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員自揭外匯理財陷阱 四大類風險鮮為人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09日 02:35 北京娛樂信報 | |||||||||
最近一兩周內,光大銀行、招商銀行、中國銀行等一大批全新的外匯理財產品競相登場,就連一向低調的外資銀行也做起了大規模的理財產品宣傳。 據了解,銀行發售和代銷的外匯理財產品種類繁多,與匯率掛鉤、與利率掛鉤,或與黃金價格掛鉤收益率也節節高升,一些美元產品的預期年收益率接近10%甚至更高。
不過,中國銀行外匯衍生產品交易員郭興義博士最近為外匯投資者講課時表示,這些紛繁復雜的外匯理財產品背后隱藏著鮮為人知的四大類風險,稍有不注意,就可能使投資者的收益或本金受到損失。 郭興義說,高收益外匯投資產品同時也隱藏著高風險,這是投資的規律。但是投資者在購買時需要搞清楚,產品的風險增加值是否高于可能帶來的收益增加值。如果不是這樣,最好避免這項投資。他建議投資者要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相應的產品。 [陷阱1]信用風險附加條件中藏玄機 外匯理財產品首個風險是信用風險。 購買前一定要搞清楚五個問題:產品宣傳的是預期收益還是固定收益;有無保底收益;注意比較累計收益率與年收益率的區別;還要看到期是否還本,歸還本金有無其他附加條件;投資收益由誰負責。 實例:2004年5月某銀行發售的一款A公司的信托產品,三年期,預期累計收益率是25%。收益支付人為A公司,到期如果A公司未破產可全額還歸本金。 專家解析:這款產品乍一看收益雖然很高,但注意那是三年的累計收益率,平均下來每年收益率在8%左右。而且預期收益率并不是承諾的收益率,最終能否兌現不好說。 一般說來銀行的信用等級是最高的,其他公司信用等級相對較低。比如上面例子中提到,到期后本金和收益的支付人是一家信托公司,這也使風險增加,一旦信托公司破產,不要說投資收益,就連本金也難保。 [陷阱2]結構風險條款難懂黑箱操作 外匯理財產品的結構風險是投資者最難辨別的。 一些產品跨市場操作,比如和LIBOR倫敦同業拆借利率)掛鉤,或者是和黃金等商品價格掛鉤。銀行預先設定一個價格波動區間,當實際價格落在這個區間內投資者可獲得收益。而一般投資者并不熟悉這些市場的走勢,盲目購買就可能吃虧。 還有些產品投資的是歐元這樣的強勢貨幣,但到期后卻以其他貨幣歸還本金,此時投資者更要事前弄清楚各種貨幣走勢,否則存在一種強勢外幣投資期滿后會被變成其他弱勢貨幣,導致真正的投資收益縮水。 另外,一些產品與未公開的模型或指數掛鉤,投資者就更摸不著頭腦了,這種相當于黑箱的理財產品風險很大。 實例:2005年2月某銀行發售的6個月美元理財產品,與國際金價掛鉤。預期最高收益率為3.23%。實際收益率=3.23%×n÷Nn為落入價格區間的天數,N為實際天數 專家解析:這種取決于金價的外匯理財風險很大。根據銀行設定的價格區間,在181天中實際只有155天可取得收益,實際收益率僅為2.77%。而銀行在宣傳產品時往往只強調最高收益率3.23%。 [陷阱3]逆市風險收益越“滾”越少 一旦外匯理財產品的收益趨向和市場大趨勢相反,風險就很高。 一些有逆市風險的產品還采用收益“滾雪球”的方式,下一期的收益和上一期的收益相關。就有銀行曾經推出與美聯儲聯邦基金利率相關的理財產品。如果美聯儲一直加息,投資者的收益率會越來越低;反之,如果不升息投資者的收益率會越來越高。美聯儲一直在加息,今后是否還繼續加息不好說,所以這款產品的風險非常高,但同時收益也可能非常高。 實例:就在今年7月某銀行推出的一年期美元產品,收益率與人民幣匯率掛鉤。這款產品承諾如到期人民幣匯率>8.2724,則收益率為4.0%;如人民幣匯率≤8.2724,則收益率為0.5%,前后相差3.5個百分點。 專家解析:買進這樣的產品就有很高的逆市風險。現在看來,投資這款產品的投資者只能獲得0.5%的收益率了。一般投資者要盡量避免這種不同計息期投資收益相關的產品。 [陷阱4]贖回風險提前終止沒回報 投資者要特別注意的是外匯理財產品的終止和贖回風險。 有些產品是銀行可終止合同的,銀行每三個月有權終止合同。銀行可能會選擇對自己不利的時候終止合同,而這時很可能是投資者獲得高收益的時候。對銀行終止合同的產品有權要求更高的收益。 實例:一些可贖回的外匯理財產品規定在指定日贖回,客戶在產品到期前如需贖回,則需要扣除一定比例的本金,或按銀行公布的價格贖回。 專家解析:如果扣除本金比例是3%,而當期預期收益也是3%,這意味著投資者提前終止沒有任何回報。理財產品中有關贖回的規定將影響到投資者能否全額收回本金,需要特別注意。 信報記者甄世宇 | |||||||||
|