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盛)
美國人都承認,現在的房地產市場里泡沫已經很多了,但是很少有人會象私人捐贈基金投資主管Michael Stambaugh那樣做出激進的反應:去年夏季,他和妻子決定把他們擁有的一套位于曼哈頓的單房公寓以38萬美元的價格出售,轉而去租房來住。Michael Stambaugh那時覺得美國的房價不應當再那么瘋狂了,自己也想見好就收,等房價回落后再買一套
更大一些的房子。但是Michael Stambaugh的如意算盤失算了———早已升到天價的曼哈頓區的房價自他出手之后又上漲了30%。高昂的房價讓Michael Stambaugh甚至負擔不起買回原來那套房子的價錢。
這就是美國房地產市場的現實:賣方越來越惜售,買方也變得更加精明。目前,美國全國上下形成了房地產市場的牛熊兩派,一位熊派博客在網上發表斷言,“不是不變,時候未到。” 持牛市觀點的人認為,從邁阿密到圣地亞哥的房價漲勢來看,全美國房價沒有出現任何下調的跡象。美國房地產經紀協會公布的最新統計數字顯示,6月份全美國現房銷售價格的中位數字上升了14.7%,為自1980年以來的最大漲幅。而持熊市觀點一方則指出,在洛杉磯、波士頓等地的房價已開始出現回落。其中,洛杉磯的房價已經連續數周在叫買價以下成交了;而在奧蘭多和西棕櫚海灘,那里雖然房價依然持續高漲,但是總體銷售量卻較去年同期下降了將近15%。
顯然,每個投資者都希望能在房價的漲勢中成功“逃頂”,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清楚認識到真正的“頂”在哪里。那么,房價這種瘋狂的狀態會持續多長時間呢?投資者如何應對市場的瘋狂呢?
現在并沒有太多的數據來證明整個市場已經到“頂”。《如何在泡沫中生存》一書的作者、美國運通銀行駐倫敦首席經濟學家John P. Calverley表示,“投資者不知道美國地產市場的泡沫會膨脹到多大,因為現在的房價已離以前的基數太遠了。”由于缺乏可靠的信息,許多專家的建議都顯得模棱兩可。例如,美國的房價預報專業機構———劍橋大眾咨詢首席經濟學家David Stiff就建議,“不要買你負擔不起的物業。”
策略之一:早做準備 如果房地產市場真的掉頭向下,投資者又將怎樣應對呢?最能代表“熊”派的做法就是象Stambaughs那樣,賣了現有的房子再去租個相對便宜的地方,等房價下調到一定程度后再買回來。但是這樣做可能會讓你因錯誤把握節奏而血本無歸。而且,由于買賣房屋的交易費用成本比高,這會令買賣雙方在買入和賣出過程中產生極強的對差價的“趨利性”,所以房價不會向天價的股票價格那樣快速回落。有專家建議說,如果預期房屋價格將出現下滑,那么有房的投資者最好盡早做出決定,以免在市場不景時虧本出售;辦理個人再融資做抵押的投資者則要謹慎;如果投資者已到退休年齡,不妨可以考慮以新房產去做反向抵押貸款。
策略之二:拋出建筑類股票 有的證券行業分析師就建議投資者短線賣出房屋租賃和建筑公司的股票,理由是:在房地產市場出現滑落的時候,投資者從短線頭寸中獲得的收益將可以與其在房地產上的損失相抵消。這樣做的風險主要在于長期做短線的成本會很高,而且股票并不會總是下調。人們可以從金融證券衍生品上找到對沖風險的辦法,但是房地產市場在這方面就顯得相對比較弱。
策略之三:不要給自己過大的壓力 對于由于搬遷或者家庭擴大等原因想買房的投資者而言,專家建議就要選一處支付壓力不大的地方作為首選。專家指出,許多人都愿意購買首期支付比例較低、但抵押利率高昂的房子,因為他們認為在房價上漲時,這樣的房子還可以再賣個好價錢,但是如果利率上升、地產市場下調,那么這些投資者將無任何后路可退。
策略之四:鎖定現有利潤 專家建議,如果已經擁有物業,并計劃搬遷到稍小面積的房子或者到生活消費更低的城市的投資者,可以果斷鎖定現有利潤--賣出物業,或者也可考慮將其物業作為出租或度假公寓。
在時下市場迅速走高的時候,上述建議看起來似乎中聽不中用,但是這些建議顯然要比“將整個地產市場推倒重來”的建議要溫和得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