墜,但出事后往往連人影都找不到。所有這一切,都使得廣大市民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困惑,對理財產品也越來越難判斷。 財究竟應該如何理,似乎所有理財產品的功能都大同小異,看來尋找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的確變得越來越難。 上周五,有位讀者打來電話,說她不久前生病住院花了近萬元,之前受保險代理人的強力推薦,分別在兩家保險公司購買了涉及醫療的保險。于是出院后就找到上述兩家保險公司要求理賠,結果兩家公司互相推諉,最后只在其中一家公司報銷了一半多一點,她覺得離當初購買時的預期差距太遠,她希望兩家公司都能給予全額報銷。 如果按照這位讀者的邏輯,假如她買了十份保險,生病花了一萬元,保險公司的理賠加起來就得十萬元,那豈不是因為生病住院還可以發財?天底下有如此好的事,那所有人都可以發財了。 還有人看見本刊基金理財中所介紹的產品,于是指明要買其中的一種,但達不到自己的預期又產生怨氣;還有人反復打電話要求我們的理財顧問一次又一次給他做理財方案,有時侯達到五、六次,反復比較最后看花眼,連他自己也不能決定到底該選擇哪一家;還有人為了達到賺錢目的,人為制造或假報交通事故,騙取保險公司的理賠款。也有人平時拒絕保險,但出了車禍、或者生病住院之后才想到保險公司,這樣的理財思路是不可取的。 看來要真正理好財,說起來容易,看起來眼花繚亂,聽起來無比興奮,結果卻是一頭霧水。筆者建議,要理好財恐怕先得理好思路,檢驗一下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因為任何理財產品都有可能帶來一定的風險。一定要判斷自己到底有沒有能力去承受相應的風險,以免再次出現拿養老金去買投資連接險的荒唐事。社會上的理財產品的確不少,有些宣傳也很有吸引力,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去買,也并不是每位購買者都可以獲得預期的效果。 另外,我們希望這些理財產品的設計者,在做宣傳時不要僅僅只強調產品的收益,而忽視產品有可能帶來的風險,讓廣大的市民在選擇是否購買時,有個完整的思路和判斷。特別是營銷人員,更應該向客戶講清楚,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客戶的誤解,也好讓市民明明白白理好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